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乡不是行政建置,而是广义上区域性地方名称。上河乡又简称为上乡,原是一片汪洋大海。是
瓯海区下辖乡。位于
温州市城西南部的西山、集云山与西华山、
吹台山之间是一片广袤的
冲积平原。该乡属于瞿溪、雄溪、郭溪的三溪流域,东邻
鹿城区南郊乡德政村、葡萄棚村,东南与
梧田街道慈湖和南堡、
丽岙街道丽塘、泊以吹台山为界,南与瑞安桐浦乡、
林溪乡以太平山、龙井山、分水城尖南田为界,西与
泽雅镇周岙、鹿城区
藤桥镇以外山岭、天长岭为界,北部与鹿城区
仰义乡、
双屿街道以五垄山、梅屿山、君子峰、西山为界。地理构成为“六山、一水、三分田”,总面积约170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常住人口47万人,分属:景山、潘桥、新桥、娄桥、瞿溪、郭溪、五个街道。
形成原因
上河乡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山海经·海内南经》有“瓯居海中”的记载,民间广泛流传着“沉下
七洲洋,浮起上河乡”之说。七十年代,从仙门河、七星墩等处的贝壳发现,可证悠悠之岁月,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远古时代,可以想象那时的西山、吹台山、西华山等均为海中孤岛,沙鸥翔集,波涛拍岸,别是一番风光。后随着无数年的演变,
地壳板块碰撞等一系列运动,地势上升隆起,海水渐渐隐退去,陆地开始露出海面。再经历了海潮泥沙的淤积,山岗溪流的冲刷,风雨侵蚀,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姿的地貌,有危峰叠嶂,丘陵起伏,河流奔放,削壁幽谷,阔野平原,遂成为一方风光旖旎美丽而富饶的宝地。
发展繁衍
明嘉靖《
永嘉县志》载,自六都至十九都,俱由河达城为河乡,土沃水深,庶民力耕,有山可樵,亦称乐土。河流的形成,丰腴富饶的沃土,为居民提供了衣食之源和舟之便利,乡民便陆续从外移徙来此,靠山近水而居,在这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经历代劳动人民的开发,凿河开渠,建立村落,创业与发展,逐渐形成发今日之上河乡。
地理位置
上河乡不是行政建置,而是广义上区域性地方名称。上河乡又简称为上乡,早见之于明姜准《岐海琐谈》所载:“万历已酉(1609),永嘉上乡自十六都至十九都乡民忽结颗会盟······”距今温州古城五里至五十里,其区域范围在清光绪八年(1862)《永嘉县志·乡都》所载已是很明确,吹台乡十四都、十五都为上河乡、
下河乡分界处,吹台乡十六都都属上河乡,建牙乡十七都、十八都、十九都,均为上河乡之地。此外,上河乡还包括集云厢部分(将军桥)。吹台乡以其地有西周时
姬泄心之子(名晋,世称
太子晋)吹箫之台得名。建牙乡,源于梁普通(520-527)初,
校书郎阳羡(今属
江苏省)人蒋湛隐此不仕,
萧衍遣使建牙旗持牒诣其家征之,命蒋湛所居地即庐授焉故乡名建牙,旧里名三,鹏飞、仙门、集云。鹏飞里约包括今丁腰、华亭、横塘、瞿溪、郭溪、
宋岙一带,仙门里约包括上汇、仙门、任桥、凰桥、浦北、曹、仙庄等,集云里约包括塘下、梅园、水闸头、白塔殿、梅屿、渚浦等。
文献记载
上河乡在宋时,还是一片人烟稀少之地。宋
乾道二年(1166),
温州市一场大水,数百里原野均遭湮没,人亡村毁,一片凄凉,村里几乎无人为居。于是温州
知府奏请从
福建省移民,现存的宗谱上可看到记载,很多姓氏都是在宋时从福建赤岸一带移过来,可能与温州城遭遇特大洪水有关。至明时,弘治《温州府志》所载上河乡地名仅为21个。当然这21个地名,是指里名,而非村名,因人口少,几个村编为一里,而里往往以某个村地名命里名,故有的地方名称已有未出现在志中。清口,人口有所发展,村落逐渐增多,光绪八年(1862)《
永嘉县志》所载上河乡地名已达101个。发展至今,上河乡已是人口稠密、村庄诸多的繁荣地带。
地貌特色
上河乡山水兼利,平原广阔。村庄大都负山临水近田而建,故村名中傍水者曰“浦、桥、溪、河”,靠山者曰“屿、岙、岗、岭、岩”,近田者曰“庄、”等,诸多名称,丰富多彩,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大多地名都流传下来,但个别地名如亭山、韩丈、下长、李前、渡船头、溪口堂、禾桥等,有的不复存在,有的已改名,或终将被人们所遗忘。
上河乡南、西、北三面环山,群山逶迤,起伏连绵,气势雄伟壮观。境内主要有东南的吹台山,南面的岷岗山、五峰尖,西面的瞿溪、雄溪、郭溪诸山,西北的集云山(即塘下山)、北面的梅屿山、君子峰,东北的西山,中有仙门山。境内河流以瞿溪、雄溪、郭溪
三溪为主,还有发源于岷岗、吹台、桐岭、方岙诸山的溪流。瞿溪、雄溪、郭溪三溪之水在仙门汇合为仙门河(前湖),再与岷岗、桐岭、吹台诸水流汇于旸湖,至灰炉、净水,始称为
会昌湖。这里河流纵横,桥梁衔尾相接,具有深厚的江南水乡风光。
气候典型
上河乡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四季分明,适合种植多多种植物,一年水稻两熟,鱼丰充足,故有“鱼米之乡”之美称。清
方鼎锐《温州竹枝词》诗云:“几曲河分上下乡,人家疑住湖庄。运输船只飞如燕,十里风吹晚稻香。”“上河乡到下河乡,
甘蔗青青桔柚黄。更喜连年多乐岁,收来租谷满船装”。那时的上河乡,河两岸是青青的甘蔗林,一望无垠的绿稻田,河上小船穿梭往来,无愧浓郁的山水田园风光。
物产资源
上河乡物产丰富,有铅锌
银矿、
石英、泥炭、
黄铁矿、
花岗石、高岭土、
铅锌矿等矿物质。土产有
柑橘属、
杨梅、
白萝卜、席草、竹、
龙须草、
油柿等。柑桔在上河乡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宋时,西山净水一带柑林成片,
叶适《西山》诗云:“对面吴桥港,西山第一家。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足见当时西山净水一带柑桔栽培之盛,那时柑桔还列为朝廷贡品,供皇宫享用。此外,吹台山古时还产有制琴用的椅桐及制笙箫之用的竹子。丁腰玉清观的
古银杏、渚浦的樟榕连体树、
宋岙、下斜的古榕树,珍贵而奇特。
人文民俗
宋史称“瓯人性柔,俗喜
佛塔。”上河乡为瓯越之地,老百姓好礼佛敬鬼神,故上河乡寺堂
庙宇林立。各大寺观中在
中元节前后都有定期的普利道场(盂兰盆会)之举,神庙每年都有一次的庙会,有演戏,或鼓祠,或迎神出巡等习俗活动,丰富多彩。
端午节期间,上河乡都有举行龙舟竞渡之习俗。宋时,
会昌湖是龙舟竞渡胜地,设有“悬标”,由
温州市知府主持斗龙仪式。
叶适诗云:“使君劝客亲付标,两舟矛夺悬分毫”,“古来峥水斗胜负”。到明清时,西山净水一带龙舟竞渡日趋衰落,而仙门、马桥一带渐盛,且成定例,且引来温州城郊、
下河乡龙舟前来竞斗。
风俗特色
闻名的瞿溪二月初一集市,是上河乡最大的市会,源远流长。据志书记载,早在明代,瞿溪河头已是物品满目琳琅,商品发达地带,故有“瞿溪市”之称,与将军桥一带“西山市”齐名,延续以展至今。明时,瞿溪开设有
造纸局,朝廷派差官监造,生产供宫庭享用的高贵纸-纸。清至民国年间,古镇瞿溪还是闻名全国的
卫生纸集散地
名人辈出
上河乡风光旖旎,景物宜人,名胜古迹颇多。有西山、吹台山、岷岗、分水城、八仙岩、唐宋时期西山青瓷窑址等诸胜。其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迷人的山峰、多姿的溪流,留下了许多人名流雅士的足迹。吹台山、西华山,是
太子晋吹箫修身之处;梅屿山,是汉梅福隐居地;岷岗山,是宋戴溪、王楠青年读书的地方;旸岙,有明
王叔杲的旸湖别墅;渚浦有明
何白的山雨阁、
谢一夔的别业;仙门山,是明苏之伟读书之所。闻名遐迩的瞿溪潘宅庄园是
潘国纲(鉴宗)晚年养老地。历史上,
南梁谢灵运、唐
张又新、宋杨蟠、
叶适、
赵师秀,元
许谦,明黄一鹏、龚秉德、王激、何白,清朱彝尊、
梅调鼎、
孙衣言,民国
刘景晨等,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均留下了琅琅可口的诗赋。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
钟灵秀气的山水,孕育了代代风流人物。宋英惠侯卢璇、永嘉学派著名学者王楠、陈谦,元司天监奏差郑延年、明德州同知郑思道、
衡阳市知府何官、明末清初农民
起义军“白巾军”首领何兆龙、清
湖南省粮道
张瑞溥、
内阁中书张之纲、拨贡四角号码发明者之一张玉生、
中国国民党中将张千里、温州十大抗日烈士金雯及樊孟云、现代戏剧学家董每勘、著名戏剧导演
董辛名、金融学家教授邱志宏、山水画家
戴学正,都是上河乡著名的人物。上河乡瞿溪还是国宝级作家
琦君女士童年生活的故乡。此外,上河乡还是著名的侨乡,涌现出了许多爱国敬乡的华侨,为家乡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上河乡群山环绕,形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桐岭、铁场岭(天长场)是西南面进入
温州市的必经之道,西山是温州城西南屏障,居咽喉之地,门户之势。历史上,上河乡对于温州城西南防卫举足轻重,肯有较高的军事战略地位。上河乡大川、岷岗、西竹、金堡、屏山还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中共永嘉县委的革命命活动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
今日现貌
如今的上河乡,交通四通八达,商肆栉比,高楼大厦林立。瓯海大道、温瞿公路、高桐路、
六虹桥路、温桐线、宁波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
温州南站、浙南农贸批发市场、温州大西洋购物中心(在建),座落在境内,西郊公园(老虎山-仙门山)已开始建设,未来的上河乡是瓯海行政中心、交通枢纽地带,社会发展趋势日蒸而上,生机昂然,活力四溢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