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拜之路》是
哈萨克族著名作家、阿拜学奠基人穆合塔尔创作的历史小说,以哈萨克诗圣阿拜的生平事迹为基础。本书主要描绘了阿拜青年时代的爱情生活,包括他与莎勒塔娜特、托葛建等开明女性的交往和热恋,以及由此产生的悲剧。穆合塔尔精心刻画了这些情节,产生了深刻的艺术效果。
由于作者的祖父是
爱新觉罗·阿拜的挚友,作者童年便接触了阿拜的诗歌,并从小学时代开始注 意搜集阿拜的各类作品及有关阿拜的各种资料。他是在充分掌握了阿拜生平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事创作的。小说出版后获得了
苏联国家最高奖及列宁文学奖。在半个世纪的过程中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学。《阿拜之路》受到世人普遍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二十世纪的经典作品,还因为它具有不可多得的文献价值(作者在一次座谈会上曾说:这部小说也可以作为历史学家的参考资料。
哈萨克族斯坦科学院第一任院长萨特巴耶夫说:任何一位要研究哈萨克渊源的学者都不能无视这本书。我国的哈萨克读者把《阿拜之路》当作哈萨克的红楼梦。解放初期有成就的哈萨克作家大都是受《阿拜之路》的影响从事创作的。哈萨克斯坦政府非常重视《阿拜之路》在我国的翻译出版。2004年9月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和该书出版单位共同举办了出版座谈会,哈萨克斯坦曾派专人参加。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扎内别克在会上说:我相信本书中文版的出版。会对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增进友谊做出贡献。中文版《阿拜之路》是哈拜(
哈焕章)多年翻译成果。译著上同时署名的高顺芳是哈拜的夫人。她承担了搜集与查询等工作。并协助哈拜完成了第一部两卷的誊写与通读。
哈萨克族作家,哈萨克科学院院士(1946年)。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而后毕业于
塔什干中亚大学附属研究生班。1917年开始创作。第一部作品是根据揭露封建氏族制度的民间传说写成的爱情悲剧《恩利基-克别克》(1917)。代表作《阿拜之路》是一部描写哈萨克伟大诗人和启蒙学者阿 拜一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反映了十九世纪下半时期哈萨克社会的复杂景象;封建贵族的荒淫无耻、劳动人民的贫困无权和对压迫的反抗斗争。小说分为两部:第一部《阿拜》(1942-1947),或1949年斯大林奖金,第二部为《阿拜之路》(1952-1956)。全书获1959年列宁奖金。他还写中‘短篇小说:《无法自卫者的命运》(1921)、《有学识的公民》(1923)、《穿丧服的美女》(1935)、《山隘的枪声》(1927)、《峭壁》(1935)、《肩并肩》(1933)、《脚印》(1933)等。此外还写有《埃曼-绍尔潘》(1934)《闪电的反光》(1934)、《在边境上》(1937)、《在考验的时刻》(1942)等剧本以及一系列特写和研究
哈萨克族与
吉尔吉斯斯坦民间口头创作的文章。曾把
维克多·雨果,
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译成
哈萨克语\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阿利姆让诺夫。阿努哈尔。图尔迪别科维奇 алимджан хамид\u003cbr\u003e \u003cbr\u003e 哈萨克作家。苏共党员。出身于志愿家庭。1954年毕业于哈萨克大学新闻系。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用俄文写作。著有特写集:《白色的朋友,黄色的朋友》(1958)、《不朽的根部》(1960)、《水路五万里》(1962)、还有反映
哈萨克族现代生活中尖锐问题的中篇小说《商队找着太阳进行》(1962)《蓝色的群山》(1964,或1967年哈萨克国家奖金),描写非洲人民反对殖民注意斗争中的中篇小说《燃烧的梭镖》(1965),揭露剥削者的专横霸道、显示人民群众无穷创造力的中篇历史小说《来自奥特拉的纪念品》(1966)以及长篇历史小说《马哈姆别特的箭》(1969)、《急使》(1974)等。曾任苏联作协书记 阿赫塔诺夫·塔哈维 Ахтанов тахаби\u003cbr\u003e(1923- )
哈萨克族作家。苏共党员。出身于农民家庭。比亚与
阿拉木图师范学院。
苏德战争参加者。曾在前线的报刊上发表诗作。1957年出版描写卫国战争中
苏联红军士兵丰功伟绩的长篇小说《严峻的日子》。主要作品有:描写牧人生活和劳动的剧本《萨乌列》(1960),中篇小说《草原的自白》、《暴风雪》(1963,获1966年哈萨克国家金),文学评论集《商队》(1969)。译有阿· 尼·托尔斯泰的《苦难的旅程》、
伊凡·屠格涅夫和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短篇小说及其他作品。此外还著有长诗《宣誓》,特写集《关于印度的故事》,短篇小说《爱情的悲哀》等。占苏古罗夫·伊利亚斯(1894-1937)
哈萨克族诗人。苏共党员。出身于农民家庭。1925-1928年在莫斯科新闻工作者
共产主义学院学习。熟谙哈萨克的民间文学,受过许多哈萨克诗人的影响,在早期的诗作中就表现出自己创作的独特性。在1919年发表的诗篇《他出了什么事?》中,充分表现出对落入敌人手中的普通人们的同情。写有反应革命前后哈萨克人民过着不同生活的长诗《草原》(1930);以自己为主人公的长诗《音乐家》(1935)。描写革命前的时代是摧残人的时代的长诗《库拉格尔》(1936)。还写过长篇小说《同志们》(1933)和三个剧本:《土西铁路》(1936)、《憎恨》(1936),其题材都是反映
哈萨克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因“违反”了法律被捕,死后恢复名誉。
关于阿拜的书籍有: 《
阿拜箴言录》(1994年),译者
粟周熊 《阿拜—哈萨克草原上的北极星》,作者郑振东 《阿拜之路》是
穆合塔尔·阿乌埃佐夫(1897年-1961年)根据哈萨克诗圣阿拜·库南拜奇特而悲壮的生活道路创作的历史小说,向世人展示了阿拜为振兴
哈萨克族创立的历史功勋。《阿拜之路》是世界文学名著,被誉为哈萨克民族的百科全书,有人把《阿拜之路》称作“哈萨克民族的红楼梦”。1942年《阿拜之路》第一部上卷出版,1947年第一部下卷出版并获
苏联国家最高文学奖。1952年第二部上卷出版,1956年第二部下卷出版,全书于1959年获列宁文学奖。《阿拜之路》已被译成116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阿拜(Abay Ibrahim hunanbay),
哈萨克族诗圣,原名伊布拉希姆·库南巴耶夫(1845年-1904年),生于哈萨克斯坦。哈萨克伟大的诗人、作曲家、哲学家、经典作家。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他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予以纪念。
《阿拜之路(上下册)》是一部长达140万字的宏篇巨著,是20世纪哈萨克民族一部真正的诗史,是哈萨克人民的骄傲,是哈萨克文化发展史上一座耀眼的里程碑。作者本着尊重历史事实的原则,牢牢把握住他的创作目的,生动地描绘了
爱新觉罗·阿拜在他生命历程的关键时刻所表现的胆识和勇气;他向智慧与科学的高峰攀登时的信心和毅力;他带领劳苦大众和旧势力拼搏时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仰之弥高的思想品德。阿拜青年时代的爱情生活,他和莎勒塔娜特、托葛建等开明女性的交往和热恋,以及由此产生的悲剧,经作者精心刻画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