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茎绢蒿(Seriphidium terrae-albae Krasch.),
菊目菊科植物,是绢蒿属的植物。
白茎绢蒿为
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大,木质;
根状茎粗大,常分化出若干部分,上端有多年生、木质、粗短而匍地或略斜向上的短的老茎。茎多从基部分枝,丛生。不育枝上叶与茎中下部叶无柄或有长不及5mm的
短柄,叶卵圆形,长0.4—1cm,宽3—5mm,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末及裂片线状
披针形,茎基部叶一般早落,上部叶无柄,常为一回羽状分裂,小裂片线状。
头状花序具柄或无柄,排列成中度扩展的圆锥状,头状花序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长1.5—3.5mm,总苞片3层,外层短于内层,外层密被长柔毛;小花黄色,管状,两性,有小花3—4朵。
白茎绢蒿是典型的温性超旱生沙生小半灌木,具有极强的抗旱和耐热能力,其发达的根系,细小的叶片及遍体的柔毛都是为适应沙漠中严酷的条件而形成的适应特征。此外它也具有抗风沙和耐土壤瘠薄的能力。通常于3月下旬萌发,在冬季积雪较多或春雨较多的年份可提前萌发,并能迅速生长,至5月中旬达到营养生长最盛时期,经过夏季短暂的休眠后,于8月初孕蕾,8月中旬开花,9月开始结实,10月下旬种子成熟,种子成熟后极易从花序中脱落,11月进入干枯期,冬季残存性较好。白茎绢蒿通常生长在覆有薄沙的沙丘间凹地或沙漠边缘的薄沙地上,也可生长在砂砾质的山前平原上,适宜的土壤为沙漠土或灰棕
荒漠土。白茎绢蒿以单优势种形成的群落分布于
阿尔泰共和国山前平原,在群落中形成高20cm左右的建群层片,群落总盖度20—25%,种类组成较简单,仅有6—9种;白茎绢蒿与类
短命植物、短命植物形成的群落主要见于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沙丘间薄沙地上,除形成高20—25cm的建群层片外,从属层片有沙苔(
囊果薹草)、长喙
牻牛儿苗(Erodiumhoefftianum)、东方旱麦(Eremo–spartonorientale)、
四棱芥(Tetracmequadricornis)等,群落总盖度20—40%,在
阿尔泰共和国山南麓和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的薄沙地上也能与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形成草原化
荒漠群落,群落组成较简单。
白茎绢蒿分布于中国新疆北部,主要生于阿尔泰山南麓和
准噶尔盆地。海拔高度在阿尔泰山从600—1300m均有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则分布在400—500m内的沙漠中,在国外,
中亚也有分布。
白茎绢蒿枝叶柔软,粗茎较少,叶量丰富,为各类家畜所采食。羊及骆驼最喜食,马和牛也奉食。在夏季因含有
芳香油而具特殊气味,大多数家畜都不采食,但是春季刚萌发的嫩枝、秋季霜打后的植株及冬季积雪覆盖下的枝叶均是各类家畜争先挑食的对象之一。其化学成分如表81。从以下所列化学成分可以看出,白茎绢蒿的粗
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在
菊科蒿类植物中属中上等,是早春母畜催乳,其他家畜恢复体力,秋季各类家畜抓膘育肥的良等牧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