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奎琳·李·鲍维尔·肯尼迪·奥纳西斯(Jacqueline Lee Bouvier Kennedy Onassis,1929年7月28-1994年5月19日,享年64岁)是美国第35任总统
约翰·肯尼迪的夫人,自1961年至1963年担任
美国的第一夫人。
1929年7月28日,杰奎琳出生于
纽约,父亲约翰·沃努·布维尔是一名证券经纪人,从小家境优渥。13岁时,父母离异,跟随母亲再嫁。1944年至1947年杰奎琳在波特小姐学校就读,1947年至1948年在瓦萨尔学院就读,1949年曾去
巴黎大学学习,1951年毕业于
乔治华盛顿大学。毕业后进入《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先驱时报》担任摄影记者,并在一次聚会上认识时任国会议员
约翰·肯尼迪,两人于1953年9月结婚。1960年11月,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第35届总统,1961年杰奎琳成为美国史上最年轻的第一夫人。1963年11月,
约翰·肯尼迪遇刺案中枪身亡,杰奎琳强忍悲恸主持丈夫的葬礼。1968年,杰奎琳再婚嫁给
希腊船王
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1975年奥纳西斯去世后,杰奎琳回到
纽约从事编辑工作,1994年,被诊断出淋巴腺癌,5月19日,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公寓中去世。
历史学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曾说:“她(杰奎琳)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优雅缩影,从未有一个第一夫人像杰奎琳·
约翰·肯尼迪,不仅因为她是如此的美丽,更是因为她能将整个时代命名。”
人物生平
幼年生活
1929年7月28日,杰奎琳·李·鲍维尔出生于纽约
南安普敦市镇的南安普敦医院,从小家境优渥,但父母个性不和,经常吵架,而作为和事佬的杰奎琳也学会了察言观色,以及如何高情商地化解干戈。她也从小性格叛逆,遇到就争取想要的东西必定奋力争取。13岁时,杰奎琳的父母离婚,她和妹妹跟随母亲再嫁,离开纽约,生活在华盛顿。
求学经历
1944 年至 1947 年,杰奎琳就读于
康涅狄格州法明顿的波特小姐学校,喜欢芭蕾、诗歌、绘画。
1947年至1948年,杰奎琳进入著名的瓦萨尔学院,学习成绩优异,出众的长相也让她在学校出名。但严格的校规让她感到倍受束缚,于是,她在1949年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索本神学院,主修法文和法国史,在巴黎,她迷恋上了法国时装,尤爱
于贝尔·德·纪梵希、
香奈儿、
克里斯汀·迪奥。
1950年,杰奎琳想重回瓦萨尔学院,但被以擅自离校为由拒收。于是,杰奎琳转学
乔治华盛顿大学,专业由原先的法国文学转换成了新闻和创作,她希望当一名作家。并于195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与肯尼迪相识到结婚
从乔治·华盛顿大学毕业后,杰奎琳顺利进入《华盛顿先驱时报》任职助理摄影记者。1952年,在一次晚宴上,结识了时任国会众议员的约翰·肯尼迪,肯尼迪被杰奎琳深深吸引,两人开始交往。肯尼迪在1952年11月成功当选参议员后向杰奎琳求婚。1953年9月,二人结婚。
婚后,杰奎琳不仅在生活上对肯尼迪照顾有加,工作上也利用自己的专业尽力帮助着肯尼迪。1954年10月,肯尼迪因旧伤复发动手术,康复期间决定谋求总统竞选,打算出版书籍《当仁不让》,杰奎琳为这本书寻找八位议员的人物资料,担任出版宣传人员。1956年1月该书顺利出版,荣获1957年的人物传记
普利策奖。1960 年,肯尼迪宣布竞选总统,竞选期间,杰奎琳一直帮助肯尼迪站台呐喊,写了两万多封信,分别用
法语、
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在刚入籍的选民面前发表讲话,在报纸上写作“竞选夫人”专栏,其优雅的气质和丰富的学识给民众留下了良好印象。
1957年,杰奎琳和
约翰·肯尼迪的女儿卡洛淋(Caroline Bouvier Kennedy)出生,1960年,儿子
小约翰·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 Jr.)出生。
第一夫人生涯
1960年11月,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第35届总统,并于次年正式就任,年仅31岁的杰奎琳成为美国史上最年轻的第一夫人。
出访活动
1961年,杰奎琳随肯尼迪赴
法国进行官方访问,
法国总统戴高乐起初因美法外交分歧,对肯尼迪表现出烦躁易怒、无法取悦的态度,后来,在
爱丽舍宫午宴时,杰奎琳用她那“低沉而缓慢”的法文与戴高乐聊天,戴高乐的态度才开始变得友善起来,戴高乐告诉肯尼迪,他的妻子“比绝大多数法国女性更了解法国历史”。
1961年,杰奎琳陪同肯尼迪前往
维也纳会见
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两位领导人的会晤并不顺利,气氛紧张,但赫鲁晓夫对杰奎琳印象颇好,称她为“非常可爱的肯尼迪夫人”。
1961年,杰奎琳还陪同
约翰·肯尼迪出访
英国,独自出访
希腊和
意大利。1962年,杰奎琳出访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被任命为“亲善大使”;同年3月,杰奎琳受邀独自对
印度进行短暂访问,印度总理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会见了杰奎琳之后改善了对肯尼迪的态度,并亲切地要教杰奎琳瑜伽。
翻修白宫
1961年1月,杰奎琳与肯尼迪入住白宫,1962年,杰奎琳成立了“白宫艺术委员会”,参与了白宫的重新设计和规划,她通过各种方式募集资金,整个装修过程未动用国家一分钱。她邀请当时社会名流同时也是室内设计师的西斯特•帕利什来设计房子,将整座房子用古旧的墙纸面板和挂着帷幕的大窗帘装饰起来,营造出一种剧院舞台的样子;她还收集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名画,购置古董家具,让重修以后的白宫重新获得了历史的美感;此外,在翻修的过程中,还发掘出大量珍贵的文物。
为了对重新装修好的白宫进行宣传,杰奎琳亲笔撰写《白宫:一部历史的指南》。1962年2月14日,杰奎琳还邀请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录制宣传展示白宫的纪录片,并自己使用
法语和
西班牙语进行生动解说,向世界第一次展示
白宫的全貌,杰奎琳还因此获得了一项
艾美奖。
小儿子夭折
1963年8月,杰奎琳与
约翰·肯尼迪第三个孩子帕特里克出生,可惜因
早产患上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两天后就夭折了,杰奎琳深受打击,几乎好几个月都没有公开露面。
肯尼迪遇刺
1963年11月20日,杰奎琳陪同肯尼迪前往
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城为连任拉选票。12点30分,当车辆驶过
迪利广场时,肯尼迪遭遇枪击,头颈部多次中弹。据现场保镖回忆,当时杰奎琳被吓得手足无措,慌乱中试图爬上汽车后盖,伸手去够一块被炸飞的
颅骨,场面非常惨烈。杰奎琳随后被保镖拉回汽车后座,肯尼迪血肉模糊的身体顺势滑入她的怀里。杰奎琳抱着肯尼迪,喊着他的名字,失声痛哭。随行人员立即将肯尼迪送往当地一家医院抢救,但为时已晚。当天下午,肯尼迪的遗体被运上空军一号,返回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当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在飞机上宣誓接任美国总统时,杰奎琳仍穿着沾有血迹的粉红色套装见证了这一仪式。当时无论谁劝说她换下衣服时,她都摇头拒绝,表示要让美国民众看到行凶者的所作所为。这件带有血迹的套装后来收藏在美国国家档案馆。
1965年11月25日,杰奎琳强忍着悲恸,拉着两个孩子的手主持了丈夫的葬礼,在
美国国会大厦和女儿一起在灵柩前下跪,并跟随灵车从
白宫一直步行走到圣马修斯教堂,在
阿灵顿国家公墓点燃肯尼迪墓前的常明火炬。肯尼迪下葬时,她把戒指摘下放到
约翰·肯尼迪身边,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坚强与镇定,《伦敦晚报》称赞她给予了美国人前所未有的高贵的气质。
离开白宫后经历
第二次婚姻
1968年,杰奎琳再婚嫁给希腊船王
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对于这一婚姻,喜爱杰奎琳的民众多表示反对,原因是奥纳西斯不仅年长她23岁,更是臭名昭著的
花花公子,为此,杰奎琳给出的解释是,她认为
肯尼迪家族成为被暗杀的目标,她需要保护自己和肯尼迪的孩子,而奥纳西斯有足够的金钱和势力可以保护她,让她离开美国,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其结婚之前,肯尼迪的弟弟
罗伯特·甘迺迪刚被暗杀,他曾经是民主党总统竞选人之一。
再婚后奥纳西斯对杰奎琳极为慷慨大方,杰奎琳曾说过:“如果我要月亮,他也会为我摘下来。”,但两人性格差异巨大,常常争吵不断。1975年,奥纳西斯去世,去世前他签署了与杰奎琳的离婚书,根据婚前协议,杰奎琳没能得到奥纳西斯的遗产,后来在遗产争夺中奥纳西斯的女儿克丽丝丽蒂一次性付给了杰奎琳2600万美元换取其放弃全部遗产的声明。
重回职场
奥纳西斯去世后,杰奎琳回到纽约,在美国纽约
维京出版社的盛邀下,开始从事顾问编辑工作,成为第一位投身全职工作的前第一夫人。1977年,维京出版社的社长
金兹伯格准备出版一个有关暗杀美国总统的虚构故事,欲购买书稿《想刺杀美国总统的是谁?》,为了让杰奎琳能够接受这样的选题,他与杰奎琳商量:“你不用接手这份书稿,交给我就可以。”杰奎琳出于一名专业编辑的立场,接受了社长的建议。岂料书籍正式出版后,《
纽约时报》书评用辛辣的评论指责了杰奎琳,并希望其为此事负责,此时,金兹伯格不但没有向业界解释并道歉,反而特地声明:此书是由杰奎琳购买并出版的。迫于无奈,杰奎琳主动提出辞职。随后,在大学同学、
白宫的社交秘书南希·塔克曼的建议下,杰奎琳加入了双日出版社,在那里工作了15年,由副编辑升至高级编辑,年薪涨至10万美元,每周工作三天。
晚年伴侣
杰奎琳的晚年伴侣是一位名叫莫里斯·坦帕尔斯曼的已婚金融家兼钻石商,他出生于比利时,是
约翰·肯尼迪家族的老朋友,在杰奎琳生命的最后10年,莫里斯·坦帕尔斯曼陪伴着她居住在纽约
曼哈顿第五大道的房子里,直至杰奎琳生病逝世。
逝世
1994年1月,杰奎琳被诊断出淋巴腺癌,后在医生建议下进行化学治疗,期间她依旧她仍能坚持一边输液一边看书,偶尔到中心公园散散步。当年5月19日23点15分,她在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1040号公寓逝世,享年64岁。5月23日,杰奎琳的葬礼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她被安葬在
阿灵顿国家公墓已故的丈夫肯尼迪身边,她的一双儿女为她敬献了鲜花,美国总统
威廉·克林顿在她的葬礼上发表了书面演讲,他表示:“
雅威赋予了她超人的智慧,同时也给了她沉重的负担,她以自己的尊严、美德以及少有的理智承受住了一切。”
人物轶事
致函赫鲁晓夫保持和平
根据
俄罗斯向美国提供的一批长期保密文件显示,杰奎琳在
约翰·肯尼迪遇刺案数天后,曾手写信函私下请求当时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同美国保持和平关系。信中呼吁“继续保持”
美苏冷战关系的“自我克制和约束”,但并未披露肯尼迪遇刺的内情。
鼓励迈克·杰克逊写自传
1984年,作为编辑的杰奎琳与演艺事业正如日中天的迈克·杰克逊签约出版传记《太空步》。从采访到完稿用时两年多,并在杰克逊的要求下,一向避免名字公开的她破例为该书作序。1988年,《太空步》精装本出版及畅销,登上《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是杰奎琳编辑生涯中出版过最知名的一本书。
投票贝聿铭设计肯尼迪图书馆
1963年12月,即
约翰·肯尼迪遇刺身亡后的一个多月,杰奎琳与肯尼迪团队决定在
波士顿修建肯尼迪图书馆。在设计师挑选过程中,他们考虑了不少当时声名显赫的设计师,但杰奎琳最后将票投给了当时还没什么名声的贝聿铭,原因之一是,贝聿铭在接待杰奎琳到来时,给办公室粉刷了墙壁、摆放鲜花、整理着装……彰显了一个贵族公子优雅和风度,获得了杰奎琳的肯定。事实证明了杰奎琳的眼光,肯尼迪图书馆建成后,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优雅应对梦露挑衅
在《那些珍贵的日子——记肯尼迪总统与其夫人的最后一年》的书中,美国传记作家克里斯托弗·安德森称曾透露,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作为肯尼迪的情妇曾打电话挑衅过杰奎琳,告诉她,肯尼迪承诺会与杰奎琳离婚而娶她,杰奎琳面对示威,优雅回答:“玛丽莲,你会嫁给
约翰·肯尼迪的,这好极了。然后你就会搬进
白宫,承担第一夫人的一切职责;而我会搬出去的,所有的问题都会落到你头上。 ”
立志不做家庭主妇
1947年,18岁的杰奎琳从法明顿中学毕业,在未来志愿一栏,人们看到她雄心勃勃地填上“Not to be a Housewife”(不做家庭主妇),从此立意不做金丝雀,不同寻常的野心和抱负彰显。
人物影响
外交影响
肯尼迪政府时期明确提出了公共外交的概念,而杰奎琳作为美国第一夫人,扮演的就是美国文化公共外交的使者,她知识渊博,热爱家庭、穿着得体,她开创了美国第一夫人的霓裳外交,在出国访问时,她还会根据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来调整自己的着装。通过树立自己的风格,提高了美国在欧洲人眼中的地位,利用第一夫人女性特有的柔性外交来补衬总统的强硬外交,有效的助攻了
约翰·肯尼迪的政治外交,被誉为
美国外交的秘密武器。
肯尼迪的一位顾问克拉克·克利福德,同时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律师,在见识过杰奎琳出访
巴黎、维也纳和
希腊的外交才能后,曾经致信杰奎琳:“很少有人能够像您这样牢牢地把握住全世界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您通过自己的优雅与技巧,将这份可贵的成就转换成了这个国家无与伦比的资产。”
杰奎琳陪同肯尼迪出访
法国时,《
时代周刊》曾报道:“自光芒四射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抵达法国奥利机场的时刻起,她成了比总统更重要的人物。”
时尚影响
杰奎琳被视为是六十年代的时尚偶像,在担任第一夫人期间,她的穿搭曾经风靡全球,甚至有个专门的词叫“Jackie Look”。曾专任杰奎琳造型设计师的奥列格·卡西尼回忆说:“当时没有哪个女人不想穿她一样的裙子,梳她一样的头发,像她一样走路、说话。”好莱坞的服装设计师伊迪丝赫德也评价她是“历史上最佳着装”的女人。《时尚》总编哈米士·博利斯认为,杰奎琳“给
白宫,乃至美国带来了品位和优雅”
粉色套装
她穿的最有名的一件套装当属
约翰·肯尼迪遇刺案时的那件粉色套装,搭配着同款粉色药盒帽与白色手套。
红色洋装
1961年,杰奎琳首次出访
加拿大时选择了红色套装,搭配红色帽子和白色手套,与加南大皇家马队的红色制服相衬。
淡蓝色套装
1961年,杰奎琳身着淡蓝色套装,搭配珍珠项链和白色手套,与肯尼迪一同参加圣爱德华兹天主教堂的
复活节活动。
粉紫色礼裙
1960年杰奎琳出席白宫国宴,以一身粉紫色礼裙配珍珠项链和白色晚宴手套出席,在一众黑白着装里脱颖而出。
白色塔夫绸礼裙
1961年,杰奎琳身着白色塔夫绸的简约礼裙和白色手套,在
大雪中前往白宫参加
约翰·肯尼迪的就职
舞会。
刺绣礼裙
1961年5月,杰奎琳身着一套刺绣礼裙,陪肯尼迪出席法国巴黎爱丽舍宫的晚宴。
1963年1月,杰奎琳身穿一席淡紫色的绉绸抹胸长裙,露出漂亮的锁骨,出席国家美术馆揭幕仪式。
珍珠项链
杰奎琳喜欢绕几圈珍珠,用以搭配利落套装或
礼服,使其看上去更优雅。
药盒帽
这是一款像药盒一样的帽子,来源于军帽,在杰奎琳的带领下它成为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现象级单品。
大圆墨镜
大圆墨镜跟以杰奎琳的名字命名的古驰手袋一样出名,它火于
约翰·肯尼迪后时代,用以搭配衬衫、T恤、高领毛衣等低调利落的服装。
蒂芙尼Jean Schlumberger果物成双别针
这是肯尼迪在1960年为庆祝儿子出生送给杰奎琳的礼物,目前收藏于
波士顿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人物评价
历史学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曾说:“她(杰奎琳)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优雅缩影,从未有一个第一夫人像杰奎琳·肯尼迪,不仅因为她是如此的美丽,更是因为她能将整个时代命名。”
《
华盛顿邮报》曾评价杰奎琳:她出身于美国名门望族之家。她与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的结合,使她不得不一改其风雅的生活方式,以适应
肯尼迪家族那雄心勃勃和领袖般的超凡魅力。作为一个母亲,她曾遭受过流产之痛苦,忍受过对其子女的利用以及她的第三个孩子帕特里克天折对她的毁灭性打击。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第一夫人,她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心,她的衣着,她的声音,她的发式,以及她丈夫的风流韵事使整个世界为之着迷。作为一个寡妇,为了寻找经济靠山,她与巨富
希腊船王
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结为夫妻。但当婚姻破裂时,她更加挥金如土,只是船王的死,才使她免于离婚。她出版过全国具有爆炸性的畅销书,位列《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
家庭成员
父亲:约翰·沃努·布维尔(证券经纪人,赛跑运动员,具有1/4法国人血统,3/4
爱尔兰人血统)
母亲:杰奈特·诺顿·李(来自
马里兰州,祖先爱尔兰移民,美国上层社会典型大家闺秀)
妹妹:李·拉齐维尔(嫁入
波兰皇室,被封拉齐维尔皇妃)
继父:休·奥钦克罗斯(石油公司的继承人)
第二任丈夫: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希腊船王)
女儿:卡洛淋(杰奎琳与肯尼迪的女儿,律师兼作家)
儿子:
小约翰·肯尼迪(杰奎琳与肯尼迪的儿子,律师)
晚年伴侣:莫里斯·坦帕尔斯曼(
比利时裔的已婚钻石商人和企业家)
相关作品
纪录片
以下作品为与杰奎琳有关的纪录片,由其真人出演,信息来源:
影视作品
以下作品为以杰奎琳为原型,其他演员演绎杰奎琳的作品,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