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本由
洪子诚撰写的图书,于2010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上下两编,涵盖了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大陆文学的发展历程。上编主要介绍了特定的文学规范如何取得了绝对支配地位,以及这种文学形态的基本特征。下编则揭示了在变化的历史语境中,这种规范及其支配地位的逐渐削弱和涣散,文学格局出现的分化和重组的过程。该书的出版对于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当代文学史》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目前已有多种概括方法,在文学分期上也出现了多种处理方式,以“20世纪中国文学”命名的文学史著作,已经有多种问世。不过,《中国当代文学史》仍继续沿用那种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划分为“
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处理方法。按照这一划分,“现代文学”在时间段落上,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到40年代末期的文学,而“当代文学”则指50年代以后的文学。
在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提法,最早出现在50年代后期。虽然1959年“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期间,文学界权威机构和批评家在描述1949年以来的大陆中国文学时,并没有使用这一概念,1960年的第三次全国
文代会,“当代文学”也未见诸大会的报告和文件。但在上述的文章、报告①中,已使用了可与“当代文学”互相取代的用语,确立了为“当代文学”这一概念所内涵的分期方法②。最早使用“当代文学”这一概念的,是50年代后期文学研究机构和大学编写的文学史著作。从那时开始,“当代文学”作为与“
现代文学”相衔接又相区别的文学分期概念得到认可。
洪子诚,
揭阳市人,1939年4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与人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
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
中国当代新诗史》(与人合著)、《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
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