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镇,是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通过“撤乡设镇”而成立的一个镇。根据批复要求,撤销石龙乡,设立石龙镇,行政区域不变。
石龙镇位于合江县东南部,距合江县城53公里,与
福宝镇、
先滩镇、
南滩镇以及
重庆市的
江津区白沙镇接壤。石龙镇辖7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59个村民小组。
2019年12月6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泸州市调整
江阳区等4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2号):撤销南滩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石龙镇管辖,石龙镇人民政府驻南塘街236号。
建置沿革
石龙镇原建于1950年1月,当时称之为石龙乡公所。经过间隔65年时间(1950年2月-2015年2),到2015年3月24日,石龙乡申请撤乡建镇获得省上批复,同意将石龙乡改为石龙镇,所辖区域不变,石龙镇由此而来。
自然资源
石龙镇属山区乡镇,境内竹木资源、水电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森林面积30000余亩,年蓄积量60000余立方米,上万株树构成为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开发价值。
石龙镇内有小型水电站5个,装机容量1250千瓦。镇内有自来水站1个,2009年初全镇已通天然气管道,场镇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全镇辖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59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9419人(2017)。镇机关干部职工24人,其中行政编制17人,事业编制4人,工勤人员3人。全镇现有大学生村官5人。
人口
截至2015年末,石龙镇总户数4692户,总人口15652人。其中,
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约为99%。
2017年,总人口9419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镇常住人口19455人。
经济
2015年,石龙镇镇国内生产总值21952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1%,同比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27万元,同比增长2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50元,同比增长9.75%。
第一产业
全镇粮食产量8693吨,优质稻种植面积6200亩,新发展蔬菜800亩,无公害蔬菜550亩。
新增“一村一品”一个(王家祠
花椒基地),新栽优质竹5200亩。新增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的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全镇完成50口沼气建设任务。全镇生猪出栏完成17000头,新建规模养殖场1个,发展
母猪50头。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511万元,同比增长9.9%;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100人,实现劳务收入4620万元,人均劳务增收206元;全年发放粮食补贴148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资金103万元,沼气建设补贴10万元,农机具补贴5500元。
第二产业
全镇乡镇企业有十余家,年产值达到2000万,解决农村就地转移劳动力400人。
招商引资
全镇今年先后新办企业8家,其中工业企业5家,商贸
物流企业2家,农业项目1个,到位资金3700万元,其中工业投入2100万元。
合江县兄弟家具厂产销两旺,合江县长绿石材厂抓住了交通大发展的机遇,订单不断,合江县福坤竹制品厂和合江县国超竹制品厂充分利用石龙竹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产品精细加工力度和市场开发,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问题。
财政税收
全镇财税收入完成118万元,占计划107.3万元的110%。
基础设施建设
正在建设“石--马”(石龙---马景)公路10公里,总投资459万元,预计2010年7月份完工投入使用。12月底,投入资金4万元对年久老化的自来水管网进行维修更换。6月份,抓住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良好机遇,投入资金2.5万元对石龙镇中心校下水道进行了改建,解决了困扰周围群众多年的苦恼。7月份,投入资金1.2万元对石龙大桥进行了加固维修,保证了过桥人员的安全。投入资金3.6万元对石龙镇农贸综合市场进行了维修。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新建试点村1个(家合中心村)。连片新发展基地300亩;新建农房25户,改建5户;修入户公路20公里;建沼气池50户;改水、改厨、改厕、改圈150户。全镇7个村全部通电、通话、通电视,全镇共安装
卫星接收器600台。完成了8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
科技教育
全镇有1所小学、1所中学和1所幼儿园,在校学生1777 人,其中小学生1106人,中学生385人,幼儿园286人。全镇现有在职正式教师58人,现有代课教师10人。全镇入学率100%,辍学率0。
文化体育
新建1个文化站,面积326.23平方米;中小学开展体育运动4次,参加学生4800人次。成立了一支30人的社区腰鼓队,每天晚上都组织了群众性的自娱活动。
卫生医疗
全镇有1所卫生院和7个村级卫生医疗站,卫生院有职工10人,村医25人;卫生院添置了x光机、检验、b超等设备;全年共开展公共卫生防疫5000人次。新农合参合人数13767人,产生医疗费38万余元,报销26万余元。
计划生育
全镇计生率为80.13%;出生率为9.6‰;死亡率为12.42‰;自然增长率为-2.80‰;在家妇查率95%以上;综合节育率92.57%。全年征收社会抚养费50余万元。
社会保障
全镇有农村低保43户、64人,认真做好了救灾救济和双拥优抚工作。敬老院工作再上了新台阶。在敬老院各方面比较完善的基础上,今年投入2万余元对原有旧房进行改造,养殖了
黄牛2头,年出栏肥猪达8头,敬老院各项收入达5万余元。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工作全部按照标准兑现。教育助学工程全部到位。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留守儿童寄宿制已经实现,特殊残疾儿童教育得到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得到普及,全镇参合农民达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