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目(
食虫类:Asterales)是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下的一个目,包含
菊科在内的11个科。菊科是本目的第一大科,约有32000多种,桔梗科是第二大科,约有2000多种,其余的九个科合计少于500种。菊科和桔梗科这二个科分布于全世界,主要分布于
北半球,少部分分布于澳洲及其附近地区或
南美洲。
菊目的最显著特点是
头状花序,每个花序看似一朵花。花序托以许多苞片组成的绿色总苞。花为完全花或
单性花,无梗,有时托以小苞片,整齐或不整齐,各部多为5的倍数,合瓣及子房下位(这两个特征并存十分罕见);
花萼高度
变态,呈鳞片状、芒状、刷状,称为冠毛。
雄蕊与花冠裂片互生,花丝附于花冠管下部,花药延长,连合成管状,花粉暴露于花序表面;子房一室,由二心皮组成,胚珠一,直立,花柱穿过花药管,两裂。多为
虫媒花。头状花序的形状有舌形、辐射形、盘形和圆形等类型。最简单的是盘形,见于蓟和
胜红蓟,全部花都有整齐、管状的花冠,通常都是两性,称为盘花。辐射型
头状花序见于
菊属、
大丽花属,盘花(完全花,有时在功能上为雄蕊花)在中央,边缘有一或几轮辐射花(边花),辐射花花冠不整齐,舌状,只有
雌蕊或中性(只有退化的无功能的子房)。有时辐射型头状花序的大部或全部盘花也转化为辐射花,这种「
重瓣花」常在栽培的菊花和
大丽花中见到。圆型头状花序似盘型头状花序,边缘亦无辐射花,但边缘的花为雌蕊花,花冠管状,非常纤细(见于
蒿属等少数几个属中)。舌型头状花序几乎仅见于
莴苣科,只有
舌状花,外形似辐射花,但为
两性花。蒲公英亦具舌型
头状花序。有时舌状花一词也包括辐射花在内。菊目头状花序的一个奇特现象是辐射花的数目和叶序一样。
菊目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从北极到南极,从海岸到树木线以上的高山。尽管如此,菊目在
热带地区的物种相对较少。此外,菊目植物在不同土壤类型的环境中均有发现,其中
墨西哥高原及
地中海中东地区是菊目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在
温带地区,超过10%的
被子植物门属于菊目,而在热带地区这一比例稍低。
菊目的栖息地需求多样化,大多为一年生至
多年生草本,偏好温暖且阳光充足的环境。这些植物不仅能在温带和
亚热带的向阳地带茁壮成长,也能在寒冷的
极地以及沿海地区生存。
菊目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许多属和种能够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后代。它们的果实通常是
瘦果,如葵花籽。许多菊目植物的瘦果末端具有绒毛,便于借助风力传播。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传播方式,如
金鸡菊属的瘦果边缘扩张形成翅膀,
牛蒡属和苍耳属的瘦果带有钩或刺,能借助风或动物的帮助散播。蒲公英的瘦果则依靠冠毛随风飘扬。
鬼针草属的瘦果冠毛带有倒钩,能够粘附在动物的皮毛或衣物上,从而实现远距离传播。
菊目植物的最大经济价值在于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如
紫菀属、
雏菊属、翠菊属、菊属、
秋英属、
大丽花属、
向日葵属、
金光菊属、
万寿菊属及
百日菊属等。除此之外,人们熟悉的园林植物还包括
蓍属、红
蓟属、
香青属、
蒿属、
金盏花属、
天人菊属、
蜡菊属、蛇鞭菊属、
檀香艾属、琉璃菊属及
春黄菊属、Ratibida属等。
菊科的一些种类被培育为食品作物,如向日葵和菊苣。同时,也有不少种类可用作调味品和药草。菊科与桔梗科的许多品种因其独特的花朵颜色和形态,被广泛种植作为观赏植物,如
六倍利、
蓝目菊和
木茼蒿等。
早期的
分类系统(Cronquist system)在菊目下只有菊科一个科。然而,随着现代分类学的发展,APG系统(截至2016年的APG IV)将菊目分为11个科,分别为
岛海桐科(Alseuosmiaceae)、
雪叶科(Argophyllaceae)、
菊科(Asteraceae)、
萼角花科(Calycer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
草海桐科(Goodeniaceae)、
睡菜科(Menyanthaceae)、
五膜草科(Pentaphragmaceae)、石
冬青科(Phellinaceae)、卢梭木科(Rousseaceae)和
花柱草科(Stylidiaceae)。
菊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1亿年前的
白垩纪时期的冈瓦纳古陆,现在大致对应于
澳大利亚和亚洲地区。尽管目前的菊目物种大多是草本植物,研究表明,菊目的共同祖先可能是
木本植物。由于缺乏可靠的化石证据,对于菊目的确切起源时间难以确定。目前已知的化石记录包括
渐新世时期的
菊科和
草海桐科的花粉化石,以及渐新世与中新世时期的
睡菜科和桔梗科的种子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