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袋蛾(Clania minuscula Butler),为
鳞翅目蓑蛾科蓑蛾属的一种昆虫。分布在中国广西、
广东省、
福建省、台湾、
浙江省、
江苏省、安徽、
江西省、湖北、湖南、
贵州省、四川及
日本等。以幼虫取食
悬铃木、杨、柳、
女贞、榆、构橘、
紫荆等多种树木花卉的叶片。
雄成虫体长 10-15 mm,翅展 23-26 mm,体超暗
褐色,沿翅脉两侧色较深,
前翅队脉与Cu;脉间有2个长方形透明斑,体密被鳞毛,胸部有2条白色纵纹。雌成虫体长万一20 mm,米黄色,胸部有显著的黄褐色斑,腹部肥大,第四至第七节周围有蛋黄色绒毛。
雌蛹纺锤形,长约20—_,头也腹部第三节背面后缘,第四、五节前后绿,第六至第八节前缘各有小刺1列,第八节小刺较大而明显。袋囊长 25-30 mm,囊外附有较多的小技梗,平行排列。
在
贵州省1年1代,安徽、
湖南省、
河南省基本2代,部分1代,广西南宁和
台湾省多达3代。1年1代地区,以老熟幼虫越冬,第二年不再取食,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雌成虫产卵,6月上旬幼虫开始危害,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严重危害期,一直取食到10月中、下旬封囊越冬。1年发生2代地区以3—4龄幼虫(也有少数老龄幼虫)越冬,翌年2月气温达到 10C左右开始活动取食,5月上旬化蛹, 5月中旬产卵,6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危害,7月出现第一次危害高峰。8月上旬开始化蛹,8月中旬可见成虫羽化,8月底9月初第二代幼虫孵出,9月份出现第二次危害高峰,取食到11月进入越冬状态。天敌有
袋蛾瘤
姬蜂、桑蟥聚瘤姬蜂、撤姬蜂 Xanthopimpla sp.、黄瘤姬蜂和 2种大腿蜂。
茶袋蛾属
鳞翅目袋蛾科,食性广、寄主多,有茶、
松柏、柳、
重阳木、梨桃、
柑橘属、竹等31科72植物,其幼虫不仅取食叶,还啃食嫩枝、0.4公分左右的枝条都会咬断,一条幼虫能截断17-31个枝条,严重影响林木生长。茶袋蛾在本地1年发生2代,以中龄幼虫在护囊内挂于树枝干上越冬,5月上旬开始化蛹, 6月上旬第1代幼虫危害,9月份第2次危害,护囊外小枝梗排列整齐。
3.化学防治①在城市行道树上于 7月上旬用机动喷雾机喷施90%
敌百虫晶体水溶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2.5%澳氛菊乳油5000-10000倍液防治大袋绒,喷雾力求均匀周到,防治效果很好。②于基打孔注入内吸剂防治大袋蛾,在
泡桐子基打孔注入 50%
久效磷乳油或脱%
磷胺乳油防治效果很好,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在泡桐干基紧贴地面均匀选 3点,与地面成础”左右角度用尖头铁锤打孔,深入木质部 2-3 cm,拔出铁锤立即注药3-8_1,并用泥团塞孔,
杀虫脒效果很好。
4.
生物防治寄蝇科寄生率高,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喷撒苏云金杆菌、杀杆菌1-2记孢子/ml防治蜡彩
袋蛾,防治效果 85-100%。
5.茶袋蛾的袋囊十分明显,可采用人工摘除,并集中销毁;也可在低龄幼虫发生盛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为90%
敌百虫1200倍液, 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50%
杀螟松1000倍液,2.5%
溴氰菊酯乳油7000倍液等。而袋蛾幼虫对敌百虫药剂比较敏感,因此用90%敌百虫1200倍液进行喷雾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还可利用袋蛾的趋性,用黑光灯诱杀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