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成(1867年—1900年2月) 文登县文登营村(今属
文登区文登营镇)人,北洋水师
济远级巡洋舰二等水手。
王国成出身农民家庭,家境贫苦。清光绪十三年(1887),王国成投到北洋海军当练勇,后来被派到
济远舰当水手。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二十三日,济远由朝鲜牙山驶回
天津市,行至丰岛附近,突遭日舰吉野等3舰袭击。双方炮战一个多小时,大副、二副阵亡。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济远渐渐招架不住日舰猛烈炮火的攻击,管带
方伯谦下令悬挂白旗全速驶向威海,日舰紧追不舍并发炮轰击。在
吉野号防护巡洋舰逼近约2000米处,王国成在另一水手
李仕茂的协助下,用尾炮对其连发4炮,命中3炮,吉野舰受伤。
丰岛海战后,王国成因炮击有功,得赏白银500两。
北洋水师解体后,王国成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返回故里,务农为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王国成赴旅顺谋生。光绪二十六年(1900)正月,王国成病逝于旅顺。
故事片《
甲午风云》有这样一组镜头:北洋水师"济远号"舰水手王国成,面临日舰"吉野号"舰疯狂进逼,挺身而出,开炮重创"吉野号",保护"济远号"安全返航。爱国水手王国成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演员
庞学勤在塑造这一形象的时候,不仅选择了得体的外部动作,比较准确地表现了他的威武、粗犷的水兵气质,同时揭示了他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忱,从而有力地烘托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崇高形象,使影片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王国成(1876-1900),
文登区人。其父在文登营干差役,家境贫苦。国成行三,少时在家务农。成年后投
北洋水师当练勇,后被派上“济远”舰当水手,录为练勇,经几年刻苦训练后即被补为“济远”舰三等水手。1894年5月,
北洋政府水师举行检阅大典,北洋大臣
李鸿章亲临巡阅。在这次检阅中,王国成因操作熟练,成绩突出,受到嘉奖,并由三等水手升为二等水手。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2日,北洋水师“
济远舰”、“
广乙号防护巡洋舰”二舰护送“高升”、“操江”两艘运兵船运兵前往朝鲜牙山,以支援驻守牙山的
叶志超、聂士成军。二舰驶近丰岛西北海面时,
日本“
吉野号防护巡洋舰”、“
秋津洲号防护巡洋舰”、“
浪速号防护巡洋舰”三舰横海而来,齐向"济远"发射
排炮。“济远”奋力抵御,大副
沈寿昌、二副
柯建章先后中炮牺牲,“弁兵阵亡十三人,受伤二十七”。双方炮战1小时20分,管带
方伯谦见大副、二副阵亡,下令转舵逃避。
“济远”逃后,日舰“吉野”从后追赶,方伯谦下令挂白旗,旋又加挂日本海军旗。广乙舰因中
鱼雷而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为不被资敌,管带
林国祥下令自沉。“吉野”仍尾随不舍。“吉野”是当时日本海军中航速最快的军舰,每小时达22.5
海里,而“
济远舰”只有15海里。因此“吉野”愈来愈接近“济远”。王国成见此情形,早已义愤填,便挺身而出,奔向舰尾150mm主炮,水手
李仕茂从旁相助,连发4炮,其中3炮命中“
吉野号防护巡洋舰”。
姚锡光在《东方兵事记略-海军篇》记其事云:
“济远之奔,倭吉野追甚急,吉野为新式
洛杉矶快船队,每四刻能行二十三海里,势将及。管带
方伯谦乃树白旗,继又树
日本旗,倭追如故。时有水手
王姓者(王国成)甚怒,而力素弱,问:何人助我运子?又有一水手(李仕茂)挺身援助,乃将十五生特尾炮连发四出;第一出中倭船舵楼;第二炮亦中;第三炮走线;第四炮中其要害,船头立时低俯。盖倭船之追我
济远舰也,意我尾炮已伤,故鱼贯追逐,以是我尾炮挂线毋庸左右横度,故取准易而中炮多”。
王国成身为二等水手,本无发炮资格,更无管带发炮命令,但在爱国精神的驱使下,临危不惧,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挺身而出,连发四炮,重创倭舰“
吉野号防护巡洋舰”,从而扭转战局,使济远舰转危为安,全舰将士甚为感激,也深深崇敬他的爱国精神。
丰岛海战后,提督
丁汝昌嘉奖击伤“吉野”有功人员,向
李鸿章报称:“查却敌保船,全恃此炮水手
李仕茂、王国成为功魁,余帮放送药送弹之人亦称奋勇,昌已传令为首李、王赏一千两,余众共一千两,告谕全军,以为鼓励”。此次奖赏,王国成得银五百两。
1895年2月,王国成退伍返回故里,买地40亩,想务农为生。但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妻姚氏患病,医治无效而死,又续娶
张姓。以生计难以维持,乃于1898年去旅顺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