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棘豆
小花棘豆
小花棘豆学名棘豆属 glabra)是豆科棘豆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为黄花棘豆。高度在20(35) -80厘米之间。主要生长在沟渠旁、荒地、田边及盐土草滩上。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35) -80厘米。根细而直伸。茎分枝多,直立或铺散,长30-70厘米,无毛或疏被短柔毛,绿色。羽状复叶长5-15厘米;托叶草质,卵形或披针状卵形,彼此分离或于基部合生,长5-10毫米,无毛或微被柔毛;叶轴疏被开展或贴伏短柔毛;小叶11-19(-27),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 -25毫米,宽3-7毫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上面无毛,下面微被贴伏柔毛。
多花组成稀疏总状花序,长4-7厘米;总花梗长5-12厘米,通常较叶长,被开展的白色短柔毛;苞片膜质,狭披针形,长约2毫米,先端尖,疏被柔毛;花长6-8毫米;花梗长1毫米;花萼钟形,长42毫米,被贴伏白色短柔毛,有时混生少量的黑色短柔毛,萼齿披针状锥形,长1.5-2毫米;花冠淡紫色或蓝紫色,旗瓣长7-8毫米,瓣片圆形,先端微缺,翼瓣长6-7毫米,先端全缘,龙骨瓣长5-6毫米,喙长0.25-0.5毫米;子房疏被长柔毛。荚果膜质,长圆形,膨胀,下垂,长10-20毫米,宽3-5毫米,喙长1-1.5毫米,腹缝具深沟,背部圆形,疏被贴伏白色短柔毛或混生黑、白柔毛,后期无毛,1室;果梗长1-2.5毫米。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40-3400米的山坡草地、石质山坡、河谷阶地、冲积川地、草地、荒地、田边、渠旁、沼泽草甸、盐土草滩上。
小花棘豆是一种轻度耐盐的中生细茎豆科牧草,盐化低地草甸草地的伴生种或优势种。在中国新疆主要分布在南疆黄河流域沿岸,尤以塔里木河流域分布最多。喜温暖湿润的生境,耐盐性较强,适宜生长在土壤多少有点盐渍化的草甸土上。做为优势种与大拂子茅(Calamagrostis macrolepis)共同组成水泛地草旬草地,草层高20-100厘米,盖度30-50%,其中小花棘豆约占1/2;做为亚优势种与尖果沙枣(Elaeagnus oxycarpa)、拂子茅共同组成疏林低地草甸草地。在南疆各地的低地草甸中是常见的伴生种之一。
北疆各地则为散生种。小花棘豆在草地中大量出现与严重过牧、草地退化有密切关系。据调查,在塔里木河中游,草地放牧利用适度的地段,很少见有该种出现;草地明显过牧,它在草地中的盖度为25-30%,草地严重退化地段,盖度可达80-90%。
生长习性
小花棘豆通常于3月底萌发,5-6月开花,6-7月结实,8-9月成熟,10月枯黄。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小花棘豆为高原荒漠常见种,对于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价值。
饲用价值
草质柔嫩,无味,富含粗蛋白质,各种家畜均愿采食,尤其是马嗜食,常常因大量采食而中毒,特别在饲草缺乏的年份中毒病例更多。另外据研究,小花棘豆在开花前毒性极小,且营养价值较高,可在此时做为牧草利用;也可采用割方法,不让其开花,从而达到延长利用时间的目的。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本种提示
M. A. Franchet 的 O. drakeana Franch. 是根据 A. David 在内蒙古自治区萨拉齐以西采的2952号标本发表的。我们根据 Franchet 的图及对照这个地区所产的标本,发现本种的花序、花冠及荚果性状基本上与 O. glabra (Lam.) DC. 是一致的。E. Peter-Stibal (1937认为 O. drakeana Franch). 除具2-4对小叶外,仍是6对小叶的类型,将该种作为O.glabra (Lam.) DC. 的异名处理。他忽视了两个种之间毛被、小叶数目和形状等的变异,我们又根据两个种的原始描述和图,研究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和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等地的标本,同样发现两个种的花序、花冠及荚果基本上相同。惟 O. drakeana Franch. 被贴伏柔毛,呈淡灰色,托叶三角形,小叶5-13,长圆形;而 O. glabra (Lam.) DC.无毛,托叶披针形,小叶23-27,椭圆形,二者有别。因此,我们认为这种区别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不同生态类型,故将 O. drakeana Franch. 作为 O. gaabra (Lam.) DC. 的一个变种处理。
外部链接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生长习性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饲用价值
保护现状
本种提示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