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而战》是2005年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讲述的是作者王金玲无意中得知小说家欧文 华莱士去世,震惊不已。怀着对逝者的崇敬,回忆了华氏的生平事迹,与对中国抗战做出的贡献。华氏才华横溢,正直不阿,面对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暴行,他直言不讳,不惧
帝国主义的威胁,为中国而战,为正义而战。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王金铃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时间是一九九。年七月二十四日,当我不经意地翻阅过去几天的《
参考消息》时,在该报七月二十日第三版左上角,一则标题令我怦然心动,那上面写着“伟大的小说家
欧文·华莱士”。这样一种往往是对非凡人物的一生作出终身评语的措辞,立刻使我心头蒙上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我迫不及待地看下去: “
美国合众国际社洛杉矶六月三十日电,作品畅销世界的美国小说家、电影编剧欧文·华莱士于六月二十九日因
胰脏癌病故,终年七十四岁。”这则消息来得那么出乎意料,那么猝不及防,致使我怔怔地跌坐在那里,心中一片茫然。当我回过神来,才觉出难抑的震撼和悲怆,因为已是泪眼模糊,手在颤抖着。最终,发出了一声伤叹:“伟大的
华莱士走了,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就这样永远离去了!”于是我立即发去了唁电。一年后,我终于有机会访问美国,来到曾未晤面的华氏在
洛杉矶的家中时,我的眼睛再次模糊了。因为他生前很希望我们能见面畅谈,所以我见到华的妻子西尔维亚时的第一句话便是“我来晚了”。当西尔维亚将华莱士纪念会上的全套
盒式录音磁带送给我作为对华氏的永久纪念时,我发现她的眼睛也湿润了。一时无言的相向,凝注着中美两地作家之间的真诚友谊。是的,真诚发自内心,友谊哪分国度?彼此的感情是有历史渊源的。我对华的特别感佩和怀念之处,细想之下,当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华氏本身确实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其二,他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而这后者,因过去少有宣传罕为人知,更显得难能可贵。华氏作为一位外国人,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期,不顾自身安危,亲临
日本和
中原地区的日本占领区,实地调查并全面揭露
日寇的侵华罪行和
法西斯主义本质。用手中的笔声援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正义事业,真正体现了中美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战斗友情。今天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披露和介绍华氏及其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事迹,见证并回顾这段难忘的情谊,将具有特别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欧文·华莱士(Irving wallace)一九一六年出生于美国
伊利诺伊州的
芝加哥。其父亚历克斯·华莱钦斯基,原籍俄国瓦西洛斯科,一九0六年移民去美国。在办理移民手续时,
美国移民局的一个不耐心的官员嫌他的姓氏长,便把他的姓缩为
阿尔弗雷德·华莱士。其母纳丽芙卡,也是俄国人,一九。七年移民去美,与华莱钦斯基相识后于一九一三年结婚,生下一子一女,其子便是欧文 ·华莱士。
华莱士自小聪慧过人,兴趣广泛,尤其在读书写作和讲演方面,颇赋天才之质。
高中时就曾担任过周报主编,十七岁时参加美国全国写作比赛,因其最佳故事创作《舞台上的凶杀案》获国家金杯奖。后来又代表基诺沙高中与全国的三千名高中的青少年一起进行写作比赛,荣获全美故事创作第一名。他才思敏捷,曾获
威斯康星州辩论会冠军。其后,他又奋力于杂志写作,先后曾在美国最有影响的《
读者文摘》、 《
星期六晚邮报》、《星期六评论》、 《万象》、 《自由》等杂志刊文及小说五百余篇,名气渐赫。继之为好莱坞写过近十年的电影剧本后全力投入了文学创作之中,共出版了三十三部长篇小说和传记文学。他的长篇小说,几乎部部都是畅销书。据商业销量的不完全统计,他的作品已销售逾三亿册,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出过他的书,在西方成为除了《圣经》之外发行量最多的作品。一九八二年《星期六评论》将他列为世界五大畅销书作家之一,并且发表了他的传略,可谓名闻遐迩,誉满全球了。自然,在他的本土美国,更到了上至总统下至平民都进入了他的读者群。他的长篇小说《洛杉矶的女人们》一九六。年出版时,第一天就收到一万二千份订单,出现了图书日订量的奇迹。就在有人对此书提出异议时,成为美国人梦中偶像的美貌的第一夫人
杰奎琳·肯尼迪宣布此书为她最爱读的书,于是二十家外国出版商购买了翻译版权。一时间,影响之巨,可谓前所未有。特列以下几件事可资证明:一九六四年,他想写一本黑人当选美国总统的书,为写得真切,竟异想天开地向总统秘书 提出到
白宫体验当总统的生活。那位秘书听后大笑: “怎么;真的想当总统?”谁知白宫最后竞答应下来。华氏体验了十天“总统”生活后,动手写了后来命名为《
大丈夫》的长篇小说并获得巨大成功。十天之后,他被邀一起到
休斯敦和达拉斯去作
约翰·肯尼迪的第二任总统演说,华氏认为此行与写书无关,便婉辞了。谁知就在去达拉斯的途中肯尼迪遭暗杀,随行人员亦有伤亡,华氏造化大,冥冥中躲过一劫。一九六五年,他对外只报了三本还未动手写的小说的名字,三家出版社竞以一百五十万美元买去了出版权,随之,制片商也以一百多万美元预买了制片权,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也许你还不知道,华氏的女儿艾米竟因其父之盛名,成了美国国父
乔治·华盛顿总统的第五代“击顶传人”。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乔治·华盛顿曾在年轻的作家
华盛顿·欧文头顶上拍了一掌作为他的传人。华盛顿老来时,又把这一掌拍在出版家乔治·普特南头上。
希拉里·普特南年纪大了,又将传代之掌传给了艾伦 ·内文斯。内文斯在
华莱士家做客时,又代表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把这一传代之掌拍在了华氏十岁的女儿艾米的头上。艾米受此殊荣十分激动,一周内拒绝洗头。目前,艾米仍保有华盛顿的“击顶传代权”,准备在二十一世纪传给某一个人。
作为作家,华氏的伟大之处,并不仅在于他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奇迹和在世界性读者群中的影响,而更在于他的创作立意和写作对象。在他的二千多万字的绝大多数的作品中,他把写作的对象,一开始就定在全美乃至全球的人群上,他的创作立意并非像通常作家所喜欢的人生悲喜剧、宦海无常、男女情爱、遗产纷争、世仇凶杀等等题材上,而是全美、全人类所共同关心和关注的大情势大事件。他用文学的形式不倦地探索并大胆触及世界的焦点问题。如意在消除种族歧视的((大丈夫》;事关世界战争与和平的两强争霸的《第二夫人》;防范人类自身毁灭的《核风云》;告诫世人警惕
法西斯主义复活的《
第七个秘密》;客观唯物的探索宗教及圣灵信仰的《混沌天书》和《圣地》;揭露无孔不入的情报局涉政及虚假人权的((R密件》;
叙录一夫多妻制的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消亡的《第二十七夫人》;剖析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奖项
诺贝尔奖对行业发展和人生影响的《奖赏》;探究人类企盼长生的
威尼斯共和国逃亡》;揭秘人类天性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优劣的《
三海妖》等等。就是作为人类共有的一面“性爱”,华氏也予以触及和探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文学史上少有像华氏这样的几乎写遍人类所有重大问题的作家。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各阶层人们的喜爱,并且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完全得益于他特有的敢于涉猎大问题,敢于描写大场面,敢于触及人们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的大气度、大功力。他毕生用文学形式对世界的正义和和平所做的不懈的追求和探索,使他的创作人生具有了一种不平凡的意义,故尔,人们在他去世后的纪念会上,给他作出了这样的最后评语:伟大的作家,伟大的
阿尔弗雷德·华莱士!
华氏与中国的不解之缘,是从他的青年时代,具体说是从一九四。年就开始了。当时
日本疯狂地侵略中国,残酷地屠杀中国人民,无厌地掠夺中国资源,中华民族处于最危机的时刻。时年二十四岁的
克里斯·华莱士,作为美国《自由》杂志的
远东记者,授命到
亚洲进行情势采访和报道。其时,美国并未参战,华氏是以未交
战国的第三方记者身临日本、中国、
菲律宾等地采访的。从一九四。年七月到年底的近半年间,为了使报道客观真实,忠于职守的
华莱士,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现场访问。在日本,他克服重重困难,亲自采访了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的核心人物,这其中有推行
军国主义的武装力量的头子
东条英机,有代表宗教狂热信徒的黑社会组织黑龙会的头子
头山满,有代表
天皇氏和贵族阶层的
近卫文麿亲王,有代表商业和外交界
法西斯主义势力的外相
松冈洋右。他还采访众多军事官员和平民。在中国被
日本所占领的地区,
阿尔弗雷德·华莱士更是不顾占领者的警告和日本盯梢特务的威胁,采访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亲身见证并感受到在
日寇的铁蹄下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在日本,他亲自听到了头山满“日本已准备好建立
亚洲新秩序”的叫嚷,意即侵占中国进而占领整个亚洲的扩张野心;那位为与
阿道夫·希特勒建立“
轴心国”出过大力的外相松冈洋右更是得意忘形,竟当着他的面威胁说,美国若阻碍日本在亚洲的统治政策就不惜与美开战。
华莱士深感情势严重,立即将此情报给了国际新闻社,引起了外界大哗。
日本生怕全部图谋暴露,于是
天皇氏便下了~条法令,要官员“在涉及他们的职务的事情上不得会见任何记者”。此条是基于华氏的如实对外报道而造成的对日不利影响后日本开始设防的。为了完全了解并弄清对外扩张特别是侵华过程中的事实和真相,华莱士将日本从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制造的沈阳皇姑屯炸死
张作霖的事件人手,逐步调查到一九三一年
九一八事变,一九三二年一月上海十九路军
一二八淞沪抗战,又到一九三七年的“七七”
七七事变,又到一九三七年八月的上海“八一三”抗战,又到同年十二月的“
南京大屠杀”等
日寇侵华的重大事件,逐步作了调查甚至实地采访。为了弄清日军蓄意制造的“
皇姑屯事件”的真相,他甚至还到
日本监狱访问了被日军当作替罪羊的四个日本军官中的一个。华氏按照自己的调查所得,确认所有这些事件都是日本一手策划并挑起的。除了见证到日寇侵吞中国土地,惨绝人寰地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外,还特别注意到,日本正在用比任何屠杀武器更厉害的东西残害中国人民,那就是在中国大量制造并贩卖
罂粟。华氏冒着危险,千方百计在被占的
上海市和南京调查,取得了第一手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的材料。当他获得这些独有的情报从上海返回
东京时,受到
日本秘密警察的盘问,自那之后,他不断地受到跟踪。之后,他因在《老爷》月刊上发表了不利于日本的文章,日本官方正式宣布他终生不得进人日本。回国时,檀香山的日本领事登上他乘的船并且威胁他说,如果他写书或者出版了有害日本的事实,将带来生命危险。
乔治·华莱士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决定将日本的对外扩张野心特别是侵略中国的整个过程及其罪行写成一本书,将日本的侵略本性和图谋公之于世。他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六日完成了初稿,把该书定名为《日本的“我的奋斗”》。可是,过了一天便发生了“
偷袭珍珠港”,美国全国进入了对日宣战的
太平洋战争中,原本要出版的他的这本书遂延搁下来。之后,其稿原封一动未动,但当时所录所记确是极为可贵的见证和资料。
华氏在采访和见证了
日本侵华的累累罪行后,经过综合分析有~个重大的发现,即日本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不是一时一地的随意行为。而是遵循它的既定的计划和国策进行的,这个既定的计划便是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日本首相
田中义一向
天皇氏呈奏的秘密奏折,时称《田中奏折》。 《田中奏折》非常详细地阐述了日本要完成明治遗策,即不仅要侵占
朝鲜和中国的台湾,还要占领中国东三省(时称满蒙)地区进而征服全中国及世界的具体计划和措施。该“奏折”泄露后,被译成了中文和英文,全世界为之哗然。虽然
日本从“奏折”后的十年中的行径完全按照“奏折”行事甚至超出了其计划范围,但“奏折”的公之天下无意于从根本上全盘暴露了它的
军国主义的原形。因此日本朝野为之恐慌,于是动员一切内外渠道进行否认,说中国所公布的《田中奏折》与事实相矛盾,因而是伪造的。当时
中原地区政府据理进行了反驳。华氏认为《田中奏折》就是日本的法西斯纲领,这与
德国法西斯纲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实质上完全一致,故尔,将他的书定名为《日本的“我的奋斗”》,并从《田中奏折》与现实对照人手,系统全面地揭露和剖析了日本的整个侵华罪行,说明《田中奏折》是不折不扣的日本政府制定的对外扩张纲领。华氏为了让世人认清真相,全面列出了当时中日双方外交官在
国际联盟会上针对“奏折”真伪的辩论,并对
日本所说的主要的几点与事实相矛盾的地方进行了核实。最后华氏在文中说道:“让(日方所说的)某一段的所谓自相矛盾见鬼去吧……所谓文件不具备向
天皇氏呈送奏章的规范文体,我在奏章的来龙去脉中告诉过大家……这只是取自速记及田中在远东会议上所做计划的初稿……另一方面,有多处被日本人称为谎言和自相矛盾的地 方,其实并不然。‘奏折’谈及日本在福冈陆军师一事,日本人坚持说从未有过陆军驻扎此地。然而,我从
东京飞往
上海市途中,不得已在
黄海上的不毛之地
福冈县着陆,换乘飞机,趁此逗留期间,我决定打听几个问题。结果,答案颇具启发性。 ‘奏折’没有弄错,
日本所说是错误的。日本陆军确实曾在福冈驻扎达十八年之久。于是,我再次认识到‘奏折’非常准确,日本人叫嚷文件中有自相矛盾之处的说法是不老实的。关于
福岛县将军的女儿,日本人在东京承认,她确实进入过满洲!”华氏上面所题及的“奏折文体不符” 、“
福冈市没有驻军”、“福岛的女儿没有去满洲”,是日本列出证明“奏折”为伪造的几个重要的“与事实不符”的事例,而这几个侵略者矢口否认的事例经华氏调查证实是真实存在的。从而揭穿了
日本的贯用的否定事实的无耻的嘴脸。这种不为私利,敢于为被侵略人民仗义执言、主持正义的可贵所为,谁人闻之都会动容!
华氏在《日本的“我的奋斗”》一书结尾断言:“《田中奏折》的野心及其仔细研究制定的计划说明,一个具有超人心态而资源贫乏的目家是多么危险!在日本这个岛国上,只要还有一本《田中奏折》或者还有一个一心想把《田中奏折》变为现实的人存在,
太平洋就没有和平!”此语不幸让华氏言中。此书初稿刚刚完成接着便爆发了
太平洋战争。作为一个疾恶如仇的热血青年,华莱士报名入伍,用他自己的话说“极想拿起枪来对
阿道夫·希特勒和东条作战”。但他最终被
美国空军的第一电影制片分队录用,接受他的竟是时任中尉的
隆纳•威尔森•雷根。为了让美国士兵和人们对当时的敌人日本有一个一致的政策和看法,部队拟拍摄战争情势片《了解你的敌人日本》和《我们为什么而战斗》系列片,其中有一部是《中国之战》。华氏重写了这部片子的脚本,改名为《为中国而战》。就是在这部他重写的《为中国而战》的战争情势纪录片中,华氏处处表示出对
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憎恶,对遭受侵略的中国人民的无限同情,对中国悠久历史和正在进行的抗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并且热烈称颂中美两国人民抗击共同敌人的战争友情。他在《为中国而战》的解说词中,开头便用了“中国即土地,中国即人口,中国即历史”三句从未有过的对中国的至高评语。说“
中原地区即历史”时说:“中国的历史要上溯到五千年以前,是现在最古老的人类文明史”;说“中国即土地”时说:“中国面积比美国大三分之一。辽阔的 疆域由两部分组成:本有的内地和外部边远 省份——包括满洲、蒙古、新疆和
西藏自治区”说“中国即人口”时说“中国人口占全球人类 的四分之一。旧人未去,新人又生,人链永无尽止。”该片从一九二七年写到一九四三年,系统地展现
日本侵华的整个过程。在
南京大屠杀片段的解说词中,华氏写道:“这些日本兵露出惨无人道的狂暴凶相,他们奸、淫、屠杀、破坏、抢劫,这是人类有史以来 最为血腥残暴的大屠杀。”影片在揭露
日寇罪 行的同时,还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无畏抗 战精神:“这场残暴的血腥大屠杀,是日军蓄意制造的,旨在制造恐怖,使中国人就范。但是,南京大屠杀非但没有使中国人民向日本的屠刀屈服,其结果恰恰相反,日本人的这次血腥暴行,使五千多年中国未能团结一 致的局面大为改观,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了。”其后,他又写道:“中国继续奋战……敌人一定会从这片肥沃土地上被驱逐并被消灭掉。它的历史仍在大踏步前进……这是伟大的人 类文明史,将来的目标更加伟大。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继续战斗,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国家。”一个身处万里之遥的外国人,为遭受灾难深重的民族发出如此深沉的疾呼,为正在浴血救亡的人民发出如此激 情的呐喊,为被侵略吞食的国家的必胜未来 发出如此光明的殷切期待,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堪称伟大的友谊和精神啊!在该片中,华氏热烈地称颂了中美两国共同抗击
法西斯主义的友谊,华氏说道:“中国现在是我们战斗中的盟国,说得精确点,我们成了中国的盟国,因为早在这之前,中国已经与我们的敌人战斗了六年了……最重要的是,她是我们的朋友,目前我们正在战斗中的朋友、伙伴。在我们共同胜利后,将 仍然是朋友兼伙伴。”华氏把中美两个伟大国家界定为永久的“朋友兼伙伴”关系,足见他当时是多么期待并重视中美人民之间的战斗友谊。是的,华氏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关注和友好,从青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他对
中原地区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特别推崇,在他后来编著的《人民年鉴》列举影响人类思想最大的五个思想家中,将孑L子和儒教列为首位。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并未很快与新中国建交。一九七二年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但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阿尔弗雷德·华莱士就觉得这种不承认新中国存在的政治局面“太荒谬”,于是,他在一九六七年出版的《核风云》(The Plot)的长篇小说中,特意插人相关的情节,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已被承认的国家和最高首脑会议的一员出席了小说中的国际最高首脑会议。华氏的用心可谓良苦。我觉得,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最好学会彼此在和平中生存。”所以当一九七一年一月九日他与妻子西尔维亚与
亨利·基辛格聚会时,得知基辛格“正计划做一秘密旅行到中国去,为
尼克松访华铺平道路”时,他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在五年前就在自己正式出版的书中把新中国作为已被承认的世界大国了。
华莱士的中国情结,可谓其情切切,其意绵绵。
六十多年过去了,作为著名作家闻名于世的
阿尔弗雷德·华莱士也已故去十五个年头了。二00五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在这段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中,国际友人和主持正义的人们亦曾为中国的抗战做出过不同形式的声援、支持和奉献,对此,中国人民是永远忘不了的。今天,介绍华氏的有关情况并披露那段鲜为人知的华氏对中国抗战无私无畏的声援和支持的事实,一方面是为了见证并介绍中美两国人民间曾经存在过的这一段感人的友情,另一方面,也为了让国人了解并记住异国的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欧文·华莱士!
编辑推荐
阿尔弗雷德·华莱士,用一位美国青年的眼光,见证了我们民族史,也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抗日战争。本书虽为剧本,但建立在大量的真实资料的基础上,辅以亲身见闻,记述了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并肩抗击
日寇的英勇事迹。
作者简介
王金铃,著名作家、翻译家王金铃先生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中国翻译协会理事,
山东省翻译协会会长,
淄博市作协主席,并兼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舜文化研究室主任。王金铃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作家,除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外,在文史研究和辞赋写作等诸多领域亦颇具造诣,几十年来正式出版的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文学理论专著、文史类作品等三十四部,一千三百多万字。文学创作包括长篇小说、散文、戏剧、电影剧本、诗歌等;文学翻译涉及英、美、俄、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古典和现代文学作品。另外,还有个人的文论和译论等专著。主要作品有:《
虞舜大传》、《靖康之变》、《访欧散记》、《七月的风波》、《裸者与死者中的恶神》、《黑暗的心脏》、《全能者》、《歹徒、豪侠及鬼怪》、《箴言》、《特别修正案》、《圣地》、《第二夫人》、《女猎手独闯百魔林》、《威尼斯逃亡》、《金屋》、《洛杉矶的女人们》、《贵宾》、《七夜谭》、《三海妖》、《第七个秘密》、《安·伊丽莎叛婚记》、《白宫体验》、《
名人隐私录》、《现代翻译论文集》、《文学翻译新论》、《为中国而战》、《日本的\u003c我的奋斗\u003e》、《齐赋》等。不少作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在海内外颇具知名度并享有一定声誉,被中外学界和传媒誉为“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文学家。2003年2月23日,美国《
国际日报》因他著述丰厚,作品颇具文史价值且影响广泛,称其为“世纪世界五大畅销书之一华人作家”。
目录
作者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华莱士及《为中国而战》的形成始末
照片
中文译文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