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浏(1899年-1984年2月25日),字亮卿,号二壮,又号清如,是中国著名的音乐研究家、音乐教育家,以及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者。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国音乐史纲》和《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等27种著作,以及近百篇论文,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有着重要贡献。他还以“杨笛子”之名闻名,尤其擅长竹笛,是
吴畹卿的嫡传弟子。杨荫浏对无锡
阿炳的乐曲进行了抢救和整理,并编成《
阿炳曲集》,在民族音乐的抢救、整理和研究方面有着举世公认的功绩。
3岁丧母,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学习鼓、笛、二胡、
琵琶各种乐器。
1920年至1930年间从美国传教士郝路易女士学英文、
钢琴和作曲,后又得到丁林博士帮助,学习音响学。
1941年至1949年在重庆、南京任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兼国乐组主任、国立礼乐馆编和乐曲组主任、
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教授。
1950年,专程回锡抢救录制阿炳的6首名曲,并整理编成《
阿炳曲集》出版。
早在1925年他就用英文写出了《中国音乐史纲》论文。1981年又完成《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该书65万字,
人民音乐出版社1951年出版。这是他在音乐历史与民族音乐、音律学等方面综合研究的丰硕成果,使我国音乐史成为有乐谱的音乐历史。
他曾为无锡乐器店排
红酸枝优质
琵琶品位,解决竹笛音准问题,提高乐器质量。并根据大量实验结果,制成笛尺,可以按尺开笛孔。
1925年“五惨案”发生后,因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遭校方压制,愤而离校,入中国人自办的
光华大学经济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