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埠镇是中国安徽省
六安市金寨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金寨县东部,与
裕安区、
霍山县、张冲乡、
梅山镇等地相邻。截至2019年末,麻埠镇户籍人口为15076人,辖1个社区、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鲜花岭街道。麻埠镇总面积为133.8平方公里,其中有240个工业企业和140个综合商店或超市。麻埠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的原产地核心区。在
北魏时期,麻埠镇属于霍州
边城郡。2008年,响洪甸镇更名为麻埠镇。
历史沿革
麻埠集镇历史悠久,
响洪甸水库修建以前,是一座繁华的古老集镇。史上著名的“麻埠街”,现已是响洪甸水库淹没区。
北魏时(386~534)为霍州边城郡,故称边城。镇南城楼上镌有“边城保障”4字。镇上广福寺建于隋开皇十九年(599)。
北宋时期(960~1127)为全国12茶市之一。清咸丰、
同治年间,湖北、
江西省、
皖南移民渐次入境定居,并建有湖北、江西、
旌德县、宁池等
会馆。
麻埠镇以出产茶麻著名,镇四周的月牙、张家畈、冯家畈、俞家畈、董家畈及杨店、马店一带方圆数十公里,遍地皆麻,路人穿行其间有步步皆麻之感,故古称麻步或麻步川。周围山场面广,唐宋至明清,广植茶树,产量渐增,销往京、津、鲁、冀、晋和内蒙等地。明、清两代,设茶卡,有巡检司保护,麻埠附近齐山所产片茶入贡宫庭。清末民初,安徽茶厘分南北两局,南局在皖南屯溪,北局即设于麻埠镇,而其他各产茶地区只设局以下的分卡机构。民国31年(1942),麻埠年产线麻150万公斤,片茶71.6万公斤,大茶29.8万公斤,茶叶产量、质量为皖西之冠。
麻埠镇的商业以经销茶、麻为主,兼营山区竹、木、扫帚等土特产。民国时期有大小茶、麻行30余家,春季营茶,秋季营麻,每年4~10月生意兴隆。该镇手工业以推光漆木器最为有名。
“初到麻埠,衣冠堂堂,离开麻埠,屌蛋精光;恋恋不舍,回头望望;下次有钱,还来逛逛。”解放前后这里非常繁荣,曾有“小上海”之称。麻埠镇南北长,东西狭,一条穿街小河自北向南流入
西淠河。镇内有北大街、中大街、
南大街3条主要街道,宽约4米,石块铺砌,是商业中心。另有顺河街、新街、西门街、花桥街等。街侧房屋多为砖木小瓦平房,间杂一些假二层带阁楼的建筑,市容整齐、古朴。
1949年前,麻埠宗教活动颇为盛行,香火最盛的为广福寺,另有观音堂、地母宫、火神庙、关帝庙、冷家庙。镇邻近有水晶庵,相传
萧衍曾来朝山。镇内一孤山突立,上建有
文昌宫,宫后有文昌阁,阁高二层,科飞檐,古色古香,游人常于此俯瞰市景。
清代六安州同(“州同”,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的佐官)万年纯有诗描写其地:“两面双环水,中间一座山,远峰争拱揖,市周自弯环。”
麻埠镇是皖西革命的根据地,是早期县政府所在地(金寨县委、县政府于1949年9月由麻埠迁驻金家寨)。
1957年,因建
响洪甸水库,流波、麻埠两镇处于淹没区,两镇居民大部分移在此地,由当时移民委员会、县政府和区政府就地规划成立鲜花岭人民公社。
1982年改为鲜花岭乡,1985年经批准成立鲜花岭镇。
1992年撤区并乡,原齐山乡、鲜花岭镇、
响洪甸乡三乡镇合为响洪甸镇。
1998年原响洪甸乡及全山村的四个居民组划为响齐办事处。
2008年10月,撤销响洪甸镇、响齐办事处,并重新命名为麻埠镇。
2010年6月村级区划调整,麻埠镇原12个村民组2个街道居委会合并为5个村民组1个街道居委会。
行政区划
辖5个行政村(全山村、齐山村、金庄村、响洪甸村、桂花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鲜花岭街道居委会)。
地理环境
麻埠镇
麻埠镇位于
金寨县县东北部,地处金寨、
霍山县、
裕安区三县区交界处,
响洪甸水库中下游,水陆交通便利,商贸繁荣。以鲜花岭、
响洪甸为起点,每天往返
合肥市、
六安市、
梅山镇的客车20多班次,水运船舶1000余艘。鲜马(鲜花岭至马店)公路和梅响战备路(麻埠镇境内)将鲜花岭与响洪甸连成一片。陆路与合武高速公路、沪汉蓉快速铁路相连接,距设在马店的客、货运金寨火车站仅15公里,向南120公里可达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和马鬃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六安市60公里,距县城
梅山镇35公里。水路可达库区各乡镇。
经济
境内茶叶、
孟宗竹、木材、水产、野生绿色食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名优茶基地6000多亩,优质竹材基地10000亩,网箱5000余只,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先后有金铜矿业有限公司、佳胜集团旅游开发公司、齐山有机茶厂、一笑堂茶厂、安态茶厂、齐蝠茶厂、福驾茶业、齐山茶坊、瑞明
渔业养殖场、中明自来水厂、金誉竹业等企业在该镇投资。
麻埠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出产的齐山牌“六安瓜片”在2001年中国芜湖(国际)
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茶王”称号。全镇80%的茶叶属无公害有机茶,库区一线是无公害茶叶保护区,茶叶生产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运作,并成立多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协会,镇内生产的
有机绿茶连续多年获得
欧盟IMO有机认证。
旅游
麻埠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历史古迹、神话传说融为一体。不仅有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城市供水、
航运、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响洪甸水库,还装机容量4万千瓦的响洪甸水电站和装机容量8万千瓦的二级蓄能电站。由佳胜集团投资开发的
红石谷风景区面积80平方公里。红石谷园区地处
大别山北麓,为低山区。地貌为两大类型,即
齐云山地貌和水库湖区地貌。园区最高峰
齐云山(又名齐头山、齐山),乃《六安州志》记载的古六安八景之一,也是六安瓜片的产地,为
金寨县东隅第一山,海拔804.1米。旅游观光范围包括红石谷
国家地质公园、将军湖(响洪甸水库)、以及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原产地生态
观光园三大版块。麻埠镇齐云山景区方圆30平方公里,周围奇峰怪石,绝壁熔洞,龙潭瀑布自成一体。镇内
响洪甸水库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湖面8万亩,库容26亿立方米,周围群山环抱,山中有湖,湖中有山,沿岸林海苍茫,古木参天,湖光山色,景观独特,气候宜人,是一个具备发展旅游、观光、度假、避暑、休闲、游乐和商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风景区。
麻埠镇桂花村有一棵年龄超过1200岁的桂花树,品属
丹桂,每年产桂花约150公斤,为安徽桂花树之王,也是中国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一棵桂花树,在世界上都属罕见。正是由这棵老树孕育新芽,该村村民都种上了桂花树,形成了特色桂花产业,地名也改为“桂花村”。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9月,麻埠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46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1所(
金寨县麻埠实验学校),在校生865人,专任教师61人,小学适龄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07人,专任教师4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麻埠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574.5万元,比2010年增长10.8%。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麻埠镇有文化站1个;有体育场地4处;3个行政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0%。截至2011年末,麻埠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768户。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麻埠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个;设病床2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47张,固定资产总值23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0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
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5人。2011年,麻埠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7362人次。2011年,麻埠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6%。
社会保障
2011年,麻埠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49户,人数65人,支出175320元,比2010年增长30%;城市医疗救助48人次,支出131400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86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66户,人数899人,支出745920元,比2010年增长38.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39110元,比2010年增长10%;有敬老院1所,床位6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0人。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麻埠镇有邮政网点1个,代办所1所;有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16个;固定电话用户0.3万户,电话普及率93%;移动电话用户0.8万户,宽带接入用户600户。
水利工程
麻埠镇有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城市供水、
航运、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响洪甸水库站。
给排水
截至2011年末,麻埠镇有自来水厂1座,日均供水5000吨;排水管道3000米。
园林绿化
截至2011年末,麻埠镇有绿化带2个,绿化面积1.33万平方米。
交通
截至2011年末,麻埠镇有乡级公路2条,总长27千米;村级道路11条,总长78.1千米。麻埠镇有鲜马(鲜花岭至马店)公路和梅响战备路(麻埠镇境内)将鲜花岭与响洪甸连成一片。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麻埠镇因该地曾盛产优质大麻,经营大麻及麻布的商铺较多而得名。
风景名胜
红石谷风景区面积80平方千米,地处
大别山北麓,为低山区;地貌为两大类型,即
齐云山地貌和水库湖区地貌。园区最高峰
齐云山(又名齐头山、齐山),乃《六安州志》记载的古六安八景之一,也是六安瓜片的产地,为
金寨县东隅第一山,海拔804.1米。旅游观光范围包括红石谷
国家地质公园、将军湖(
响洪甸水库)、以及“六安瓜片”原产地生态
观光园三大版块。
地方特产
麻埠镇地方特产有六安瓜片,该地为六安瓜片的原产地,80%的茶叶属无公害有机茶,库区一线是无公害茶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