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酸枝(Dalbergia spp.)是
豆科黄檀属(Dalbergia)下的特定树种所产生的木材,其特点是锯解时发出略酸的香气,颜色通常为枣红色。在中国,尤其是在长江以北地区,这类木材通常被称作“红木”或“老红木”。红酸枝木类共有7种树种收录于中国《红木》国家标准(GB/T 18107-2017),即
巴里黄檀(Dalbergia bariensis)、
赛州黄檀(Dalbergia cearensis)、
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绒毛黄檀(Dalbergia frutescens var.tomentosa)、中美洲
黄檀(Dalbergia granadillo)、
奥氏黄檀(Dalbergia oliveri)和
微凹黄檀(Dalbergia retusa)。其中
巴里黄檀在传统分类学上被归并到奥氏黄檀,因此截止2023年,共计6种红酸枝木类树种。红酸枝木原植物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
红酸枝木材质坚硬,有光泽,切面光滑,具有高强度但不易加工。其枣红色的颜色和良好的工艺性能使其成为
清代中期以来制作红木家具的主要材料。由于这种木材的优良特性,红酸枝木一直在红木家具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过度砍伐等原因,红酸枝木原植物面临濒危的威胁。截至2023年,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记录,
赛州黄檀被列为近危,
交趾黄檀、中美洲黄檀、
奥氏黄檀、
微凹黄檀被列为极危。
根据中国《红木》国家标准(GB/T 18107-2017),红酸枝木类包含
巴里黄檀、塞州黄檀、交趾黄檀、
绒毛黄檀、中美洲黄檀、奥氏黄檀、微凹黄檀7树种,均隶属于
豆科黄檀属。其中巴里黄檀在传统分类学上被归并到
奥氏黄檀,因此截止2023年,共计6种红酸枝木类树种。
红酸枝木材坚硬而细腻,有深褐色或黑色直丝状条纹,平均管孔弦向直径不超过200微米,气干密度在含水率维持在12%以下时大于0.85克/厘米3,坚而重,油质重,可沉于水,材色为红褐色至紫红色,在空气中氧化可呈栗色。在加工时,红酸枝散发一种辛香,有酸辛味。
酸枝木原植物均为大乔木。高达30~40米,直径0.4~0.7米。树皮褐黑或灰白色,半粗皮或细皮壳。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数个,呈薄革质,排列互生或近对生。花较小,多数,颜色多样,如白色、淡黄色、淡红色或紫色,通常形成顶生或腋生的花序。
花萼钟状,花冠蝶形,
雄蕊多为合生。果实为不开裂的长圆形至舌形
荚果,种子肾形且扁平。
对获得的红酸枝木进行
抽样,软化处理后切片染色,最后进行制片,放于
显微镜下观察,根据红酸枝试样所描述的宏观特征、微观特征,以测得的管孔弦向直径、气干密度为主要依据。与正式发布GB/T18107-2000 《红木》的木材样照标准或相应的
切面对照,和《
木材鉴定图谱》(徐一峰著)对照,对木材进行鉴别。
中国《红木》国家标准(GB/T 18107-2017)把红木分为
檀香紫檀类、
花榈木类、
香枝木类、
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
乌木类、
条纹乌木类、
鸡翅木类。
红酸枝原植物面临濒危主要由于过度砍伐和开发活动,特别是为了农业扩张,如
甘蔗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导致自然植被的破坏。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自由放牧制度,进一步导致土壤紧实、植物多样性下降,对生态环境造成显著损害。同时,木材开采活动,包括非法和无控制的木炭生产,严重影响了植被结构和密度。家庭用木材和木炭的大量消耗对当地
森林资源施加了压力。此外,特定树种为制造豪华家具而被过度采集和出口,使红酸枝原植物资源几乎枯竭。
红酸枝木材拥有温润的质地和细腻的纹理,打磨成家具后,经久耐用,不易腐朽。相比黄花梨
木荷檀香紫檀,红酸枝木的市场价格能被更多人接受,具有较高的投资和收藏价值。
此外,红酸枝木还经常被用于制作工艺雕刻、乐器以及
手镯、人物或动物肖像工艺品等,由于红酸枝木的种类多样,各树种花纹木性不一,所以用途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