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豁渠,初名鹤,又名藿初,亦简作藿,号
太湖,
四川省成都府内江县(今
市中区)人。曾师事
赵贞吉(字孟静,号
大洲),后离赵落发为僧,游历天下,遍访知名学者。著有《南询录》,
李贽曾为之作序。
“豁渠上人,姓邓,蜀之
内江市人也。蜀人多为我言,上人初为诸生,即以诸生鸣其抱负也。已甚平生,未尝以实学推许前辈,故亦不肯谬以其身从诸生后,强谈学以为名高,虽蜀有大洲先生者,文章气节,伟然可观,睹上人亦未尝以实学许之,以故师事赵老者,在朝盈朝,居乡满乡,上人竟不屑往焉。此其负也,其倔强也如此。其尤可笑者,赵老以内翰而为诸生谈圣学于东敝,上人以诸生讲举业于西序,彼此一间耳,朝夕相闻,初不待倾耳而后听也,虽赵老与其徒亦咸谓邓豁已矣,无所复望之矣。然邓豁卒以心师赵老而禀学焉。吾以是观之,上人虽欲闻道不可得也,虽欲不出家、不远游、不弃功名妻子,以求善友,抑又安可得耶?吾谓上人之终必得道也,无惑也,今《南询录》具在,学者试取而读焉,观其间关万里,辛苦跋涉,以求必得,介如石,硬如铁,三十年于兹矣,虽孔之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何以加焉,予甚愧焉。以彼其志万分一,我无有也,故复录而叙之以自警,且以警诸共学者。中间所云茅舍独坐,鸡犬明心,虽曰水到渠成,而其端实自赵老发之,吾固哀其志,而决其有成,又以见赵老之真能得士也。”
邓豁渠为乡人赵大洲(1508-1582年,名贞吉)的学生。
大洲在学问上属
王艮:徐波石(赵大洲)之阳明后学体系,为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所以邓豁渠也算得上是阳明后学中的一个人物,从他在各地流浪时和阳明学派中人广泛交往,颇得照拂这一点也能看出。只是邓豁渠的所作所为在时人看来颇为怪诞,于是具有强烈卫道精神的耿天台(即
耿定向,1524~1593年,字在伦,号天台,
耿定理之兄)撰写了《里中三异传》(载《耿天台先生文集》卷十六),将他和
何心隐、方山人并列,称为三“异人”。其实,人们并不完全这样认为,譬如
李贽对邓豁渠就非常尊崇。在《
明儒学案》的《泰州学案·序》巾也有关于邓豁渠及何心隐、方山人的长篇传记,此篇传记虽与《里中三异传》多有重复,却少了“狂”、“怪诞”、“异人”之类的言辞。
“渠自幼质赣,与流俗寡合,即慕修养。既壮,知慕道学,情状虽累坠,则有凛然与众不同之机。四十二岁,遇人指点,于事变中探讨天机,为
无为之学。久久知百姓日用,不知的是真机。学者造到日用不知处,是真学问,遂从事焉。知镜中影皆幻有,皆假真如而生,旋生旋灭,俱非真实,所谓事理,所谓日用,与夫有情无情,有善无善,有过无过,有作无作,皆非性命窍,是窍也,威音王以前玄旨绝能,所没踪迹,难以拟议,难以形容,难以
测度,故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欲透此窍,须致虚守静。致虚不极,有未忘也;守静不笃,动未忘也。虚极静笃,得入清净,清净本然,道之消息。渠从事于此,遂得悟入。向在
云南省参究的,在岭南见得的,恍然复透其窍。如人远游,虽未得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于是走入深山穷谷顺养焉。杜闲客之谈,远假借之徒,却世情之交,自行自止,自歌自咏,优游亟泳,以似凡情消化,离生死苦趣,入大寂定中,大光明藏生灭灭矣,寂灭为乐。休哉!休哉!”《南询录校注自序》
邓豁渠是明朝“泰州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明朝中叶的著名思想家,也是
李贽思想体系形成的引路人。李贽曾尊邓豁渠为老师。研究明代理学,邓豁渠有他特殊的位置。研究
内江市的文化史,研究赵大洲,也应该研究邓豁渠。《南询录》的正式出版,了却了一桩寻迹公案,这对内江文化的研究,对赵大洲、邓豁渠的研究也应有新的进展,这是建设文化内江的一件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