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密庵
清末爱国华侨
梁密庵(1880——1940年),广东梅县松口大力村人,荷印巴达维亚出生,祖籍今梅州市梅县区。其父梁映堂是当地华侨富商,曾任巴城中华商会主席,荷印殖民当局委为华人甲必丹。密庵中学毕业后佐父经商。
1905年,梁氏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参与发起革命组织“寄南社”,后改名“华侨书报社”,被举为社长。孙中山亲书“努力前进”立轴嘉奖;黄兴书赠“是式南邦”横轴留念。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夕,亟需巨额经费,梁密庵毅然将父亲的大笔存款取出,私自汇回支援。1941年梁氏逝世后,梅州人民在松口中山公园建造“密庵亭”,以志纪念。
人物生平
梁密庵(1880—1940),讳玉枢,出生于荷印巴达维亚,祖籍梅州市梅县区梁映堂之长子,梁锡佑之父,梁世桢之祖父。青年时代随父亲在巴城经商。
1905年前后,孙中山到南洋各地宣传革命,号召国人以推翻清代封建专制,建设共和为使命。梁密庵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驱逐鞑虏、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成立民国”的革命纲领,在巴城与同仁创设寄南社,出任社长。后经侨贤谢良牧、梁鸣发等革命先进之介绍,梁密庵加入中国同盟会。不久,寄南社改为华侨书报社,社员扩大为一百多人,更具规模,实为中国同盟会在巴城的联络处。梁密庵身为巴城华侨书报社社长,积极在印度尼西亚各地发展华侨书报社五十二处,会员多达数万名,大力推动中华文化,并发动华侨募集捐款资助祖国革命。
1910年,同盟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总部筹划新军起义,急需经费。梁密庵闻讯,即把“华侨书报社”筹集的港元五万元通过银行汇回香港,汇票由梁鸣九带往香港。但他所乘轮船在海上遇难,梁鸣九葬身鱼腹,汇票亦告消失。梁密庵获悉噩耗后几经波折,才领回汇款,旋派遣巴城“义成学校”刘子芬老师专送五万港元汇票回国,资助广州义军起义费用。
1911年3月29日同盟会广州起义前夕,起义指挥部需巨款急用。巴城“华侨书报社”全体同仁四处募捐但已来不及。对此十万火急之形势,梁密庵毅然将父亲梁映堂在银行所存十万银元之巨款提取,应急支持革命党人的广州起义。其时,他担心父亲责怪便出走星洲。梁映堂知悉儿子出走原因后,对儿子为国为民的义举深表赞同,当即让友人到星洲携带梁密庵返回巴城。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嘉奖梁密庵踊跃输将、鼎力支持辛亥革命的卓越功勋,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初一日颁发“旌义状”,以褒扬之。
1918年,国父孙中山到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视察,谢逸桥谢良牧昆仲和梁密庵等以同盟会员身份欢迎,孙中山曾在谢氏昆仲之“爱春楼”下榻三天,并亲临梁密庵之“承德楼”欢叙。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南安国光中学内迁,梁密庵不但将“承德楼”无偿提供给梅州国光中学、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中学作校舍,直至1986年才陆续迁出,历时半个多世纪;还热心出钱出力,为家乡培育人才的教育事业贡献良多。
1940年,梁密庵病逝于印尼雅加达,享年六十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家乡民众为纪念他对辛亥革命所作出的巨大功绩,于1941年在梅州松口中山公园内建造一座“密庵亭”,将国父孙中山的“旌义状”及民国政府领导人蒋介石林森于右任陈立夫何应钦戴季陶(戴季陶)等题词镶嵌于内,以流芳百世,光耀千秋。
家庭生活
祖父:梁采臣
父亲:梁映堂
儿子:梁锡佑、梁佑、梁铣佑、梁佑
孙子:梁世桢、梁世京、梁世誉
梁氏家族是印尼雅加达梅州籍客家人五世其昌的名门望族。梁密庵之父梁映堂被印度尼西亚侨商推举为雅加达中华商会会长,积极维护当地侨商利益。 梁密庵有四个儿子;锡佑、铨佑、铣佑、锟佑。梁锡佑元配潘淑容女士出身梅县南口镇的“南华又庐”名门望族,是闻侨潘祥初之孙女、潘荫庭之女儿,她与梁锡佑结婚后,育有五个男孩和一个女儿。铨佑,广州岭南大学毕业后,在印尼经商;铣佑服务军界,中国抗日战争时立功获得多枚奖章;锟佑,复旦大学毕业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经营工厂。
梁氏家族事业七代连续兴旺。梁密庵的子孙后裔大多数在印度尼西亚、台湾、香港等地经商,其中他的儿子梁锡佑是著名侨团领袖,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而梁锡佑之子梁世桢创办了印尼五大房地产上市公司之一,成为东南亚著名富商。富裕后的梁密庵后人桑梓情深,关注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累计捐资1000多万元为家乡兴学兴教,因此赢得了“承德市五世兴学”美誉。
后世纪念
在中国广东梅县松口镇景色秀丽的中山公园内,一座纪念辛亥革命功臣梁密庵先贤的“密庵亭”矗立于其间。“密庵亭”,这是1941年松口民众纪念在印尼雅加达为辛亥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梁密庵先贤而建造的。“密庵亭”成为海内外人士缅怀先贤、奋发励志的旅游景点。绿树掩映、繁花簇拥下的“密庵亭”呈六角形,黄色的外墙,金黄色的琉璃瓦,配上银灰色的大理石栏杆,在秋阳的照耀下显得庄严、肃穆。步入拱形的正门,只见墙壁上方镶嵌着梁密庵先生遗像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亲笔签名的“旌义状”。“旌义状”文曰:“梁密庵于中华民国开国之初,踊跃输将,军储赖济,特给予旌义状,奕代后民,永多厥义。此旌。临时大总统孙文。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初一日。”
亭内墙壁上方分别用大理石镶嵌上中华民国政府六位领导人于1940年为梁密庵先生逝世纪念的题词。蒋中正先生题词:“典型犹在”;林森先生题词:“志事同钦”;于右任先生题词:“忠贞报国”;陈立夫先生题词:“风高弦卜”;何应钦先生题词:“基宇宏邈”;戴季陶先生题词“高义干云”。这些题词,是对梁密庵先贤为辛亥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高度评价。
亭内方柱石上还镌刻上纪念梁密庵先贤之三副楹联:“同革命者几何人?却羡佳儿能述志;辟公园中一席地,好教游客坐谈天。(1941年,居士李柏存敬撰)”;“筹银着辛劳,功业应昭先辈传;存心惟淡泊,典型留与后人看。(梁石敬题)”;“输饷支军,兴学育才,五代十国家风昭青史;旌状长存,典型永在,千秋碑碣颂先贤。(2002年重修,八七叟温澄章敬题)”。联语隽永,寓意深长。
人物故居
承德楼是爱国华侨梁密庵的故居,承德楼得名于梁氏家族“唯德是崇”的祖训,是梁密庵之父梁映堂于1908年设计建造,该建筑融合了客家与欧洲地区建筑特色,颇为独特。1918年,孙中山到松口时,曾亲临“承德楼”与梁密庵欢叙。辛亥革命成功后,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为嘉奖梁密庵的功绩,于民国元年三月向梁密庵颁发了“旌义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梁密庵后人将“承德楼”无偿提供当地作为校舍,历时半个多世纪。承德楼中堂两侧挂满了梁氏先辈几代人的肖像,从承德楼走出的华侨均对新中国革命和家乡建设作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梅县名人.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2024-04-0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家庭生活
后世纪念
人物故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