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演员的姑娘
1983年广春兰执导的剧情电影
《不当演员的姑娘》是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由广春兰执导,热依汗、梅力古丽等主演,1983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歌舞团舞蹈演员阿米娜与失散多年的女儿玛依拉历尽磨难终于团圆的故事。
剧情简介
歌舞团舞蹈演员阿米娜和作曲家努尔到天山南北招收新学员。在去城里的途中,一位叫玛依拉的姑娘引起阿米娜的注意。她的歌声、舞姿使阿米娜时时想起失散多年,也叫玛依拉的亲生女儿。因时间紧迫,未能与姑娘深谈即匆匆分手,只知道姑娘也住在城里。招生工作十分顺利,报考者络绎不绝。可考生中唯独不见玛依拉的名字。阿米娜四处打听,终于找到玛依拉家。阿米娜向玛依拉的父亲艾买提说明来意,艾买提当即反对并下了逐客令。应考那天,玛依拉偷偷溜出家赶到考场,她那优美的舞姿和动人的歌声,更坚定了阿米娜要录取她的决心,但玛依拉又被追到考场的父亲拖回家。阿米娜让努尔去做艾买提的工作。交谈中,努尔向艾买提讲述了阿米娜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丈夫,受尽迫害,与亲生女儿小玛依拉不幸失散的往事。艾买提猛然悟到,阿米娜正是当年自己抚养并送去当演员的阿依霞姆。而十二年前自己在街头收留的那个怀抱舞鞋的小女孩就是阿米娜的女儿。他不愿玛依拉离开自己,但为使阿米娜母女团聚,艾买提还是决定将玛依拉送到歌舞团,并将那双珍藏多年的舞鞋交给玛依拉。当阿米娜看到玛依拉保存的那双舞鞋时,明白了一切。阿米娜和玛依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会演节目舞剧《明月》中饰演母女俩。演出那天,玛依拉收到艾买提来信,知道自己的生母就是阿米娜,不禁欣喜万分。舞台上,随着“妈妈”的呼唤声,母女俩终于相认。
幕后花絮
该片剧本原名《明月出天山》,是引用李白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上半句,但因为与影片内容以及影片所反映的时代气氛不太协调,所以,广春兰决定用片中的一句台词,把片名改为《不当演员的姑娘》。由于演员们都会讲汉语,考虑到制作的方便,广春兰曾想用汉语拍摄,但是对比两种语言排练的结果,她还是决定对白和歌曲全部用民族语言拍摄,以便保持演员表演的民族特色。导演曾考虑过让夏特古丽扮演玛依拉,而夏特古丽却主动要求出演女司机乌丽娅。为了扮演该角色,她专门去司机班体验生活,只用三天就能把汽车开到大街上,回到剧组时,她已经拿到了驾驶执照,举止、打扮也像个“老司机”。在选角阶段,通过观看演员们的小品广春兰发现夏特古丽和木拉丁(在片中扮演伊明)表演风格统一,后来,她就为二人专门安排了“擦车”一场戏。新疆的审片人员对音乐歌舞有着很高的鉴赏力,对影片歌舞部分的要求也很高,所以,为了能按意图处理好歌舞,又不违反民族歌舞的章法,广春兰花功夫把片中所有歌舞吃透背会,甚至学会了唱跳歌舞的主要部分。剧组拍摄了十六大本的有效素材,有的同志建议搞上下集。虽然这样可以为制片厂多挣钱,但是,广春兰考虑再三,觉得剧情只是一集的内容,如果拉成上下集,一定会使影片变平庸,不能为眼前利益不顾质量。所以,她初剪只留下十三本素材,最终剪辑为十本。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导演广春兰出身于锡伯族艺术世家,从小就对新疆的少数民族歌舞印象深刻,20世纪80年代初,她被借调到新疆天山厂拍摄《幸福之歌》《热娜的婚事》的过程中,就萌发了拍摄歌舞片的想法,而且在那两部影片中有意识地试拍了一些歌舞场面。1982年,曾与她在《幸福之歌》中有过合作的维吾尔族舞蹈演员阿吉在舞台上猝死。阿吉去世后,观众依然深切怀念他,这给广春兰带来极大触动。她把创作目标从舞台转移到台前台后那些编舞和跳舞的人身上。后来,广春兰认识了表演阿吉编创的舞曲《台孜》的演员海里倩姆,了解到海里倩姆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不幸遭遇,被她为舞蹈事业拼搏的精神感动。广春兰认为只有塑造出像阿吉、海里倩姆这样的人物,她的影片才能产生鼓舞人的力量。阿吉和海里倩姆的故事亦成《不当演员的姑娘》的灵感来源。
演员选择
玛依拉是个热情奔放的角色,而演员梅力古丽文静内向,与玛依拉反差较大。但是,广春兰分析了玛依拉的戏后,认为这个角色有多场情绪节奏很高的戏,最忌讳演员表演过火。而她考察过的几个演员中,梅力古丽对表演分寸的掌握胜过其他人,所以,她选择了梅力古丽扮演玛依拉。为了帮助演员缩短与角色的距离,除了给梅力古丽分析自身与角色的共同点,广春兰还在排练中特意为梅力古丽理出了一组“激情戏”,通过反复排练让其把握人物性格的基调。
歌舞设计
广春兰认为,歌舞故事片不能为歌舞而歌舞,不能把歌舞与人物情节隔离起来。因此,在写分镜头脚本时,她只保留了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的相关歌舞,其他的全部删掉。例如阿米娜在联欢会上跳“欢乐果园”舞,舞蹈情绪、动作设计、舞曲节奏和唱词内容的安排,都是围绕阿米娜急切寻找玛依拉的。而片中“考场”一场戏一度引起了争议。玛依拉在考场上扮演“赛乃姆”,是以歌剧形式进行特殊的舞蹈表演。因为维吾尔歌舞有许多严谨的界线,歌曲、舞曲、歌舞曲之间存在严格区分,所以,许多维吾尔族同志不理解广春兰这样处理的意图,不同意用歌剧编舞,直至看到整个影片样片接起来之后的效果,大家才心悦诚服。
影片布景
用新疆特有的美景来烘托展示人物美,是广春兰对影片的重要构思之一。为了体现这一构思,她为玛依拉的出场设计为在一片开满鲜花的地平线上,镜头从无到有、由远而近,让人物看起来像被大地托起,以此来喻示这位少女与祖国大地的亲缘关系。该片的重头戏“考场”原来计划在吐鲁番市宾馆的楼顶平台拍摄。为了拍摄,美工和置景师用塑料板刻出大量民族风格的艺术图案装饰在宾馆楼顶三座尚水完工的亭阁上;道具将一块块重达一吨的大型地毯、摄影照明设备、钢琴都搬上了楼顶;上百名演员也进行了练习。没想到,开拍当天,吐鲁番刮起23年难遇的狂风,剧组用石膏粘的塑料图案全被刮走,而且大风连刮数日,剧组不得不把“考场”改为内景,回乌鲁木齐市拍摄。然而,广春兰觉得吐鲁番宾馆那样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象征着阿米娜的形象,在片中会起重要作用,不能没有,所以,她带剧组三进三出吐鲁番,总算拍下了影片中所用的镜头(即该片字幕衬底和阿米娜头一次听到《摇篮曲》的场景)。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音乐原声
获奖记录
影片评价
该片从人物性格和命运发展的需要出发,使大自然的美和人物形象的逆造浑然一体。片中出现的天山绮丽风光和鲜花开满的山村,无一不是为了烘托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该片对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的追求,反映了创作者们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健康的审美趣味。尽管这部影片还有一些不足,诸如艾买提反对玛依拉当演员的依据交代得不够充分,但仍不失为一部有新意的佳作。(《中国电影周报》总编辑、《电影通讯》主编李文斌评)该片选择了一个比较适合歌舞片的题材,围绕阿米娜循着歌声寻找玛依拉展开了既有悬念又有风趣的喜剧纠葛,在如此情景之下,音乐和舞蹈非常自然地进入了影片。假使整部影片都围绕找玛依拉来进行,难免会蜕变成闹剧式的“侦破片”,但该片却腾出一定的篇幅来表现招考演员、联欢、公演等情况,为优美动人的歌舞表演提供了机会。这些歌舞片段看似中断了情节发展,但它们的存在正是歌舞片不同于其它片种的特色之一。在思想方面,片中阿米娜对玛依拉的执意寻找,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重视、爱惜人才的时代气息。而阿米娜受“四人帮”迫害,与亲生女儿离散而后团圆的情节,无疑也有现实意义,但是显得牵强并且落套,多少冲淡了爱惜人才的更为重要涵义。(《电影艺术》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幕后花絮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演员选择
歌舞设计
影片布景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音乐原声
获奖记录
影片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