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纪念馆
位于北京市的纪念馆
郭沫若纪念馆坐落在北京市前海西街18号,1988 年 6 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为庭院式四合院建筑,晚清时曾是恭王府的马号,民国初年营建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郭沫若故居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后和宅被抄,花园遂废。同治时成为恭亲王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此处被“乐家药铺”达仁堂买下,并推倒重来,建成了现在的格局,作了宅园。郭沫若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郭沫若纪念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大门坐西朝东,是清朝时期恭王府的马号。
1988年1月,郭沫若故居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郭沫若纪念馆被评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5月16日,郭沫若纪念馆被评为北京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示范基地。
馆舍布局
四合院
四合院东西厢房和后罩房两侧的房间,当年分别做过会议室、秘书办公室及家人的住房,如今已辟为展室。展览从文学、历史和生平三个方面立体地表现了郭沫若这样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东厢房为《郭沫若的文学世界》,包括“诗文”、“史剧”、“译著”三个专题;西厢房为《郭沫若与中国史学》,包括“古代社会研究”、“甲骨金文探奥”、“先秦诸子批判”、“历史人物评说”四个专题。观众通过这两部分内容可以了解郭沫若在文、史两大领域中的成就与贡献。后罩房的《郭沫若的人生历程》则讲述了郭沫若追求理想、以身报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86年的风雨人生。展览以郭沫若的一句平静而有震撼力的话作为结语:“我要以松柏的态度来刻画出自己的年龄,能成为合抱的大木给天下的劳人以一片清荫,即使中途遭了电击或者枯死,我也希望它的残骸能够供给贫苦人一把取暖的柴。”
四合院北房为原状陈列室。正中是郭沫若的客厅。沙发摆成马蹄型。钢琴前面的单人沙发是郭沫若接待外国朋友时习惯的坐椅,主客人在他左手,正中的位置上。他双耳重听,助听器只能带在多少有些功能的左耳上,所以只好打破以右为上的常规。沙发后面的背景是中原地区著名山水大师傅抱石的巨作,写郭沫若游九龙渊诗意。在这幅丈二山水的下面,主人陈列了一排他所喜欢的石头,造型自然,各显神韵。郭沫若曾有诗自述说:“我亦爱石人,爱石之性坚,纵使遭磨,以方寓于圆。”
客厅
客厅东面与郭沫若的办公室相接。一排书架依西墙而列,书柜上方横挂着毛泽东的真迹《西江月·井冈山》。对面是于立群的隶书中堂,录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南窗下面对面放着两张书桌,主人常用的是东边那张。黑PR 酚醛树脂的墨盒、北京牌的蓝
黑墨水、普通的极品狼毫……正是用这些最平常的文具,晚年郭沫若完成了《兰亭序》真伪的论辨、《李白与杜甫》、《出土文物二三事》,还有他去世之后成集的《东风第一枝》和平生最后一部译作《英诗译稿》。办公室东边的小门通向卧室,这是东耳房。一部百纳本的《元史》伴着一张棕绷床、绿格子的床单使小屋显得朴素宁静。
前排北房和后罩房之间隔着一个南北窄、东西长的小院。郭沫若和夫人每年都在这儿种瓜点豆,丝瓜、苦瓜不用说可以自给自足,而且更忘不了种上一两株蛇瓜,那长得颇似蛇一样的果实最能引起客人的兴趣。穿过瓜架,后罩房中间是于立群的写字间,郭沫若常在这儿和夫人一起写字读帖。三面墙上交相辉映着他们的书法佳作。左边是夫人的小篆条屏;右侧是郭沫若和夫人合作的青铜器拓片的题跋;正面是一幅郭沫若的行草《咏武则天》,透着书家豪爽洒脱,惯为古人作翻案文章的气质,诗言志,文如人,笔酣墨畅,情跃纸上。
园子
垂花门外的园子里另是一番景象。绿茵中一对石狮游玩嬉戏,正由于主人的不拘一格,它们才没有站在大门外显示力量,而是轻松活泼地蹲在草地上。与石狮遥遥相望的是垂花门前两口不成对的铜钟,一左一右,和门前两株古柏相伴为伍。稍高的一只铸于明末天顺丁丑年;另一只铸于乾隆甲子年。它们都是郭沫若的收藏。
一尊郭沫若铜像悠然自如地坐在枝叶纷披的银杏树下,它穿越时空,留下了一个文化先驱的姿态:似在沉思,又似在与前来的朋友倾心交流。
郭沫若是个爱花爱树,亲近自然的人。自从他成为这个院子的主人,最大的变化就是花木逐年增加。
院里最好的时节是春天的四、五月间和秋天的十月。春天,满院的色彩变换不停,百花争妍,各成气象:黄色的报春的连翘,粉红色的热热闹闹开满一树的西府海棠,猩红的铁杆海棠,雍容的牡丹、弄岗报春苣苔,特别是满山满地的二月兰,年年自生自长,开起花来一片淡淡的紫色。这野花不光好看而且味道清香,每逢春天,它们是郭沫若一家顿顿不少的时令食用野菜
秋天的色彩不在花而在于叶,全院十棵银杏在秋阳之下金光灿灿,浑如十只金色孔雀展开了它们华美的尾翼。银杏是郭沫若最喜欢的一种树。它们是中原地区特产,而且是古代孑遗生物中仅存的遗迹,郭沫若称之为“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或许这正是对历史有特殊癖好的诗人格外喜欢它的一个原因吧。银杏的树干端正挺劲,独立不倚。夏日里,繁密的叶片像绿色的羽扇为人们送来丝丝凉爽。它的叶子洁静美丽,却没有能引起人们注意的花,甚至人们不曾观察得到它们含苞、授粉的过程。春去秋至,雌性的枝株便无声地送来簇簇滚圆的白果仁,然后和雄性的伴侣一起把绿色的树冠变得金碧辉煌,给收获的季节增添着神圣隆重的气氛。
如今这里也是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和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常设机构的所在地。
馆藏文物
截至2019年,纪念馆藏品数量109件(套)。
机构设置
郭沫若纪念馆下设研究室、文物与陈列工作室、公众教育与资讯中心、办公室。
研究室
组织开展郭沫若思想、学术、文化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学术活动;收集、整理、编辑郭沫若著作和研究资料;负责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务。
文物与陈列工作室
从事与郭沫若生平及学术、国务活动相关的文物资料的征集、鉴定、保护和研究利用;负责展览内容与形式的设计及制作策划。
公众教育与资讯中心
制订落实纪念馆对外开放工作方案,组织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和博物馆公众教育活动;负责信息化建设,更新维护公众网络;承担“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相关工作。
办公室
负责馆内人事党务和各项行政事务,包括基建维修、安全保卫、综合治理和离退休干部工作。
历史沿革
郭沫若纪念馆地处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东临什刹海,南望北海公园静心斋。1965年,北京市调整路名和门牌号以前,这里原为“西河沿8号”。纪念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 280平方米,大门坐西朝东,门匾“郭沫若故居”为邓颖超1982年9月题写。郭沫若纪念馆所在地在清朝年间是恭王府的马号。民国初年,由乐达仁堂购买了这片地产,修建了如今的庭院。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先是蒙古国驻华大使馆馆舍,后由宋庆龄同志居住。1963年郭沫若由西四大院胡同5号迁入,直到1978年6月病逝,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最后的15年。
郭沫若逝世以后,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于1979年迁入本院,随后不久酝酿组成了“郭沫若纪念馆筹备小组”。1982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决定把郭沫若这个晚年的居住地定名为“郭沫若故居”,同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郭沫若故居”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11月16日,郭沫若诞辰90周年时,“郭沫若故居”举行定名揭幕仪式,同时举办了短期的郭沫若生平展。1988年6月12日,在纪念郭沫若逝世10周年之际,“郭沫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雕塑规划小组共同建造的郭沫若全身铜像在故居的草坪上落成,国家副主席王震为之揭幕。
1992年,北京市政府命名“郭沫若故居”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现更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决定将“郭沫若故居”更名为“郭沫若纪念馆”。
2000年5月,郭沫若纪念馆经过一年的维修重新开馆,各展室陈列品做了大幅调整,更加方便游人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位20世纪文化名人的的一生。
大事编年
1978年 6月12日,郭沫若病逝。在郭沫若治丧活动期间,于立群向代表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前来探望的乌兰夫、方毅表示,希望有关方面组织人力整理保护郭老生前留下的文稿等文献资料。
10月,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扬任主任委员,委员由于立群、成仿吾等26人组成。
《郭沫若文集》分为文学、历史、考古三编,分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
1979年
春,《郭沫若文集?历史编》工作全面开始。
4月,编委会办公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迁入前海西街18号郭沫若生前寓所办公。
5月15日,周扬等致函邓颖超,方毅、胡耀邦,建议成立“郭沫若纪念馆”,由魏传统主持组建筹备小组。胡耀邦5月25日在批示中写道:“请社科院负责把这事管起来。”
1980年
6月上旬,《郭沫若文集? 文学编》诗歌部分注释工作会议在浙江省举行。
12月,《郭沫若文集》注释工作会议在福建省召开。
1981年
4月12日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报送中共中央和中宣部,同意将原拟编辑的《郭沫若文集》改为《郭沫若全集》;郭沫若故居归编委会筹备。
12月6日,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作出了人事安排,增补石西民为编委会副主任委员,讨论了郭沫若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郭沫若全集》编辑原则等问题。
1982年 1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第147次会议决定同意把郭沫若同志的住地定名为郭沫若故居。
8月,国务院批准郭沫若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月,邓颖超、成仿吾李一氓分别为郭沫若故居题写匾额。
9月至10月,《郭沫若全集》历史、考古、文学三编部分卷次在郭老90诞辰前夕首批问世。
11月,周扬同志邀请郭沫若同志生前友好、有关领导、和郭汉英郭平英商谈,提出郭沫若故居应于郭老诞辰90周年当天揭幕开放,今后应把故居和编委会逐步办成郭沫若研究的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宣传中心。
11月上、中旬,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艺网在京举行纪念郭沫若诞辰90周年历史学、文学学术报告会。
11月16日上午,郭沫若故居举行定名仪式,同时举办郭沫若生平展。
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联在京联合举行纪念郭沫若诞辰90周年纪念会,王震、胡乔木等领导人出席。
同日,邮电部发行郭沫若纪念邮票两枚。
1983年
2月17日,中宣部决定郭沫若故居正式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5月,郭沫若研究学术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
8月,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召开第一次常务理事会,决定出版丛书《郭沫若研究》。
1984年
3月,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在京举办“郭沫若爱国主义思想”撰稿会。
1985年
4月,郭沫若历史剧学术讨论会在西安市召开。
8月,《郭沫若研究》编辑部与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主编的《炼狱式的爱国主义的战斗一生》出版、《郭沫若全集?历史编》8卷全部出齐。
1986年
9月,“郭沫若文学艺术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在湖南省召开。
同年,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小组同意在郭沫若故居院内建立郭沫若全身像。
1987年
6月,菊地三郎代表团一行5人来京访问。
1988年
1月,郭沫若故居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由国务院正式公布。
4月,郭沫若家属搬出故居,修缮工程开始。
同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统战部转来郭安娜关于捐献与纪念和研究郭沫若有关的郭沫若遗物的信件。
6月,为纪念郭沫若逝世10周年,郭沫若铜像落成,王震为之揭幕。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小组共同建造,司徒兆光设计。
郭庶英代表郭老子女,按于立群生前意愿献交了郭沫若手稿等珍贵文物。
郭沫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共设8个展室。展出总面积约400平方米。
10月,苏中友好协会会长、苏联科学院院士齐赫文斯基参观故居并留言。
同月,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郭沫若自传集日文版译者丸山升夫妇参观故居。
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命林甘泉为郭沫若故居馆长。
1989年
2月,日中友好会馆常务理事、文化事业部长参观故居。
4月,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郭沫若与‘五四’精神”学术座谈会在馆内举行,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尼古拉·费德林参加会议。
9月,举行诗歌音乐朗诵会《漫游郭沫若的文学世界》,实况录音由中央广播电台播出。
10月,捷克斯洛伐克东方研究所汉学家何德理、何德佳夫妇参观故居。
同年,刘德有转来日本友人柏木正一赠送的1955年郭沫若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日纪录片《路,在开拓》(日文版)拷贝。
1990年
5月,完成《十年的纪念》、《漫游郭沫若文学世界》等录像的制作及《路,在开拓》翻译合成。《十年的纪念》获中科院系统科技成果二等奖
同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路,在开拓》中文版首映式。
6月,故居发起并参加“什刹海景点学雷锋”、“西城博物馆迎亚运、学雷锋”宣传日活动。
1991年
3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艺网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郭沫若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请示。
5月,“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海峡两岸及日本苏联学者50余人参加。“创造社史料展”在京揭幕。此展被列为北京91年文物节专题展。
6月,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中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文联关于郭沫若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请示,由上述三单位组成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
8月, “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更名为“中国郭沫若研究会”。
9月,意大利学者、《女神》意大利文译者安娜?布娅蒂访问故居。
同月,参加北京市“91文物节”中山公园“博物馆长廊”宣传活动。
1992年
1月,北京市政府命名郭沫若故居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9月,《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12、13、14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至此,《郭沫若全集?文学编》20卷全部出齐。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10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创造社丛书?文艺理论》、《创造社丛书?散文》、《创造社丛书?戏剧》《创造社丛书?理论研究》等卷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至此,“创造社丛书”七卷本出齐。
10月,“郭沫若展”在日本富山县福光町举行。该展览是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及郭沫若诞辰100周年,在日本富山、东京冈山县三个城市举办巡回展览的首次展出。
同月,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七集电视专题文献片《郭沫若——时代之子》在京摄制完毕。
11月,“郭沫若展”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举行,日本众院议长樱内义雄等参加了开幕式。李鹏、宫泽喜一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发了贺电。
11月,“郭沫若与现代文化的发展(郭沫若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和日本、俄罗斯等九个国家的近100名学者参加,提交论文近70篇。
同月,郭沫若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大会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举办。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大会上讲话。
“郭沫若展”在日本冈山市举行。
1993年
6月,“郭沫若著译版本展”在京举行。
7月,“青少年教育基地宣传月”结束,作文比赛及“两史一情”知识颁奖仪式在馆内举行。
8月,“郭沫若展”于第七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期间在泰安市艺术馆展出。
9月,郭沫若故居参加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北京古都博览会”。
10月,“郭沫若与儒家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山东省举行。
1994年
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命郭平英为郭沫若故居馆长。
3月,“纪念《甲申三百年祭》发表50周年展”在专题陈列室展出。展出了众多的版本、详尽的史料。
5月至6月,为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郭沫若与少年儿童暨青少年教育基地活动展”在馆内展出。
同月,“李自成进京350周年暨《甲申三百年祭》发表5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陕西省召开。
7月,参加在北京市太庙内举办的“中轴线上看北京”大型夏令营活动。
同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务会议决定将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暨郭沫若故居改为郭沫若纪念馆。
1995年
5月,郭沫若基金会筹备组与标准国际投资管理公司成立“银杏树下系列文化活动组委会”,在馆内举办首次活动。
同月,《北京历史上的名人》展览在馆内展出。
6月,举办以“热爱生活、创造未来”为题的“六一笔会”。
9月,国际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委托银杏树下组委会在馆内举办音乐会,迎接沃尔芬森行长夫妇访华,外交及经济界知名人士杰弗里·爱泼斯坦等应邀出席。
10月,法国驻华大使和法国巴厘巴银行驻亚太地区各国首席代表来馆参加“银杏树下系列活动”之四。
11月,赴福建省与福建省文史馆举办“郭沫若展”。在厦门市联合举办《郭沫若的女性观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小型研讨会。
1996年
5月,与青少年教育基地各学校举办“中国艺术节”展览。
同月,为拉丁美洲各国驻华使节举办中国民间音乐欣赏会。
同月,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儿童台共同举办“妈妈树下话妈妈”主题活动。
同月,“银杏树下系列活动”之七“曲艺老舍”在京举行。
1997年
6月,与所在社区部分学校举行“庆六一”文艺演出活动。
7月,纪念“孩子剧团”成立60周年。
10月,由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四川大学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共同举办《郭沫若与世界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11月,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05周年,《郭沫若题画诗存》、《郭沫若致文求堂书简》等新书出版。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举办“总理称他沫若兄”专题展。
1998年
4月,与成都石室中学及北京校友会组成《郭沫若书法》编辑委员会。
同月,银杏树下组委会与本馆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共建学校及西城区培智学校举行“蒲公英”中外儿童钢琴演奏会。
6月,举办“红土新苗——龙岩市少儿书画展”闽西地区的老一代革命家及北京客家海外联谊会负责人参观展览。
同月,论文集《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沧海遗粟——郭沫若纪念馆馆藏珍品展》开幕。
《回首十年图片展》展出。
由郭沫若基金会筹备组倡议的“郭沫若历史科学奖”宣布设立。
同月,纪念郭沫若逝世20周年及郭沫若纪念馆开放10年,与《诗探索》编辑部联合举办现代诗人与诗歌朗诵会。
12月,闭馆维修。
1999年
对故居进行全面维修,开始对取暖系统进行燃煤改天然气工程。
展开更新展陈的调研、论证、资料收集等工作。
12月,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活动结束。
2000年
1月,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5月,经一年维修,重新开馆,展览内容作了较大补充和调整。
同月,《郭沫若书法集》举行首发式。举行“郭沫若与文化反思”小型研讨会。
同月,参加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
8月,在长春市举行学术讨论会“郭沫若与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
9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参观故居。
同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青少年教育基地”更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
1月17日,举办郭沫若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拥军爱民联欢会。
1月30日,开始“郭沫若纪念馆观众问卷调查”。
2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室对外开放。
2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新世纪”宣讲团在郭沫若纪念馆成立,宣讲团成员不定期担当纪念馆义务讲解。
2月25日,泰国公主诗琳通来纪念馆参观。
3月份,“郭沫若网站”开通。
3月8日,与天津广播电视台合拍的郭沫若纪念馆电视片在馆内播放。
3月27日,北京7家名人纪念馆联合举办“追寻世纪名人”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我馆举行。“追寻世纪名人”纪念联票4月1日起在京发售。
3月29日,在北京第九届“我爱北京、我爱博物馆”活动中获组织奖。
4月份,在1999—2000年度北京市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表彰会上获组织奖。
4月10日,召开“名家名篇与名人纪念馆”座谈会。
4月21日,文化讲座,林非主讲“当代散文发展的启示”。
5月18——20日,参加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主题“博物馆与社区建设”。明信片《郭沫若故居》开始发行。
5月20日,文化讲座,赵迅主讲“北京的四合院”。
5月30日,“孩子剧团”故事会。
6月3日,文化讲座,韩锐主讲“坛庙文化杂谈”。
6月18日,举行“绿色和平颂——两院院士助申奥”座谈会。北京市奥申委副主任刘敬民副市长介绍申奥工作。到会的有王大珩胡亚美吴新智等30余位两院院士。
6月20日,举行《甲骨文献集成》出版座谈会、出版庆典暨捐赠仪式。
7月1日—9月1日,学生书画展《让世界了解北京》。
9月16日,在卧佛寺饭店召开郭沫若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方案论证会。
9月25—10月8日,“生命签证:何凤山博士救助犹太难民之义举”图片展。
9月27—11月20日,周杰森(5岁)画展。
11月13日,由北京市教委支持,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合作的“与大师同行”专题语文讲座在馆内举行,主讲人:连中国,内容分四个部分:《博学多才的郭沫若》、《文学巨匠茅盾》、《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塑造市民群像的老舍》。
11月16日,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论证会在馆内召开。
2002年
1月30日,英国大英博物馆首次推出“中国当代书法展”,展示该馆部分书法藏品,其中展出郭沫若书法作品2件。
10月下旬,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日中友好会馆馆长林义郎、日本创作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等日本友人相继为“郭沫若、于立群书法展”开幕发来贺电、贺信。
10月31日下午,纪念郭沫若诞辰110周年郭沫若于立群书法展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揭幕,王洛林、陈宜瑜、李树文、覃志刚、张柏、马识途、刘德有、聂力、蒋先进等有关方面领导及郭沫若的生前友好、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各界朋友三百多人出席了今天的活动。11月24日展览结束。展览期间前来参观的领导人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乔石、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等。
11月20日上午,郭沫若诞辰11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式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主办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文艺网、国家文物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2003年
3月7日——28日 《影友习作展》在郭沫若纪念馆展出。
3月 第二套6家名人故居联票开始发售。
3月27日——4月15日 完成900平方米草坪微喷改造,达到进一步节约用水的目的。
4月2日——18日 《肖雪霏书法展》在郭沫若纪念馆展出。
5月16日——8月13日 《梅兰芳藏中国戏画展》在郭沫若纪念馆展出。
8月26日——9月1日 《老舍幽默小品赏析展》在郭沫若纪念馆展出。
9月17日-10月17日“郭沫若书法展”在中国科技大学展出,庆祝建校45周年。
9月 《郭沫若书法》音像片出版。
11月29日——12月12日 《黄璧榕书法展》在郭沫若纪念馆展出。
11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奎元院长率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视察郭沫若纪念馆。
2004年
3月8日 历史研究所、郭沫若纪念馆、中国郭沫若研究在郭沫若纪念馆联合举行“纪念《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学术座谈会”。
4月18日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学生“吴洁婷书画展”在郭沫若纪念馆开幕
5月15日 郭沫若纪念馆与北京其他5家名人纪念馆的“漫步名人故居”展览在北京太庙揭幕。
5月18日 郭沫若纪念馆举办“以史为鉴,温故知新”专题展览,纪念《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
5月23日 郭沫若纪念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联合举办《“甲申年”说》学术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谢保成先生主讲。
6月10-22日 郭沫若纪念馆等北京6家名人纪念馆“中国世纪名人展”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巡展。
7月20日 郭沫若纪念馆与北京市世界语协会联合举办“世界语与文化名人”展览。
8月13日 郭沫若纪念馆与广岛市书道研究会共同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日中友好书作展”。
2005年 4月2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同志考察郭沫若纪念馆。
5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中央驻社科院纪检组组长李秋芳同志出席郭沫若纪念馆等名人纪念馆向中小学生赠送《名家名言录》仪式并讲话。
9月7日,重庆郭沫若旧居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乡间办公地旧址对外开放。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郭沫若纪念馆馆长郭平英等出席开馆仪式,并为郭沫若雕塑揭幕。
10月20日,为庆祝中古建交4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郭沫若纪念馆与古巴驻华使馆,在纪念馆内联合举办“古巴中国艺术节,献给古巴诗人尼古拉斯?纪廉和中国诗人郭沫若”的纪念活动。
2006年
5月17—23日 郭沫若纪念馆等7家纪念馆与文化部艺术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学会、北京博物馆学会等单位和清华大学团委共同携手,在清华大学组织“文化名人进校园”系列文化活动。活动以“博物馆与青少年”以及“共有的文明”为主线,分为展览、文艺晚会和论坛三个部分。其中“共有的文明——名人与文化遗产”展览在清华园的小树林展出,为期一周。
5月18日 举行题为“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清华大学高校青年论
坛”。郭平英馆长代表7家名人纪念馆作主题为“名人与文化遗产”的演讲。7家名人纪念馆还向清华大学及部分中小学赠送了图书
6月15-22日“中华名人展”在日本国士大学举办。
9月6日 攀枝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肖立军,北京西城区文联主席张世俊出席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在郭沫若纪念馆举行仪式,向纪念馆赠送郭沫若、于立群在攀枝花市创作的书画作品复制品四件。
11月16日-25日 副馆长蔡震赴日本东京、福冈县作学术访问。以《两个口号论争中被遗忘的一些史料》、《“郭沫若与日本”在郭沫若研究中》为题进行两次学术演讲。
12月9-13日 郭平英馆长应日本九州地区观光推进机构邀请,赴大分县熊本县、佐贺福冈等地进行友好访问,并拜了位于别府的郭沫若诗碑。
2007年
1月23日 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办公室召开专家组推荐会。
1月26日 应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邀请,郭沫若纪念馆等7家名人纪念馆将“传承先进文化,追寻中华名人”展览送进未管所,共同举办了以“传承民族文化,感悟时代责任”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5月18日—30日 郭沫若纪念馆等7家名人纪念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推出“历史的记忆——文化名人与和谐文化”展览,先后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和平遥县文庙、太谷无边寺、榆次老城,以及北京白云路小学、西城区实验小学、驻区部队中巡展。
7月31日 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审会在郭沫若纪念馆召开。冷溶副院长主持,黄浩涛秘书长作了相关说明。
8月12日 历史所副所长、郭沫若纪念馆馆长郭平英接待日本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一行。
9月21日 郭沫若纪念馆以及中国文艺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省文化厅、乐山市委市政府等单位,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典从风雅— —郭沫若于立群书法作品展”开幕式,纪念郭沫若诞辰115周年,于立群诞辰9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谭家林,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志今,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赵长青、历史所副所长、郭沫若馆长郭平英以及四川乐山市委市政府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和郭沫若夫妇的生前友好黄甘英、李淑铮、王定国郝治平以及博物馆界人士等200余人出席开幕式活动。展览至27日结束。
10月25日 印度国大党主席、执政联盟主席索尼娅·甘地为团长的代表团参观郭沫若纪念馆。
11月23日—12月4日 历史研究所书记、副所长刘荣军为团长的名人纪念馆代表团,应澳大利亚澳中国际交流促进会的邀请,参加在悉尼大学举办的“中华名人展”开幕式。
12月24日,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我院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副院长武寅、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郭传杰等同志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著作者颁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黄浩涛同志主持大会,武寅同志讲话。获奖者、相关研究单位、文博单位及新闻、出版单位等百余人出席了颁奖仪式。
2008年4月2日八家名人故居、纪念馆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物局西城区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清明时节缅怀名人走进故居系列文化活动”启动式暨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志愿者签约仪式,馆长郭平英代表名人故居发言。
5月17日 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郭沫若纪念馆等8家名人故居、纪念馆举办的“文化名人与世界文化展览”在王府井集团地铁科普文化长廊展出。
5月22 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6周年,8家名人故居、纪念馆与中国话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在北京舞蹈学院联合举办“文化艺术大课堂”活动启动暨签约仪式。
5月23日 为宣传“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8家名人故居、纪念馆举办的名人系列展览——“中华名人展”开始在北京安贞里学区十余所小学巡展。
7月10日-15日 郭沫若纪念馆等8家名人故居、纪念馆举办的文化名人展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巡展。
8月5日 文物与历史图片展《跨着东海——郭沫若与中日文化交流》举行预展,该展览是在新落成的西院展厅推出的第一个展览。
9月1-2日 为纪念郭沫若留学九州大学90周年,日本郭沫若研究会主办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九州大学医学部举行。历史所副所长、郭沫若纪念馆馆长郭平英、副馆长蔡震应邀参加会议。郭平英在会上致词,蔡震做题为《“郭沫若与日本”在郭沫若研究中》的主题报告。中国驻日大使、驻福冈市总领事分别致电和到会预祝会议成功。参加研讨会的有中国(包括澳门)、日本、韩国的专家学者五十余人。
11月14日-16日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林甘泉等60余位学者与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蔡震当选会长,谢保成等当选副会长,李晓虹当选为秘书长。学术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新时期三十年郭沫若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收到论文40余篇。
作者生平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盘》、《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1944年,郭沫若歌颂明末女军事家秦良玉《咏秦良玉》。
参观指南
交通
电车:111、107、118路,汽车:13、 701、850、810路北海北门站下车
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门口往右拐,走50米左右即到!
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9:00—16:30。元旦春节期间及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及优惠条件
成人:20元 学生:10元(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下凭学生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馆舍布局
四合院
客厅
园子
馆藏文物
机构设置
历史沿革
大事编年
作者生平
参观指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