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花红柴胡(学名: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f. pauciflorum)是
伞形科柴胡属的变型。分布在中国大陆的
江苏省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的地区,见于向阳山坡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本变型主要特征为伞辐少,仅2-3条,很少4-5条,较短,长3-12毫米,每小
伞形花序有花4-6,很少8。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主根发达,圆锥形,支根稀少,深红
褐色,表面略皱缩,上端有横环纹,下部有纵纹,质疏松而脆。茎单一或2-3,基部密覆叶柄残余纤维,细圆,有细纵槽纹,茎上部有多回分枝,略呈之字形弯曲,并成圆锥状。叶细线形,基生叶下部略收缩成叶柄,其他均无柄,叶长6-16厘米,宽2-7毫米,顶端长渐尖,基部稍变窄抱茎,质厚,稍硬挺,常对折或内卷,3-5脉,向叶背凸出,两脉间有隐约平行的细脉,叶缘白色,骨质,上部叶小,同形。
伞形花序自叶腋间抽出,花序多,直径1.2-4厘米,形成较疏松的圆锥花序;伞辐 (3) 4-6 (8),长1-2厘米,很细,弧形弯曲;总苞片1-3,极细小,针形,长1-5毫米,宽0.5-1毫米,1-3脉,有时紧贴伞辐,常早落;小伞形花序直径4-6毫米,小总苞片5,紧贴小伞,线状
披针形,长2.5-4毫米,宽0.5-1毫米,细而尖锐,等于或略超过花时小伞形花序;小伞形花序有花 (6) 9-11 (15),
花梗长1-1.5毫米;花瓣黄色,舌片几与花瓣的对半等长,顶端2浅裂;花柱基厚垫状,宽于子房,深黄色,柱头向两侧弯曲;子房主棱明显,表面常有白霜。果广椭圆形,长2.5毫米,宽2毫米,深褐色,棱浅褐色,粗钝凸出,油管每棱槽中5-6,合生面4-6。花期7-8月,果期8-9月。
少花红柴胡产于
南京市、
浦口区、龙潭、
镇江市、无锡、
宜兴市一带。为
红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分布至
江苏省的变型。模式标本采自江苏江浦狮子岭。
采收后清园烧毁,发病初期喷50%
二硝散200倍液或敌锈钢400倍液,10天打1次,连续2~3次。
属
鳞翅目凤蝶科,在6~9月份发生危害。幼虫危害叶。花蕾,吃成缺刻或仅剩
花梗。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或用90%
敌百虫8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用青虫菌(每克含孢子100亿)300倍液喷雾效果也很好。
喜暖和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适宜
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中种植。生产上采取种子滋生或育苗移栽均可。
(1)种子滋生。
北柴胡栽后2年,于9月采集成熟种子晒干,脱粒,贮藏。播前半月进行种子解决,将柴胡种子用50微克/克的6—BA浸泡夜浸泡24小时,此后用1份种子加3份湿砂积于容器内,12天取出播种。春播或秋播均可,春播于3月下旬,条播按行距30cm开浅沟或穴播按23—27cm开浅穴,将解决过的种子按每亩0。5—0。75kg与草木灰充分拌匀,撒于沟内浅穴中,覆土、盖麦杆后浇水。秋播于结冻前播种,株行距与春播相同。
(2)育苗移栽。于3月下旬,将解决好的种子撒播或条播。撒播,在整顿好的畦面上作糟,将种子均匀撒于畦面、覆土。条播,按行距10cm开沟条播,播后覆土盖草浇水。10天左右出苗。当根头直径2—3毫米,根长5—6cm时进行移栽,择阴天,选粗壮、无病苗按行距25cm株距10cm,随挖随栽,栽后立刻浇水,确保成活。
②中耕除草施肥。联结中耕除草进行施肥。苗高10cm时,每隔10—15天施清淡肥水一次,延续施2—3次,当苗高33cm时,培土、并施较浓的人粪尿水。第2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
根瘤线虫病多发生于新开垦的土地上,整地时用80%
1,2-二溴-3-氯丙烷乳油100—150倍液进行泥土消毒,每亩1—1。5kg。留意解决后半个月再进行播种。
(5)采收。
北柴胡播后2—3年采收。将挖出的根割去茎干,晒干,捆成小捆即成,通常亩产干货15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