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寨镇在行政上隶属于
灵台县,全镇辖13村129社,截至2018年末,邵寨镇户籍人口16232人。面积220平方公里,有耕地4.6万亩,林地及果园3.2万亩,有工商企业12户,个体工商户256户。境内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地处全国
苹果优生带内。历史悠久,是古代商贸重镇和醇文化的发祥地。
历史沿革
1949年以前,为邵寨乡。
1949年以后,为邵寨区。
1957年撤区并乡时,复设邵寨乡。
1958年,设邵寨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8年,撤乡建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邵寨镇地处
灵台县东南角,东与陕西彬县接壤,南与陕西
麟游县为邻,西连灵台县
中台镇、
独店镇,北邻
长武县,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19.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邵寨镇地处黄土残沟壑区,南高北低,中部和东南部为塬区,西南部为丘陵山区,东北部为沟壑区。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989~1296米之间。塬面地势平坦,处于最高点;沟壑道路崎岖,位置较低。
气候
邵寨镇属暖温带季风区中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4℃,1月平均气温-3℃,极端最低气温-22.4℃(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气温18.79℃,极端最高气温38.8℃(2006年6月17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1.7℃。生长期年平均206天,无霜期年平均187天,最长224天,最短131天。平均日照时数2025小时。平均降水量694.1毫米,极端年最大降水量966.4毫米(1992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327.8毫米(1995年)。
水文
邵寨镇境内属
灵台县达溪河水系。达溪河横穿雷家河全村,从中台镇流入邵寨镇,全长3.7千米。
自然灾害
邵寨镇的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强降水、地震、冰雹、
霜冻、伏旱等。最严重的一次强降水是2010年7月23日,致使境内部分农户房屋、院墙倒塌、农作物倒伏,供电、通信设备损坏,雷家河村多数群众房屋受洪水浸泡受损。2011年7月17日,遭受最严重一次冰雹灾害,降雹时间持续30分钟,集中
降水70分钟,致使9村72社11233人受灾,全镇25743亩农作物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690万元。
自然资源
邵寨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已探明和预测的煤炭地质储量34亿吨,探明地质储量2.4亿吨,其中精查储量为1.4亿吨。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邵寨镇辖东郭、干槐树、三坡、东坪、三联、
新民市、什字、光辉、白崖、东庄、石坊、雷家河、黎家河13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邵寨镇辖1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三坡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邵寨镇总人口1767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50人,城镇化率3.7%。另有流动人口572人。总人口中,男性9264人,占52.4%;女性8407人,占48.6%;14岁以下2562人,占14.5%;15~64岁13913人,占78.7%;65岁以上1196人,占6.8%。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17575人,占99.5%;有
回族96人,占0.5%。2011年,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4.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9.8人。
截至2018年末,邵寨镇户籍人口1623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邵寨镇财政总收入9万元,与上年持平。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93元。
农业
邵寨镇有耕地面积43759亩,人均2.57亩。2011年,邵寨镇农业总产值7063.9万元,农业增加值4861.6万元。粮食作物以
小麦、玉米为主。
2011年,邵寨镇生产粮食10462吨,人均612.4
千克,其中小麦5331.7吨,玉米2763.8吨。主要经济作物为
彭政欣。
2011年底,邵寨镇全镇共有果园11439亩,主要品种有
红富士优系、烟富品系,配置嘎啦、秦冠作为授粉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按5:1配置,采用株间,以提高结果率。
邵寨镇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牛饲养量7900头,年末出栏3864头;羊饲养量2094只,年末出栏1412只;生猪饲养量1505头,年末出栏1926头;家禽饲养量2.79万羽。
工业
邵寨镇的工业以建材制造、肉制品加工为主。
2011年末,邵寨镇全镇共有工业企业6家,从业人员189人,工业生产总值4375万元,比上年增长21%。上缴税金37万元,同比增长16.8%。
商业
2011年末,邵寨镇有个体商业网点256个,从业人员621人。
2011年,邵寨镇的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7680万元,比上年增长23%;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6571万元。
截至2018年末,邵寨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7个。
金融
2011年末,邵寨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920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各项贷款余额5730万元,比上年增长8.3%。
经济发展状况
邵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励精图治,继往开来,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以“邵寨煤田”开发为契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提出了“工业强镇,
苹果富民”的发展思路目标,在邵寨人民团结一致的努力下,经济社会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城镇面积达2.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四纵四横”的城市布局;农村面貌持续改观,以苹果、养兔、劳务为主的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与
陕西省水果带相连的优势,培育苹果园4200亩,以镇内
肉兔购销加工企业为依托,兔存栏3.6万只,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4200多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69元;工商业稳步壮大,二、三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鹑觚大地生机勃发。
文化
历史文化
邵寨文化荟萃,周、汉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有文王大殿、醇觚亭、滚龙寺等古建筑物,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景观和旅游景点。邵寨历史文化名胜尤以文王山文王大殿最为驰名,文王山位于距
灵台县城东10公里处之达溪河南岸,在镇辖石坊村境内,古名
汝州市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又名宝岩山。初春之时,冰雪消融,悬崖处瀑布飞流,蔚为壮观,为古灵台八景“瀑布春融”之所在。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1世纪(约1076年)
商朝西北候
周文王(后即周文王)率大军西来伐密,战捷归师途经灵台县城,筑“灵台”祭天地,之后沿河东下,途中见一山,其势卓尔,四周八峰围拱,河水自足迂绕,即登峰顶,预演八封,以卜讨纣大计。自此九峰山始有文王山之名。相传文王演卦之时,忽有电闪雷鸣,后山间有一童哭叫,姬昌命差收养为义子,即后扶佐文王建立
周朝的雷振子。文王临走,山民感念其宣扬
德化县之功,夹道相送,不舍依依,也从此有了雷家河、告王河之地名”。(雷家河、告王河现分别为邵寨镇和相临镇辖村名)。文王山几经历史风雨,早在明初即建有文王大殿等,后经不断修,至文革前已成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游客纷至,闻名遐迩。
特产
邵寨物产丰富,土特产具多。特产尤以“邵寨
手工面”誉满陇塬大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和文化内涵。本地村妇利用本土特产小麦面粉精心制作的
面条细而又长,爽口淡雅,回味无穷,受到了县内外宾客的青睐,手工面制作者曾多次获省、市、县美食比赛奖。
地名由来
相传
帝辛时
崇侯虎崇侯虎在此镇守,周
武王伐纣时废崇封邵公代守,因此得名曰邵寨。
交通
邵寨镇于1998年建成邵寨客运站,日发送客车18班次,日客运量500余人次。
社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邵寨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3个,各类文化专业户45户,村图书室13个。音乐、书法、美术、
秦腔、
摄影及文学业余爱好者115人。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邵寨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66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11所,在校生1008人,专任教师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生4100人,专任教师6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邵寨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54.5万元,比上年增长16.7%。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19%,比上年增长6.5%。
科技事业
2011年末,邵寨镇有白崖、东郭、石坊3个科普示范村,培养科普示范户65户,其中,培养科普典型示范户10户,开展科普技术培训班4期,累计培训农民1020人(次),培养农民技术员165人。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邵寨镇有文化体育广场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1%。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邵寨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其中村级卫生所13所,镇卫生院1个。床位21张,固定资产总值1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3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
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4人。
2011年,邵寨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6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036人,参合率99.7%。
社会保障
2011年,邵寨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户,人数42人,支出99036元,比上年增长4.7%;城市医疗救助83人次,支出16900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40人次,支出230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00户,人数2745人,支出245.73万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五保供养59人,支出12.0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28人,发放抚恤金13.75万元。
2011年末,邵寨镇有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371人,参保率86.2%。
基础设施
2006年邵寨镇开通有线电视,2007年开通有线电视,2010年7个村实施“村村通”电视工程。
2011年末,邵寨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150户,入户率8.3%。
2011年末,邵寨镇有邮政局1个,征订报纸、期刊0.3万份(册),业务纯收入13万元。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00门,固定电话用户45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56%;移动电话用户4170户;宽带接入用户21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