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迟格庄
山东济南莱芜区凤城街道下辖村
东迟格庄位于东凤路最北部,地处东经121°15′,北纬36°45′。四周有帽子山、嵩山、垛山、东大岭环抱,地处东村、留格庄、凤城三镇交汇处,村北是乳即一级公路,东邻新安村,西靠西迟格庄,北连步鹤村,南接邵兴庄,隶属凤城街道办事处,距市政府驻地14公里,距街道办事处驻地5.8公里。
概况
明洪武初年,安徽省风土术士姚姓偕同牟、杨、高等三姓,寻金掘宝至此,发现此地地下藏金,即在此安营扎寨,掘土淘金。传说曾在其东沟挖到金鸽一对。现部分村民还保存着旧时淘金所用器具。明洪武十年(1377年),“小云南”刘姓迁居此地建村,并在村西河中淘金,故命村名为出金庄。后因村处出金沟之东,遂改村名为东出金庄,几经演变为东迟格庄。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3公顷,山岚53.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芋头、蔬菜、梨、桃、苹果、桑、银杏、板栗等。 2002年,全村有457户,1239人,人口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有刘、赵、王、孙、张、董、高、李、于、栾、姜、鞠、杨、傅、徐、谢、林、隋、沙等19姓,皆为汉族,其中刘姓人口较多。
大事记
1939年4月王鉴溪、王亚在本村和西迟格庄建立中共联合党支部,此为全镇第一个党支部。 1941年中国国民党投降派秦堂部,驻城里期间,多次骚扰本村。 1942年10月日军炸死村民4人,炸伤2人。本年本村解放。 1947年11-12月国民党第五十四师盘踞凤城市期间,群众疏散转移,党员和民兵英勇抗敌支前,群众房屋、庄稼受损惨重。 1953年春本村始建农业互助组。 1954年春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82年村集体投资16万元,建起蓄水4000立方米的大口井;投资13万元,建起砖瓦场。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年于东大岭建起革命烈士纪念碑。 2000年春村民自发开展募捐活动,捐助因车祸住院的刘国财的妻子,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清末民初时,本村设嵩阳书馆,刘尚宾执教。1942年9月解放后,设初级小学,教师2人,学生100人左右。1958年,小学扩建成完全小学,教师7人,在校学生达180余人。1968年,建起村办初中,教师14人,在校学生340人。1970-1976年,村先后投资2万余元,新建校舍38间,配套课桌凳120套,增加教学设备、体育设施,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党支部、村委重视人才培养,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自建国至2002年,本村先后有50余人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村重视科技兴农,先后派出3人到莱农、烟农进行农果专业知识培训,多次聘请农业专家到村现场指导,现场教学,推广农、果技术。2002年,本村有3人获助理农艺师职称,1人获技术员职称。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4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70公斤。1975年,人均粮食达230公斤,全村收入18万元。2000年,人均粮食500公斤,全村经济总收入2030万元,人均存款3000元以上。2002年,全村有三轮车、汽车及各种农用、运输拖拉机150余辆,摩托车200余辆,电话280部,电冰箱80台,洗衣机60台,彩电300余台。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村民住房大多是草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1974年以来,村投资14万元,经过三次大修整,将村中纵贯南北的沟底路填高2米多,修建地下涵洞长达250米,使村中十字路达到二级沙路标准。所有山路每年均进行维修,各种车辆通行自如。新规划的东西两处房区街道平整。村中十字路,建成了集贸市场。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集体福利1976-1982年,村先后投资30余万元,建起柳树沟水库和蓄水4000立方米的大口井,解决80公顷粮田的灌溉问题。1979年,村投资12万余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1981年,购买电影放映机1部。1989年,投资13.3万元,建起自来水供水系统,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1990年,投资1.5万元,建起村幼儿园,幼儿免费入园。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年,刘宪在济南市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39年4月,成立东、西迟格庄联合党支部,刘宪任党支部书记。同年10月,本村成立第一个党支部,刘赤生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革命势力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相继成立了儿童团、妇救会、青抗先、农救会、自卫团等抗日组织,在支前、抗战、反霸斗争中做出重大贡献。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32名。到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6个,党员44人。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刘赤生、刘兆清、刘秉君、刘作生、刘作申、刘兆东、刘兆奎、栾作中、高忠友、于海、赵恩才、刘兆禄、王文清、栾华刚、张兆仁、赵孟生。自栾华刚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海阳市(县)、镇先进基层党支部。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秋成立村公所,后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委会。1968年8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刘庆、刘作义、赵恩才、王文清、于德、杨清仙、张兆仁、栾华刚、赵孟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概况
大事记
社会进步
组织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