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桥
浙江省宁海县万年桥
万年桥位于中国宁海县黄坛镇榧坑村东南的大松溪上,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是一座半月形的古桥。它以“祈愿永久牢固不”为名,又因所在地双峰坑村而被称为“榧坑桥”。万年桥长34米,宽4.8米,拱底距水面9米,净跨18米,是宁海县内跨径最大的拱桥。该桥使用天然卵石堆砌而成,不使用粘结材料。2017年,万年桥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概括介绍
万年桥系单孔弧圆型石拱桥,横跨大松溪。乍看上去,万年桥与别的石拱桥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拱曲如虹,一样的乱石堆砌;但在宁海县甚至浙东的同类古桥中,它却拥有多项第一:海拔最高,跨径最大。
双峰位于宁海西部山区,平均海拔500米,与新昌县交界的蟹背尖海拔954米,为宁海第一高峰,位于原乡政府所在地榧坑村的万年桥海拔400米,在地理高度上宁海甚至浙东的其他古桥无出其右;万年桥的跨径达到18米(一说20米),在全省的古拱桥中,仅次于泰顺彭溪桥、新昌吉安桥、天台永福桥,名列第四。在宁波市甚至浙东,则位居第一。而且,在中国的古拱桥中,常见的建桥材料为规则的条石或乱石,而万年桥的材料则选用当地的卵石,无疑是古拱桥建筑中的突破,在国内亦不多见。按新编《萧山市交通志》载:该市云石乡顶山村口的黄泥桥,由大小卵石砌置而成,铺以粘性黄泥,到1984年止,近250年未修理,是坚固耐用的特种桥;但宁海县的万年桥,无论是长度、宽度,还是跨度、高度,均超过了萧山区的黄泥桥。
海拔最高,是地理位置使然;而跨径之大,则足见古代劳动人民和能工巧匠们的水平之高超。因此,万年桥与戊己桥一起,双双名列宁波市十大名桥之中。这在宁海的200多座古桥中,实在是很了不起的。
关于万年桥,光绪宁海县志中未见记载,《宁海交通志》、《宁海县志》中则有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说法。它全长34米,宽4.8米,高11米,跨径18米。后人把原在万年桥旁边的三星桥误为万年桥,把三星桥碑记上的有关内容误植到万年桥身上,其实是不确的。三星桥今已圮,不存。
作为深山区,双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湍流急。车行其上,仿佛就是开向天边,开向云外,旁边就是万丈深渊;瀑流之声,隔山相闻。双峰又与新昌县天台县两县相邻,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榧坑一带又是宁台、宁新之间的交通要道,于是遇涧架梁、逢水搭桥也便成为必然。万年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能充分利用当地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以自己高超的平衡原理和建筑技术,化险为夷,化万难为神奇。除了它的跨径、拱高之外,比如它的桥基,便是充分利用沟谷深处的天然岩基,建在它的上面,浑然成为一体,这样既坚固,又免却了人工桥基的夯之苦;古代没有水泥钢筋可把桥基与天然岩体固定在一起,万年桥的高妙就在这里:根据水的流向和岩体的形势,避实就虚,勾心斗角,历200多年而恒固如常;又比如用来砌桥的石头,均采自山涧沟谷,没有一块来自山外。这些石头经山水冲刷,大多浑圆如卵,外表光滑,没有棱角,要把它们凭空叠砌起来横跨溪涧、承负岁月的重量谈何容易!但古人的聪明就在于:让每一块石头都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既独立承重,又与其他的石头紧密配合,形成合力,让长江变成通途。
据村民介绍,建造这类拱桥先要将木制的半圆形拱架架设在山谷溪涧中,然后在木拱上由下而上堆砌楔形卵石,构成拱券,再砌桥体,接近桥面再铺设黄土、细石、石板或镶嵌鹅卵石等,达到增强强度和负荷均匀的目的。经数月后的自然承压,才将木制拱架拆除。这样,桥就造成了。
有一位作者在当地报纸上发表过一篇《古桥遗韵》的文章,其中有云:在一个叫榧坑的村子里,有一座古老的单孔乱石拱桥,如一弯优美的新月般跨在溪上,静静地俯视着下面潺潺的溪水。它的黑褐色的身躯上布满了斑驳的鱼鳞纹,那是岁月的沧桑烙下的痕迹;多情的绿藤蔓顽强地攀附其上,给它裸露的身躯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几百年的风霜铸就了它古朴而遒劲的风格,就像一位虽然苍老但内涵深刻的长者。在如梦的薄雾和着淡远的桂花香织成的柔软的网里,不时有负薪的农人走过,后面跟跑着一路撒欢的小黑狗,偶尔发出几声欢快的吠叫,脆脆地划破这古桥的沉静……显然,她写的就是这座万年桥,写出了古桥的神韵。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概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