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蒸
李幼蒸
李幼蒸(1936年生),旅美学人,中国社科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际符号学学会(IASS)副会长、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ISCWP)顾问。1959年天津大学土建系肄业,自学中外文史哲理论。1978-1988年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工作,后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波鸿大学哲学所等地的访问学者。现居美国。李幼蒸的学术方向包括中西符号学、比较人文科学概论、仁学伦理学和结构实证论。
个人简介
主要著作有《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结构与意义》、《理论符号学导论》、《形上逻辑和本体虚无:现代德法伦理学认识论研究》、《历史符号学》、《TheStructureoftheChineseEthicalArchetype》(中国伦理学原型的结构)、《TheConstitutionofHan-AcademicIdeology》(汉代学术意识形态的构成)、《EpistemologicalProblemsoftheComparativeHumanities》(比较人文学术的认识论问题)、《仁学解释学》、《儒学解释学》(二卷)等。主要译著有《野性的思维》、《哲学和自然之镜》、《纯粹现象学通论》等。
作品介绍
《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1986;台北时报,1991
《结构和意义》,台北市联经,1994;北京中国社科, 1996
《中国伦理学原型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Ethical Archetype, Peter Lang),法兰克福,1997
《汉代学术意识形态的构成》(The Constitution of Han-Academic Ideology, Peter Lang), 法兰克福, 1997
《比较人文学的认识论问题:从中国符号学观点看》(Epistem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Comparative 人文科学概论—A Semiotic/Chinese Perspective, Peter Lang),法兰克福,1997
《形上逻辑和本体虚无:现代德法伦理学认识论研究》,北京商务,2000,2004
仁学解释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4
《理论符号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1993;台北唐山,1997;北京社科文献,1999
忆往叙实》,重庆重大出版社,2009
《儒学解释学:重构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下卷)》,北京中国人大,2009
译著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北京商务,1992;台北市桂冠,1994;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4
保罗·利科:《哲学主要趋向》,北京商务,1988, 2004
理查德·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北京三联,1987;台北桂冠,1990;北京商务,2004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写作的零度: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北京三联,1988;台北时报,1991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北京人大,2008;
罗兰·巴特:《符号学历险》,北京人大,2008;
克里斯蒂安·麦茨等:《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电影理论文选》,北京三联,1987;(扩大版)2002
克劳德·李维-史陀:《野性的思维》,北京商务,1987;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6
布洛克曼:《结构主义》,北京商务,1980;(扩大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4
鲁多夫。贝尔特等:《胡塞尔思想概论》,北京人大,2011;
作者论文
仁学vs.儒学:论孔孟区分于五经和宋明的必要——从符号学和解释学角度看
仁学解释学》引论:什么是仁学
国际符号学学会(IASS)第8届大会闭幕式致词
中西符号学对话的意义和前景——中国社科院国际符号学研讨会“符号学和人文科学概论”上的总结发言
原始仁学的意义——《论语》文本的符号学—解释学读解法
“符号学和人文科学”:西方理论和中国古典的对话——主题独特的国际人文学术会议3月25日在京召开
作者观点
中西比较符号学:本人的符号学观点,因此拟从领域范围和思考层次两方面来扩大当前符号学视野,并认为人类符号学事业,在经历六、七十年代法国结构主义运动之后,将面临着另一次世界范围内人文学术思想的“飞跃”:此即中西比较符号学的新学术领域。在航天工程和基因工程时代,在社会经济全球化和环保事业人类一体化的新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革新事业必须打破传统的地域、历史、血缘主义臼,以期从人类整体生存角度对人文理论结构重新予以思考和设计。跨文化符号学理论,不是朝向东方历史地域主义的一种“术语换名运动”,而是朝向一种适用于全人类的新人文理论建设。中国学术实践的目标和范围都必然是朝向人类全体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作品介绍
译著
作者论文
作者观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