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滚鲁克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2公里处绿洲边缘地带的台地上。扎滚鲁克古墓群有近千座距今约3000年至1500年的墓葬,是
昆仑山脉北麓最大墓葬群之一,第24号墓有考古发现中保存最好、人数最多的家族丛葬
木乃伊群。
扎滚鲁克古墓群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属于先且末国时期,第二期属于且末国时期,第三期为
东汉至
魏晋。截至2016年发现五片墓地,近千座墓葬。一号墓地墓葬分布相对集中,东西宽750米、南北长1100米,面积达825000平方米。墓葬形制有长方形
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
洞室墓等。一、二期以多人合葬为主,三期多为单人或二人合葬。出土的两件木竖箜篌乐器是
中原地区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好的
珍贵文物,还有具有特色的陶器、骨木器、精美的毛织品、鸟纹
刺绣织物等。2001年06月25日扎滚鲁克古墓群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发与保护
自1985年以来,文物保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三次研究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64座。经研究证实为距今2600多年前的墓葬。
1990年,扎滚鲁克古墓群被公开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扎滚鲁克古墓群发掘扎滚鲁克二号墓地。并建陈列室,按城建部门设计需要20万元,财政出6万元,文化局出了5万元,共11万元盖了陈列室。
2001年6月25日,扎滚鲁克古墓群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的7月15日,
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
有关部门投资在扎滚鲁克古墓第24号墓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墓室内的家族丛葬
木乃伊周围也安装了
玻璃护罩,以防止干尸风化。
2006年11月,扎滚鲁克古墓围栏工程开始动工,总投资50万元,是中国政府对扎滚鲁克古墓实施的第二项保护工程。
2014年4月,新疆文物保护中心对扎滚鲁克古墓群实施了保护设施建设项目,新建了保护棚,包括接待大厅、文物展示区、纪念品展示厅等,还新建了看护管理用房和
低碳钢丝围栏、蓄水池及
污水处理池等配套设施,使整个墓葬群处在完善的保护当中。
文化特征
扎滚鲁克古墓群一号墓地的墓葬分为三个时期,一期墓葬为长方形
竖穴土坑墓,出土彩陶器、木器等,年代距今约3000年(西周时期);二期墓葬距今1900一2600年(
春秋战国时期),为扎滚鲁克墓地的主体文化,墓葬有长方形棚架墓,流行单人葬、合葬、丛葬,葬式以仰身上屈肢葬为主,随葬以木器和陶瓷为主,还有骨,
角质器、铜,铁器、毛,丝纺织物等;三期墓葬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形竖穴棚架墓、洞墓葬等,出土器物有木器、陶器、铁器以及棉布、丝织物、纸质文物、玻璃杯等,距今1500—1900年(东汉-
魏晋)。
墓葬布局
扎滚鲁克一号墓地
扎滚鲁克古墓群一号墓地的墓葬分为三个时期,一期墓葬为长方形
竖穴土坑墓,出土彩陶器、木器等,年代距今约3000年(西周时期);二期墓葬距今1900一2600年(
春秋战国时期),为扎滚鲁克墓地的主体文化,墓葬有长方形棚架墓,流行单人葬、合葬、丛葬,葬式以仰身上屈肢葬为主,随葬以木器和陶瓷为主,还有骨,
角质器、铜,铁器、毛,丝纺织物等;三期墓葬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形竖穴棚架墓、洞墓葬等,出土器物有木器、陶器、铁器以及棉布、丝织物、纸质文物、玻璃杯等,距今1500—1900年(东汉-
魏晋)。
扎滚鲁克二号墓地
二号墓位于
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北1.2千米处的农耕区中,共发现两座墓葬,一座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另一座为单墓道长方形竖穴棚架墓,规模较大,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与扎滚鲁克1号墓地的第二期文化墓葬相同。年代为
战国至汉。极具地域特点的特殊墓葬形式——单墓道棚架墓。墓口为二层台式,墓道分两级台阶,墓室为长方型。墓中出土了有绘面纹手的
木乃伊以及木器、
漆器、铁器、铜器、丝绸制品、棉制品、角器、陶器、
骨器等。
扎滚鲁克三号墓地
三号墓地位于
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1.5千米处的农耕区中。墓地地表已被完全破坏,不见墓葬之迹象,其数量、形制结构不详。根据看到的一些遗物判断,应属于扎滚鲁克1号墓地三期文化的墓葬,年代为
东汉至
魏晋。
扎滚鲁克四号墓地
四号墓地位于墓地位于扎滚鲁克1号墓地西面的沙地上。该墓地的墓葬属长方形
竖穴土坑墓和长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类型,与扎滚鲁克1号墓地的一二期的墓葬相近,地表所见的陶片、毛织物残片的特征亦与扎滚鲁克1号墓地一二期的墓葬中的同类遗物相似,其年代上限当在前1000年之后,下限不晚于汉代。
扎滚鲁克五号墓地
五号墓地位于
托格拉克勒克乡兰干村南约900米处的农耕区中。该处墓葬的一些文化现象与扎滚鲁克1号墓地第二三期的文化接近,年代初定为
战国至
魏晋。
扎滚鲁克二十四号墓地
24号墓葬位于扎滚鲁克古墓群的西南区,为单墓道长方形棚架墓,墓室用盐碱
水处理,硬度极大,墓室内的
木乃伊干化程度很好,保存非常完整,有很高的文物考古研究和观赏价值。墓向东北方,墓口为二层台式,属家庭丛葬墓,共有男、女、小孩14人,以仰身屈肢葬为主。随葬有石、陶、木、铜、铁、棉、毛服饰以及色彩艳丽、做工精良的棉、毛服饰织品和殉牲等,是保存最好、人数最多的家庭丛葬干尸群,年代距今约2600年(
春秋战国)。
2001年,以“最多家族丛葬干尸陈列室”而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出土文物
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考古工作者多次对扎滚鲁克古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大量木器、毛纺织品、丝绸、陶器、皮革、
骨器、角器等文物,时代从距今3000年至汉晋时期。
主要出土文物
扇子
扇子的扇面略呈长方形,是用原色毛布缝制,毛布长38.4厘米,宽29.4厘米;用红柳削制而成的扇把,长50厘米,粗1厘米。该扇子结构简约,扇把的选择比较随意,扇面也不够平整,略显粗糙,但实用性强,保存较好,堪称
中原地区古代第一扇。
双蛇纹骨板
扎滚鲁克古墓群出土的三个双蛇纹骨板,形状和花纹相同,骨椎上有系孔,面上刻有两只蛇纹,
写意地刻出了眼睛和嘴,图像生动。
箜篌
扎滚鲁克古墓群出土了一件箜篌,称为世界最古老的拨弦乐器,有着胡杨木制成的身体、坚硬的颈、椭圆的音箱、细长的
弦杆、圆圆的孔洞。
历史意义
扎滚鲁克古墓群代表了新疆
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反映了这一地区汉通
西域以前至
魏晋的社会发展概貌,遗迹现象和出土文物表现出古且末国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丝路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为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扎滚鲁克古墓群发掘出的“竖箜篌”填补了中国文物考古界仅有名而无实物的空白。出土的千年美女古尸保存完整,服装艳丽,头发、眉毛均清晰可见。在北京、东京等地展出后引起轰动。考古专家认为,扎滚鲁克古墓葬群是古代且末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是
昆仑山脉北麓发现的最大墓葬群之一,也是20世纪新疆考古的重大成果。
新疆扎滚鲁克墓地古代儿童牙齿磨耗研究,对扎滚鲁克古代儿童的食物成人化倾向、食物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牙齿工具性使用行为和社会分工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扎滚鲁克墓地古代儿童
颅骨投影面积的年龄变化与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展示了该人群儿童头骨的生长发育模式,对了解古代儿童头骨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事件
2003年7月15日,扎滚鲁克古墓看护员发现房顶被挖开,古尸遭破坏,衣物、饰物被拿走,此前40天内还有 8 名
犯罪嫌疑人挖开9座古墓并盗走文物。此次被盗的24号墓葬有独特价值。6月5日,文物被盗事件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此次被盗案件公安机关正在侦破。案件发生后,
且末县和自治区文物管理局重视,委托专家调查并制定保护措施,县文管所干部在
戈壁搭帐篷守护古墓,自治区文物管理局向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政府汇报,希望加强文物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