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马桥镇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下辖镇
四马桥镇隶属道县,位于道县东南部,东接宁远县水市镇,南接洪塘营瑶族乡,西临横岭瑶族乡、蚣坝镇,北与白芒铺镇、宁远县天堂镇毗邻。镇总面积12055.1公顷,人口39262人,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农户10742户,耕地面积1902公顷。
四马桥镇自然资源丰富,旅游风光秀美,境内有喀斯特地貌、道南书院,通畅公路四通八达,是道县东南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全县重要产粮区、烤烟生产主产区。
2022年四马桥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5.5万元,工业企业17个,金融机构网点2个,商品交易市场2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商店或超市36个。
建制沿革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四马桥村”而得名。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属道州蒋居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道县南四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盛德乡。
1951年设四马桥乡
1958年10月属东风人民公社一部分。
1961年5月设第八区(驻四马桥圩),辖四马桥、杨家、大坪岭和洪塘营4个人民公社。
1968年撤第八区。
1969年恢复四马桥人民公社。
1984年4月以社建乡,四马桥区辖四马桥、杨家、大坪岭和洪塘营4个乡。
1995年6月撤区并乡,四马桥乡与杨家乡合并为四马桥镇。
行政区划
2016年建制村和并前辖34行政村、1个居委会,分别是滴水营村、东关岭村、八亩洞村、卜石塘村、塘坪村、婆仂园村、三角洞村、早禾田村、毛里坪村、罗家山村、格洞村、富足湾村、大井头村、岩头村、良木洞村、立山脚村、周家山村、凤兴洞村、麻汪村、鸡公神村、坳背洞村、陈家村、杨家村、上屋冲村、密里洞村、社头村、金狮庵村、彭家村、郑家村、周塘营村、魏家村、立山村、华山村、燕山村、居委会。
2016年建制村合并调整后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情况如下:
现滴水营村由原滴水营村、东关岭村、八亩洞村、卜石塘村合并设立;
现新家庄村由原上屋冲村、密里洞村合并设立;
现金狮头村由原社头村、金狮庵村合并设立;
现鸡公神村由原鸡公神村、坳背洞村合并设立;
现早和平村由原早禾田村、毛里坪村合并设立;
现罗家山村由原罗家山村、格洞村合并设立;
现小周塘村由原富足湾村、大井头村合并设立;
现良木洞村由原岩头村、良木洞村合并设立;
现塘坪村由原塘坪村、婆仂园村、三角洞村合并设立;
现立山村由原立山脚村、周家山村合并设立;
现西凤村由原凤兴洞村、麻汪村合并设立;
现陈杨村由原陈家村、杨家村合并设立;
彭家村、郑家村、周塘营村、魏家村、立山村、华山村、燕山村、居委会未进行调整。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四马桥镇介于东经111°42′12″~111°51′17″,北纬25°19′15″~25°27′32″之间。地处县东南部,东邻宁远县水市镇,南接横岭、洪塘营瑶族乡,西靠蚣坝镇,北抵白芒铺镇、宁远县水市镇。距县城22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6千米,总面积120.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17.19平方米,占97.09%;水域3.51平方千米,占2.91%。
地形地貌
四马桥镇境内麻子寨、分水凹等山矗立南部,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泡水流注其间,沿河两岸为较大面积的溪谷平原,地势平坦。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350米,最高点牛鸾心海拔1037米,最低点泡水河海拔200米。
水文
四马桥镇境内有湘江水系二级支流泡水河穿境而过,境内河道长15.5千米。
气候
四马桥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2℃,年降雨量1502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近1608小时,无霜期308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1年,四马桥镇耕地面积2.96万亩,人均0.81亩;多为旱地。
矿藏资源
四马桥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铁矿石、高岭土,地质储量0.7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0.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143.4万立方米。泡水产蜡石、青花石等。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四马桥镇总人口3659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58万人,城镇化率15.84%。另有流动人口9204人。总人口中,男性19869人,占54.3%;女性16725人,占45.7%;14岁以下7008人,占19.15%;15~64岁26366人,占72.05%;65岁以上3220人,占8.80%。人口以汉族为主,达35034人,占95.74%;另有瑶族1560人,占4.26%。2011年人口出生率12.4‰,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长率6.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3人。
2017年,四马桥镇常住人口37345人。
经济概况
综述
2018年,四马桥镇按照“田里产烟,坡上种果,山上种树,栏内养畜”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突出发展优质烟、优质稻、优质果、优质畜禽等主导产业。
烤烟生产全年共种植烤烟3200余亩,交售烟叶8000余担,创烟叶优化结构政策实行以来的烤烟总产新高。
粮油生产大力推广水稻种植新品种,普及农业机械化,全年共种植一季稻2.6万亩,双季稻3700余亩,产粮4万余吨,培育出一批粮食生产大户。种植高产油菜2650亩,新建600亩喷灌式蔬菜种植基地。
特色水果种植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优质脐橙、优质葡萄麒麟瓜等四大水果产业,培育出彭家村、郑家村、周塘营村优质脐橙示范基地7000余亩,魏家村发展种植500余亩的高山葡萄燕山1000亩大棚麒麟瓜基地。群众发展水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畜牧业养殖加快推进畜牧良种工程,生猪、牛羊、家禽、渔业生产规模稳中有增。全年共出栏生猪6.2万余头,家禽10万羽,水产品起水总量2万吨。
电子商务抢抓国家“互联网+”战略机遇,不断完善农村电商发展政策和机制,加强电子商务培训,努力将四马桥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农业
2011年农业总产值2.88亿元。粮食作物以稻谷、红薯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1.95万吨,人均531.9千克;其中稻谷1.72万吨,红薯0.081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2011年烤烟种植0.36万亩,产量0.05万吨。
四马桥镇畜牧业以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8.65万头,年末存栏3.26万头;牛饲养量1.33万头,年末存栏0.96万头;家禽饲养量101.58万羽。烟叶收入307万元,比2010年增长20%。
工业
四马桥镇以建筑材料、采矿业、水电等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0.78亿元,比2010年增长15.6%。拥有工业企业10家,职工500人。
商贸业
2011年,四马桥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12亿元,比2010年增长14.5%。共有商业网点143个,职工513人;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1亿元;境内有商业银行2家,装有ATM自动存取款机2台。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7688亿元,比2010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3062万元,比2010年增长13%。
社会事业
教育
2011年末,四马桥镇有幼儿园28所,在园幼儿1158人,专任教师46人;小学20所,在校学生4049人,专任教师1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1065人,专任教师9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ERCENT
文体
2011年末,四马桥镇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6处,各类文化专业户30户,各类图书室20个,藏书6万余册。市级文物单位1处,富足湾摩崖石刻。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2个,20%的村安装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1994年12月建成有线电视台,后改称广播电视站,有线电视用户4500户,入户率63.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四马桥镇有镇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室25个,床位2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5.38张;固定资产总值10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4名,其中执业医师10人,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6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7700人次。35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四马桥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7户,人数58人,支出10.78万元,比2010年增长11%,月人均155元,比2010年增长7%。医疗救助9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710人次,共支出21.6万元,比2010年增长3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79户,人数1287人,支出91.3万元,比2010年增长23%,月人均60元,比2010年增长2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1.6万元,比2010年增长15%。社会福利费54.2万元,比2010年增长8%。敬老院1家,床位3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0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1781人,参保率104.1%,累计享受待遇人数4490人,发放养老金291.31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四马桥镇有邮政局1处,代办所2处,邮政业务总量170.08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5000份。电信企业4家,服务网点13个,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00户,电话普及率9.6%;移动电话用户5000户,互联网用户10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00万元。2010年建成四马桥镇自来水厂,有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3.56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D600排水管道2000米。2007年四马桥镇供电站建成,2009年建成110千瓦变电站。
交通
四马桥镇境内有县道X089、县道X069、县道X090、XA43等4条公路干线交汇,南距湘源温泉风景区30千米。1976年建成四马桥镇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40班次,日均客容量800余人次。
旅游
陈树相烈士被捕地
陈树湘(1905—1934),190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影响下,投身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长征。29岁的陈树湘率领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从长征一开始,就是全军的后卫部队。1934年11月29号,中央红军主力正在抢渡湘江中国国民党向红三十四师的阻击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红三十四师拼死顶住了十几倍于己的敌人,用血肉筑起一道又一道“城墙”,战四天四夜,为红军主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1934年12月初,已经完成了后卫任务的红三十四师被敌人重重包围,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1934年12月11日,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桥头铺的子江渡口,师长陈树湘在突围时腹部中弹,血流不止,12月14,因伤势过重,在四马桥镇冯都庙不幸被捕。1934年12月18日拂晓,敌军将他抬往道县县城向上司邀功请赏,行至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附近时,他乘敌不备,毅然扯断肠子,当场壮烈牺牲。
道南书院
道南书院位于湘南四马桥镇,创建于乾隆初年(1736年),由道州刺史杨玉山创立,原为义学。爱新觉罗·旻宁六年(1826年)贡生魏文选纠集乡邑名绅重修,规模宏大,花银达数千两,始称道南书院。院有学田数百亩,以田租作学生的膏火银,所聘请的教师皆为名家。咸丰元年(1851年)增建泮池,池中建东西两阁,以泮桥与阁相连,气势甚为可观,又请名士何绍基撰写《道南书院碑记》,魏文选自撰《道南书院志》。清末以来,学制虽经多次变革,但原址仍旧办学不止,今为四马桥镇中学,近人题有“道南书院旧址”数字,供人怀古。
参考资料
道县四马桥镇.道县人民政府.2024-02-29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水文
气候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矿藏资源
人口民族
经济概况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贸业
社会事业
教育
文体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交通
旅游
陈树相烈士被捕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