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龙王庙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市
东河区东河西路一号,是老
包头市最早的
庙宇,也是晋商
走西口到包头建立的第一个庙宇。此庙被称为“西口之根”“晋商之魂”,是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包头唯一的
道教古宫观。
南龙王庙因其位于当初包头镇东南隅而得名,建于明后期
俺答汗时代,
康熙修庙,后又经过多次重修。南龙王庙约有一千多平方米,有正殿三门,东、西侧殿各一门,还有前殿、钟楼等。正殿供奉有大五爷广济龙王、药王、
月老,正殿的东、西两面各供有关帝圣君和
张亚子,东、西侧殿各供奉有
正一派祖师
张道陵、黑老太太、
送子娘娘等诸位神仙。
“南龙王庙”,因其位于当初包头镇东南隅而得名,坐落在城内东南菜园附近。作为老
包头市最早修建的
庙宇之一,这里是当时农民为祭祀龙王、祈求心愿而建
相传很久以前,少女金凤在挖
食用野菜的途中拾到一颗红果子,食用后竟然怀孕了,后生下一子。令人更奇怪的是男孩出生时头上长着个小角,金凤给他取名“玉龙”。玉龙长到十几岁时,连续三年大旱,使得菜园附近的农民走投无路,只能背井离乡。“玉龙”见状,腾云而去变为一条小金龙,为当地百姓降下雨水。后人为纪念这条善良的玉龙和他的妈妈,于是便在城南他们的家中盖起一座龙王庙。
南龙王庙的建庙时间可以推算到明后期
俺答汗时代,
康熙修庙,后又经过多次重修。曾存清康熙五年补修匾额,
乾隆有正殿三门,东西房各五间,建山门、钟鼓楼等,主供广济龙王。南龙王庙一带因紧贴东河,
山西省晋商走西口因此地水源较足而在此繁衍生息,为山西晋商发源之地。各行各业的商人也都在庙内供奉自己的行业祖师,如染布业的祖师梅葛二仙,医药业的祖师
黄帝,
建筑业的祖师
鲁班等等,使得南龙王庙的信仰更加丰富多彩,民众和谐
康泰。
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南龙王庙度过了历史的沧桑
洗礼。如今国运昌隆,宗教信仰得到落实,为了满足群众的信教需求,南龙王庙重新恢复,设想以历史原貌恢复
道教宗教活动。祈愿在新的时代,龙的精神能够遍及九州,龙的传人能够将祖先的文明发扬光大。重振晋商精神,让老
包头市的灵魂再次升腾。
老包头有一条“南
包头观音禅寺巷”,因巷头东侧建有龙王庙而得名。这座龙王庙,就是老包头的第一座寺庙。南龙王庙是包头最早修建的
庙宇,是最早来到包头地界定居的农牧民为祭祀龙王而修建的。祈求龙王降雨是早年百姓的共同心愿,龙王也是古代自然崇拜中产生的气象神。传说龙王本领非凡,能采雨露之精,能大能小,吸则
渤海可枯,施则高原可没,特别是佛教传入中国以来,龙王信仰成为民间的重要神灵之一。
南龙王庙具体修建时间不详,它曾经过多次重修,光绪元年(1875)所立修碑《小记》云:“镇(包头镇)之东南隅,旧有龙王庙一楹,系土默特蒙古所建。不知建于何时,有
康熙五年补修匾额,越
乾隆间,农民渐集,益以禅房、山门、钟鼓乐楼……”等语。据此可知,早在康熙五年(1666)之前就已建庙。《碑文》还记载“新庙肇于康熙,修于乾隆,迄今二百余年矣”。从这两段碑文看,南龙王庙应该修建于康熙元年至康熙四年之间,也就是1662年至1665年之间。另有碑文记载:太平之世,五风十雨。是知万物非雨不生,非风不畅。而农家之资风雨为尤切。包镇旧有龙王庙,为农民祈雨之所,先辈建之于东南地,以主风神以降雨,亦此意。然庙肇于
康熙,修于
乾隆,迄今二百余年矣。
造化日新,物极必变。园行久欲重建,而力不胜,因竭力千金,付托公行。公行诸君子出其鼎力,慨然主成其事,插田基而拓之增之。正殿五间,山门三间,禅堂香积,以及钟鼓乐楼皆备焉。南龙王庙一带因紧贴东河,水源较足,约有数百亩头等水浇地,后来被
祁县乔家在包的复字号买断,专门种植蔬菜,后命名复盛园,建国后改名解放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