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护卫舰是护卫舰的一种,主要用于护航、
反潜、防空。它装备了各种先进
导弹,其中有攻击舰船的舰对舰导弹、攻击飞机等空中目标的舰对空导弹,还有专门针对潜艇的舰对潜导弹。
导弹护卫舰分为大型导弹护卫舰、中型导弹护卫舰和小型导弹护卫舰。大型导弹护卫舰的排水量在6000吨以上,主要有通用型、防空型和巡逻型3种。以
英国26型护卫舰为代表的通用型护卫舰,既可作为航母战斗群的一员,也能独立应对低烈度威胁;排水量在3000吨至6000吨的中型导弹护卫舰,既能作为大型导弹护卫舰的补充,又能独立承担作战任务。中型导弹护卫舰在设计建造中可满足不同需求,具有鲜明的本国特色。例如,
日本30FFM型导弹护卫舰和挪威南森级导弹护卫舰以
反潜见长;英国31型导弹护卫舰和
意大利PPA多用途战斗舰均采用模块化设计;
俄罗斯22350型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级导弹护卫舰集防空、反舰和对陆攻击任务于一体;排水量在500吨至3000吨的是小型导弹护卫舰,其战力同样不俗。例如,俄罗斯为小型护卫舰配备
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多型导弹,拥有对陆纵深目标打击能力,是“小舰重火力”的代表。
导弹护卫舰舰体设计广泛采用隐身技术,
舰炮轻量化改装,
相控阵雷达越来越普及,提高
反潜技术,垂发系统使用更多,模块化建造等。
发展沿革
导弹护卫舰的诞生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武器装备升级迭代,护卫舰开始配备
导弹和直升机。导弹护卫舰应运而生。
美国佩里级护卫舰、英国
23型护卫舰、
法国拉法耶特级护卫舰和德国
萨克森级护卫舰,都是导弹护卫舰。1982年,在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
英国皇家海军派出各种舰艇118艘,其中19艘是导弹护卫舰。当
阿根廷空军发射
飞鱼反舰导弹袭击
英国“无敌号”航空母舰时,英军的大刀级导弹护卫舰立即发射“海狼”导弹,将来袭的两枚导弹击落。
除武器配备外,导弹护卫舰的整体设计也在不断改进。如丹麦爱尔堡造船厂建造的尼尔斯·尤尔级护卫舰,一方面首
舷弧较大、舰首部折角线明显,有利于在舰体快速航行时减轻海浪冲击;另一方面设置了龙骨和
减摇鳍,可以有效减少战舰横摇。
21世纪导弹护卫舰的发展
轻型导弹护卫舰
进入21世纪,许多国家将海洋视作重要资源,纳入战略规划。近海成为各国进行防御的关键区域。相对灵活的轻型导弹护卫舰,也因此受到追捧。
2004年,
法国DCNS集团抓住机会打入市场,向
法国海军提出开发追风级导弹护卫舰的计划。这是一款相对灵活的轻型导弹护卫舰。追风级导弹护卫舰包括3种型号:基本型、防空型和
反潜型。追风级导弹护卫舰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用于
出口贸易。
马来西亚、
埃及、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都是该型护卫舰的海外顾客。
俄罗斯金刚石船舶制造公司设计建造的暴徒级导弹护卫舰,是专门为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俄罗斯里海区舰队量身制造的一款小型舰艇。暴徒级导弹护卫舰尺寸小、吃水浅,虽然没有装备反舰导弹,但防空作战能力较强,可以打击海上舰船,也可以攻击岸上目标。
印太2023国际海事展上,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展出了全新的MEKO系列A210轻型导弹护卫舰。MEKO型导弹护卫舰是德国蒂森·克虏伯旗下布洛姆•弗斯公司设计的军舰系列,其创新地使用了模块化系统安装各种武器装备,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体量大小就有8个级别。前一代MEKO 200型导弹护卫舰是该系列中最畅销的型号。根据使用国家的不同,MEKO 200型导弹护卫舰衍生出一系列不同的子类型。目前,
葡萄牙、
土耳其、
希腊、
澳大利亚与
新西兰等国海军都装备了该型护卫舰。
大型导弹护卫舰
导弹护卫舰大型化则体现了另一个方向的研制趋势。对导弹护卫舰而言,排水量增加有助于提升战舰适航性和自持力,能够搭载数量更多、种类更全的舰载武器。在执行防空、
反弹道导弹、反舰、
反潜等任务时,部分导弹护卫舰甚至可以配备巡航导弹进行对陆攻击。
2023年12月5日,
德国海军当前最大的造船项目——F126型导弹护卫舰,正式开始施工建造,首舰计划于2028年交付。根据预先设计方案,F126型导弹护卫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万吨,采用柴电联合动力。该型导弹护卫舰前后主炮、
相控阵天线和烟窗将会集成于一处,采用新的
上层建筑布局方式,提高隐身性能。
基本设计
船体设计
现代导弹护卫舰一个明显特点是在设计上考虑到提高其隐身性能,通常采用了全封闭和隐身结构,上层建筑低矮,尺寸较小,所有的外壁带有很明显的内倾,
桅杆及烟囱大多采用双面体或
多面体,各转角处也作成圆弧状,舰上的
救生艇及
反潜鱼雷发射器也都被布置在舰体内部,外部用金属屏蔽帘遮盖。
动力设计
导弹护卫舰多采用双轴推进、可调螺距桨。
导弹护卫舰动力系统多采用联合动力装置方式,根据作战定位的不同,其联合动力系统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它们包括:燃一燃联合方式(COGAG)、柴油机一电力+
燃气轮机联合推进方式(CODELAG)、柴一燃交替动力方式(CODOG)、柴一燃联合动力方式(CODAG)、柴一柴联合(CODAD)动力方式等。
船电和武器设计
导弹护卫舰上配备的武备较强,反潜武器一般装有1—2架直升机,作为远程反潜武器;2座三联装的轻型
反潜鱼雷,作为中近程反潜武器;有的还配备有反潜导弹,作为中程反潜武器。对空武器一般装有点防御导弹和多管小口径炮反导系统。对海武器一般装有4-8枚
反舰导弹和一到两座76-127毫米的
舰炮。此外,还配备有与上述武器系统相适应的雷达、
声呐、通信、导航和作战情报指挥系统等。
导弹护卫舰的作战指挥采用集中指挥,分散控制。即全舰各
航空武器系统(如导弹系统、主炮系统、副炮系统……)所攻击目标和攻击的时机均由舰长统一指挥,各武器的发射则由各部门长分别实施。该舰设有作战指挥室,情报中心及主要武器的控制设备均配置在作战指挥室内。
实战运用
在战后发生的重大
海战和一些军事冲突中,导弹护卫舰几乎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加舰队对敌的海、空封锁
在战后,导弹护卫舰参加了随舰队一起活动的重要战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1982年的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
英国派出一支特混舰队首先在马岛周围建立起外、中、内三层海、空封锁线。其中内层封锁线由导弹护卫舰小编队和
驱逐舰在
舰载机的配合下,负责对马岛的近岸进行封锁。这次封锁达到预期的目的,夺取了
马尔维纳斯群岛地域的制空与
制海权,切断了马岛与
阿根廷本土的联系,在封锁中导弹护卫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又如,在1991年的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派出了40多艘导弹护卫舰,与其他舰艇一起,参加了对
伊拉克实施的海、空封锁,对伊拉克当局起到了震慑与制裁作用。
支援登陆与扫雷作战
战后进行的一些登陆战,导弹护卫舰也积极地参加过。例如,在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战斗中,美国出动6艘作战舰艇,其中有1艘导弹护卫舰。
攻占岸上重要目标
在敌弱我强的情况下,导弹护卫舰可单独参加一些战斗。例如,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
科威特的9个油田被伊拉克占领,用于监视波斯湾内的多国部队舰艇和飞机的行动。为此,美国派出了导弹护卫舰“尼古拉斯”号执行攻占油田的任务。该舰在利用
舰载直升机探明情况后,遂即实施火箭和火炮攻击,摧毁了
伊拉克油田的军事掩体,随后舰上的土兵登上油田,解除了潜在的威胁。
典型导弹护卫舰
美国“佩里”级护卫舰
“佩里”级导弹护卫舰的造价近两亿美元,该舰长135.6米,宽13.7米,吃水深度7.5米,由总功率为4万千瓦的两台
燃气轮机和两台辅助推进器构成动力装置,满载排水量3600吨,标准排水量2800吨,航速30节,按20节计算的续航力为4500
海里。
通用的“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可承担防空、
反潜、护航、打击水面目标的作战任务。它的生活设施好,每名舰员平均享受19.6平方米的生活空间。
俄罗斯“无畏”级护卫舰
“无畏”级的
上层建筑采用了倾斜式外壁,并涂有雷达波吸收材料。该级舰还设有一个大型废气速冷系统,以冷却燃气轮机排放的高温废气,降低红外信号;舰体侧面比较低平。这些均有助于减小雷达反射面和红外信号。
它的舰首甲板
舷弧较大,柱前倾明显,有利于减轻前甲板淹湿。舰首端舷弧线具有负度小倾斜,可为艏部主炮提供良好的前方射界。该级舰的
干舷较高,有利于改善在风浪中的航行性能。沿舰体主甲板上方安装有水幕装置用的管路;这种水幕装置不仅可以用来冲洗核生化污染物,而且可在舰四周喷出水幕,从而减弱红外辐射强度和雷达的探测。出于有效防空和
反潜的需要,该级舰装备了十分先进的武器装备有4座垂直发射
舰空导弹、2座弹炮合一近程
防空系统、6座
反舰导弹发射架、以及1架“蜗牛”直升机。此外,舰上还装有多种雷达、声纳和电子战设备,性能先进。
英国“公爵”级护卫舰
英国的“公爵”级导弹护卫舰被认为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护卫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列编服役。该舰长133米,宽为15米,吃水深度为4.5米。“公爵”级导弹护卫舰设计建造领先的标志之一,是它在世界上最先使用了电力推进和
燃气轮机推进联合动力方式。采用这种总功率为5万千瓦的动力系统,使舰上的噪音大幅度降低、,续航力大幅度提高。标准排水量达到35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3800吨,航速30节以上,以18节的续航力达7800
海里。
“公爵”级导弹护卫舰上的火力配备非常先进。它拥有垂直发射方式的“海狼”舰对空导弹系统2座、垂直发射方式的“
捕鲸叉”舰对舰导弹系统2座、三联装自导
反潜鱼雷发射装置2座、大型“海王”
反潜直升机1架。它还拥有先进的指挥系统和电子侦察系统。它的电子战系统居世界一流。
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
“哈利法克斯”级导弹护卫舰由加拿大自行设计建造。该舰火力配备先进,配有2座“捕鱼叉”舰对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
北约轻型RIM-7M“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及1座“六管
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型20毫米
舰炮,1座“博福斯”型57毫米舰炮,8挺12.7毫米
机关枪,2座双联装
鱼雷发射管,1架“海王”反潜直升机。
安装在主桅上的对海对空两用雷达,可探测40千米以内的活动目标。前桅上的对空警戒雷达是远程型的,可发现400千米外的目标。它的2座火控雷达,用于
导弹时,可以引导攻击140千米范围内的目标。舰上还有型号为MK34的
导航雷达和“塔康”雷达。它的声纳有两种。另外,舰上还装备了
加拿大自产的型号为“欣伯兹SHINPADS”的指挥控制系统和世界上先进的红外搜索目标系统,使得该舰具有跨世纪的先进特色。它的动力系统中,安装了防红外辐射的装置,可抑制红外辐射95%。
未来发展
一体化桅杆设计
新一代导弹护卫舰大多采用一体化舰身设计,将雷达、光电、通信、电子战等系统整合在封闭式桅杆系统中,简化
上层建筑、节约舰体空间,并有效提升其隐身性能。与一体化桅杆共同“走俏”的还有有源
相控阵雷达,它能使新型护卫舰具备更加强大的搜索能力和对多目标的跟踪能力。据悉,
法国防御和干预护卫舰装备的“海火500”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500千米,能同时跟踪数百个水面和空中目标。
战斗管理系统扁平化
随着网络信息体系成为支撑战争实践的主要手段,面对信息庞杂、复杂多变的未来海战场,运用先进的作战指挥体系有效整合己方力量,充分发挥出体系优势,已成为必然选项。实现指挥系统扁平化、直观化,同样体现在各国研制的导弹护卫舰上。
英国的
26型护卫舰所采用的战斗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舰艇指挥系统、
火控系统的互联互通。
法国防御和干预护卫舰上的作战指挥中心,引入了
增强现实技术(AR),能够将雷达、光电和
声呐探测到的各类目标,有效整合到一套大型圆形环绕式显示设备上,从而实现全景覆盖式作战指挥。
探索“有人+无人”作战模式
无论是在平时还是战时,海军无人装备都可发挥出有人装备无法代替的一些作用。配备无人装备的护卫舰,不仅能够减少舰员编制,缓解一些国家存在的兵员不足等问题,还能实现作战能力的延伸,大幅拓展导弹护卫舰对空中、海面和水下空间的感知与控制能力。今后,随着无人装备在态势感知、电子压制、进攻作战等方面探索的深入,导弹护卫舰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舰炮系统火力更加强劲
舰炮是装备在舰船上用于射击水面、空中和岸上目标的火炮,具有发射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射击准备时间短、作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战机和
导弹迅速发展,大口径舰炮的作用有所降低,但中小口径舰炮凭借反应快速、发射率高的特点,“地位”不降反升,常与导弹配合,遂行对空防御、对水面舰艇作战、拦截掠海导弹和对岸
火力支援等多种任务。较有代表性的舰炮是
美国星座级护卫舰计划使用的MK-110型舰炮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舰艇大量使用的“
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系统。后者是一种能够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有威胁目标的近防系统,能有效打击其他
防空系统漏拦的
反舰导弹。随着科技发展,导弹护卫舰
舰炮在自动化水平、射击精度、目标毁伤效果方面进步明显。未来,不排除
超电磁炮、
激光武器等
新概念武器上舰的可能。
垂发系统通用兼容
早期的护卫舰吨位小,能搭载的
导弹数量较少,持续作战能力不强。但随着吨位提升,以及垂直发射技术和多弹共架技术的成熟,如今的导弹护卫舰多样化作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当前,垂发系统已成为不少导弹护卫舰的标配。该系统可有效提升反应速度,消除发射盲区,提高作战整体效能。如
英国26型护卫舰使用的美制MK41
垂直发射系统,可兼容“标准”
舰空导弹、
BGM-109巡航导弹、“阿斯洛克”
火箭助飞鱼雷等多种导弹。
法国防御和干预护卫舰使用的“席尔瓦”垂直发射系统,可兼容“紫菀”-15/30两种舰空导弹,在增强“自保”能力同时,进一步发挥其在编队防空、对海打击行动中的作用。
反潜系统重点发展
作为
反潜作战的主力,各国海军大都很重视现代化反潜护卫舰的研发和升级。不少国家的导弹护卫舰除装备了舰艏
声呐外,还装备着
低频主动拖曳阵列声呐,有的探测距离达上百千米。此外,
反潜直升机已成为一些现代导弹护卫舰的标配,利用空中优势,它能大幅提升反潜探测距离和精度。在攻潜方面,凭借所装备的多联装反潜导弹发射装置、
反潜鱼雷发射装置及多管火箭式
深水炸弹发射装置等,导弹护卫舰能够有效对敌方潜艇实施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