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郡是
南北朝时期至
隋朝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始建于
南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因地处沔水以北而得名。郡治所在地最初位于沔阳县,即现在的
湖北省仙桃市南部。在历史上,沔阳郡的行政区域包括了今天的湖北省仙桃市、
汉阳区等地。隋朝
开皇九年(589年)废除了沔阳郡,但在
大业年间曾短暂恢复。
萧衍在天监二年设立沔阳郡,后随着
北魏的占领,
西魏时期沔阳县被改为
建兴县,郡治迁至今仙桃市西南的
沔城。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将沔阳郡改为
复州,隋大业三年(607年)又将复州改为沔州,并将建兴县更名为沔阳县,同时将沔州改回沔阳郡。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再次将沔阳郡改为复州。
根据《
隋书》的记载,沔阳郡在
隋朝时期下辖五个县,户籍总数为四万一千七百一十四户。除了沔阳县外,还包括
监利市、
竟陵县、
京山市和山县。汉阳县在
开皇十七年(597年)设立,
大业年间进行了改名。
沔阳郡位于沔水以北,其治所在地经历了多次变迁,包括沔阳县、
建兴县等地。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属于不同的郡县,如营阳郡、州城郡等,但最终都并入了沔阳郡。地理上,沔阳郡涵盖了现在的
湖北省仙桃市及其周边区域。
沔阳州,梁置沔阳、营阳、州城三郡。西魏省州陵、惠怀二县,置县曰建兴。后周置复州,后又省营阳、州城二郡入建兴。
开皇初州移郡废,
仁寿三年复置州。大业初改建兴曰沔阳,州废,复置沔阳郡焉。
竟陵郡,旧曰霄城,置竟陵郡。后周改县曰竟陵。开皇初置复州,仁寿三年州复徙建兴。又有
京山市,齐置
建安郡,
西魏改曰光川,后周郡废。
大业初京山县又废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