王玉凤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玉凤,女,1947年出生于河北,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玉凤出生于中医世家,1965年入读北京医学院;1986年,师从沈渔邨院士攻读首都医科大学博士;1988年成为中国精神医学领域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198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了一年博士后研究工作。1991年,担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硕士导师,到了1995年,王玉凤升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获世界卫生组织中国青年优秀论著三等奖。2009年,王玉凤获首都健康卫士称号的同时,还被授予中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7年,获评杰出精神科医师。王玉凤曾发表论文300余篇;培养了硕博士60余名;另外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原卫生部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多个社会职务。
王玉凤是儿童精神领域的专家,主要致力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相关破坏性行为问题的病因和治疗研究。2019年,获得第七届ADHD(国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联盟)突出贡献奖。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1947年,王玉凤出生于河北的一个中医世家,父辈行医经历对她的影响和熏陶,促使王玉凤于1965年考入北京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教育经历
1970年,王玉凤从北京医学院本科毕业,1972年进入北京医学院儿科,成为一名住院医师。到了1979年,王玉凤进入北京医学院继续攻读医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两入哈佛
1982年,王玉凤从北京医学院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后,进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担任助理研究员一职。1984年,她的学术成果《MBD儿童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尿MHPG.SO4测》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接着在1986,王玉凤进入首都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中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沈渔邨院士,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于次年进入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训练和研究工作。成为中国精神医学领域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以及第一个接受博士后训练的专业医师。
1991年,结束哈佛大学博士后工作的王玉凤,进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担任研究员、硕士导师一职,在诊疗病人的同时,主要从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阅读障碍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同年,王玉凤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到了1995年,王玉凤升任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一职。同年,她的学术成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治疗技术的综合研究》,获世界卫生组织中国青年优秀论著(精神卫生、神经科学)三等奖。随后在1998至1999年,王玉凤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交流学习了一年后,再次回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先进个人
2000年4月,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合并后,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更名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就此,王玉凤成了北京大学的一员。
之后在2005年,王玉凤的学术成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系统综合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次年,论文《fMRI技术在学龄儿童阅读困难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中的应用》又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9年,王玉凤获“首都健康卫士”称号的同时,还被授予中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也是这一年,王玉凤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SCI论文奖,以及北京大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优秀教学科研奖。
杰出医师
接下来在2017年,王玉凤被第十三届中国精神科医师年会评为杰出精神科医师。随后在2019年,王玉凤的学术专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同年,她成为第七届ADHD(世界注意障碍多动症联盟)国际大会突出贡献奖的全球唯一获奖者。
截止2024年1月12日,王玉凤在Mol Psychiatr, Biol Psychiat, JAACAP, J Neurosci, Neuropsychopharmacol, JCPP等国际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总影响因子400余分,总引用近7000次。同时,她还还培养了60余名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另外,王玉凤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原卫生部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多个社会职务。
研究领域
王玉凤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阅读障碍等领域。
主要成就
学术活动
学术专著
资料来源
译著作品
资料来源
主要论文
截止2024年1月,王玉凤在Mol Psychiatr, Biol Psychiat, JAACAP, J Neurosci, Neuropsychopharmacol, JCPP等国际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总影响因子400余分,总引用率近7000次。
以上来源:
教学成就
截至2024年1月,王玉凤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这些研究生分布在中国多个儿童心理卫生及相关岗位,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本领域的学术骨干,学术、或学科带头人,为中国心理卫生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她指导的四名博士研究生,钱秋谨、李君、管丽丽、刘璐获等人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社会任职
资料来源
社会活动
2007年9月,500余名移居在山东省日照市安康家园的四川震区孤困儿童中,有部分孩子因强烈的精神应激出现了心理障碍,王玉凤教授得知消息后,带领她的学生赶赴日照,对500余名孤困儿童进行了精神状况检查,对其中40余名较严重的孩子给予了药物或心理治疗。之后,王玉凤每年都会对这些孩子们进行随访和慰问,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情况。
另外,王玉凤还聘请国际著名儿童精神科专家来华授课,培训儿童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千余人次,牵头发起“原卫生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项目,参与启动“专注儿童青少年阳光之路”科普公益活动。
中国国内最早进行成人ADHD研究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玉凤教授,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表示,她从90年代末就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但直到2010年才接诊了第一位主动问诊的成人ADHD求助者——是一位北京大学的医学硕士生。王玉凤教授在《人物》报道中表示,女孩的多动症更多地是以注意力障碍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像男孩一样明显的多动特征,所以更难被外界察觉。
获得荣誉
人物奖项
资料来源
成果奖项
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作为儿童精神科治疗领域专家,王玉凤坚持不出特需门诊,坚守普通门诊,曾在出诊中从早8点坚持到下午4点,午饭没吃、头晕、恶心、血压升高,但她坚持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晕倒在诊室。(央视网评)
王玉凤总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首要任务,从不考虑自己的得失。“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这句话她总是挂在心上,几十年如一日。由于中国儿童精神科医师极度匮乏,众多的患者期待得到专家的诊治。为了能保证更多的患者尽快得到最好的治疗,王玉凤看初诊孩子一般都需要40-50分钟,使得她的工作量增加了七、八倍。在王玉凤的眼里,病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来诊的孩子,都是她心尖上的肉、都是她的宝贝。家长的信任、孩子的喜爱,使得王玉凤每次出门诊时,候诊大厅里总是熙熙攘攘地挤满了前来求诊的患儿和家长。面对饱受疾病折磨的患儿和家长,无论自己多辛苦、多繁忙,王玉凤总是会给挂不上号的患者加号,为他们延长门诊时间,少则两三个小时,半天的门诊也经常延长至一整天,中间都顾不上休息。(北京大学医学部评)
古稀之年的王玉凤医生虽早已退休,但她退而不休,依然在坚持做大量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担任着北大六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名誉主任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的职务,一生坚守,一生奉献,她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以硬朗的背影屹立于儿童精神卫生事业之林。(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评)
王玉凤教授致力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及相关破坏性行为问题的病因和治疗研究,开展儿童多动症、儿童孤独症、儿童情绪障碍等儿童期重要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先后承担原卫生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课题,引进感觉统合训练并推广至中国多个单位,应用于多动症儿童临床治疗中。 在病因学、临床评定和治疗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贡献。(深圳市儿童医院评)
.王玉凤教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时刻关注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造就了一支团结协作的研究团队。她甘为人梯,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激情满怀地投入科研工作。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取得博士学位时,应该站在领域内的最前沿。她多次组织研究生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王玉凤教授还特别善于用伯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清晰的头脑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使大家都有机会做领飞的大雁,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中及时切换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她指导大家共同收集科研资料,资源共享,使得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科研工作都建立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评)
参考资料
儿童精神病学研究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2024-01-12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2024-01-13
王玉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2024-01-12
嘉宾介绍:王玉凤(图).新浪育儿.2024-01-13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人民日报.2024-01-12
注意缺陷障碍.豆瓣读书.2024-01-12
王玉凤.中国知网.2024-11-0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两入哈佛
先进个人
杰出医师
研究领域
主要成就
学术活动
学术专著
译著作品
主要论文
教学成就
社会任职
社会活动
获得荣誉
人物奖项
成果奖项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