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冈
顾冈
顾冈,字次凤,下涝人,是一位乡居读书的布衣。在宋金议和、秦桧得势的时期,参知政事刘大中反对和议,兵部侍郎萧振却迎合秦桧意旨,弹劾刘大中“不孝”。刘大中被贬处州,赵鼎也随之罢相,贬岭南,再移吉阳军,3年后,绝食而死。萧振在太学中曾被誉为“三贤”之首,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兵部侍郎,有政绩。这次为秦桧推波助澜,引起同乡顾冈的愤激。绍兴十年,顾冈写了一封长达2000字的《上萧侍郎书》,对萧振进行严肃规劝。
人物简介
赵构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秦桧得势,参知政事刘大中一向反对和议,兵部侍郎萧振遂迎合秦桧意旨,连续3次上书弹劾刘大中“不孝”。刘大中被贬处州(今丽水市),赵鼎也随之罢相,贬岭南,再移吉阳军(今海南省崖县),3年后,绝食而死。平阳县古院里(今萧江镇)人萧振,在太学中曾被誉为“三贤”之首。先受赵鼎推荐,后被秦桧援引入阁。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兵部侍郎,有政绩。这次为秦桧推波助澜,引起同乡顾冈的愤激。绍兴十年,顾冈写了一封长达2000字的《上萧侍郎书》 ,对萧振进行严肃规劝。
《上萧侍郎书》的简介
以引用古语开端:“冈闻:君子之爱人以忠厚,小人之爱人以姑息。”申明写信动机,接着便单刀直入进行剖析:“今夷狄不足忧,朋党最可畏”,并进—步指出:“此风炎炎,渐不可遏;欲冀中兴之功,正却步而求前;欲信讲和之约,正抱虎而熟寐。三尺童子,尚知扼腕;有识之士,得不寒心?”从而具体陈述了秦(桧)赵(鼎)两党倾轧情状,痛斥当朝者(指秦桧)不以“进贤退不肖”为重,而着意于“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以至堂堂社稷,反为诸公快意之地”。并举出赵(鼎)、胡()、张(九成)汪(应辰)等正人的受贬斥,王(次翁)、黄(潜善)等小人的被用为证,大声疾呼:“天下耳目,岂可欺掩!”他希望萧振能顾惜令名,克尽职责:“侍郎处言路之时,刚方特立,不避强御,秋霜烈日,端不可犯。”而这次的弹劾刘大中,民间已有“萧侍郎为秦桧丞相报仇”的传言。他又为萧振留下转圜余地:“报仇之说,虽庸人且不肯为,孰谓侍郎之贤而为此举邪?”又语重心长地指出:“虽然,往者不复道,来者犹可追。今日党与大炽,草泽之人知之久矣。朝廷方酣寝而不寤,公卿方沉醉而未醒。呜呼!社稷其可孤耶?生灵其何罪耶?吾天子其何倚仗耶?杜其源而破其党,正赖侍郎与吾君及吾相耳。必也持公正之心,忘物我之累,可用则用,可去则去。前日之逐,岂无真贤实才而可复召者,虽夙昔仇怨,勿废可也;前日之留,岂无细奸巨猾而可速去者,虽亲姻娅,勿问可也!”结尾,他举出观棋者常较对弈者清醒为喻,希望萧振“心平气定,明晓了然”,“其怒则拒之,其喜而纳之,惟侍郎之命耳!”
信发后,即使知情者也不敢张扬,恐招罪戾。萧振读后,“不以为己”,对和战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向高宗提出“敌人变诈,未可屈己求和”,“国家讲和,恐失诸将心。”终于招致秦桧不满,也受到弹劾与迁。
绍兴市十五年,顾冈进士及第,任钱塘县主簿。当时从临安区知府以至杭州市县令,无一非秦氏党羽。顾冈无法逗留,立即拂袖回里,至死不再出仕。
顾冈无子。其宗族世代秘藏此信底稿。直到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伯页台哈布哈才从顾冈第五代从孙顾元龙处抄录出副本,并为它作序,同县陈高浏阳市欧阳玄、庐州余阙、义乌市黄滔金华市宋濂、王柿等先后为它作跋,始风行国内。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上萧侍郎书》的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