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桑弧执导,沈西林、贺敬之任编剧,茅惠芳、石钟琴、凌桂明、董锡麟、王国俊等主演的一部歌舞
剧情,于197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改编自“八大样板戏”之一的芭蕾舞剧《白毛女》,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恶霸地主
黄世仁在
除夕上门逼债,打死佃农
杨白劳,抢走其女儿喜儿。喜儿不甘受辱逃入深山,历经风霜雨雪与野兽侵袭,变成了“白毛女”。最终,在
八路军的解救下喜儿终获解放,重获新生。
剧情简介
老佃农杨白劳(董锡麟 饰)因欠下地主黄世仁(王国俊 饰)的债务,一直在外躲债。1944年除夕夜,他决定回家与独生女儿喜儿(
茅惠芳 饰)共度新年。然而,地主黄世仁却对喜儿的美貌垂涎三尺,利用债务作为借口上门逼债。他强硬地要求杨白劳在腊月底前还清欠他的六斗谷子,利息更是利滚利,苛刻至极。黄世仁还威胁说,如果杨白劳不能按时还债,就要以喜儿来抵债。
杨白劳无奈,只能拿着他仅有的七块五毛
银元到黄家去还利息。黄世仁不仅没有接受这微薄的还款,反而强行让
杨白劳在喜儿的卖身契上按下了手印,并当场打死了杨白劳。大年初一的早晨,喜儿被黄世仁抢入家中,遭受了他的侮辱。喜儿的青梅竹马
王大春(凌桂明 饰)得知消息,当晚便闯入黄家,试图营救喜儿。无奈实力悬殊,他只能仓皇逃走。
喜儿在同村张二婶(徐 饰)的帮助下逃离了黄家,藏身于深山之中。然而,深山生活极为艰苦。在与风雪严寒的搏斗中,喜儿的一头黑发也逐渐变得雪白。为了生存,她多次冒险前往奶奶庙取供果和香火,但每次都被村里人撞见。这一事件导致“白毛仙姑”的传说在村子里流传开来。喜儿在深山中度日如年,孤独而无助,但她仍然坚守着希望,期待着转机。
两年后,已参加
八路军的王大春并随部队返回家乡,开展土地运动。然而,地主们并不甘心失去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开始散布关于“白毛仙姑”的谣言,试图动摇民心,阻碍土地运动的开展。王大春听闻此事后,决定亲自前往奶奶庙。十五之夜,王大春带着几名战友悄悄地潜伏在奶奶庙附近。当传说中的白毛仙姑出现时,王大春等人震惊地发现,她竟然是喜儿。王大春瞬间泪目,他紧紧抱住喜儿,两人都激动得说不出话。
第二天,村里召开了公审大会,经过政府的批准,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被枪毙。之后,喜儿和众多男女青年一同加入了
八路军,大家共同奔向了东方升起的红太阳。
角色介绍
电影制作
创作背景
195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日本人
清水正夫和
松山树子看到了中国电影《白毛女》,深受感动,决定将这个故事改编成芭蕾舞剧。因此,松山芭蕾舞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白毛女》改编为芭蕾舞剧的艺术团体。
1964年,上海市舞蹈学校成功排演了中国版的芭蕾舞剧《白毛女》。1965年,在第六届“上海之春”音乐节上,这部舞剧首次与公众见面,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随后,这部舞剧开始走出国门,为缅甸和
刚果等国的国宾及各国使节演出。1966年
国际劳动节,这部舞剧在北京再次上演,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陪同
阿尔巴尼亚等国国宾一同观看。
1967年4月24日晚,毛泽东主席也首次观看了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演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之后,芭蕾舞剧《白毛女》被列入八个样板戏之内。1971年,根据芭蕾舞剧改编的电影拍摄完成,并于1972年在中国放映。
拍摄过程
1970年年底,
上海电影制片厂承担起拍摄样板戏影片《白毛女》的重任,导演
桑弧被选派为首席导演。为了完成这部影片,摄制组共投入了13个月的时间,其中有8个月是专门用于拍摄最后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场景。在这场戏中,大春带领乡亲们镇压了恶霸地主
黄世仁和
穆仁智,喜儿和众多男女青年加入
八路军,大家共同奔向东方升起的红太阳,并高声呼喊“毛主席万岁”和“共产党万岁”。为了捕捉这一激动人心的瞬间,摄制组先后返工3次。
幕后花絮
该片是
茅惠芳的首部电影作品。对她而言,拍电影与舞台表演有着天壤之别。在舞台上,她可以一气呵成地表演完整个角色,但电影拍摄却需要将不同的场次打乱,这使得她需要不断地调整情绪来适应。导演对演员的手部特写有着极高的要求。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发现茅惠芳饰演的喜儿在握拳时,总是习惯将大拇指包在其他手指中,这一细节她自己之前从未注意过。
除了茅惠芳,
杨白劳的扮演者董锡麟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导演认为董锡麟的手部形象不像劳动人民的手,原计划是考虑使用替身。最终在董锡麟的坚持下,再加上化妆师的巧妙处理,他的手部形象得到了导演的认可。
电影赏析
该片除了序曲、序幕外, 由八场内容构成。序曲一开始交响乐起, 女声独唱交代了全剧的基本走向, 男生的群舞步伐缓慢艰难, 体现出了被压迫的老百姓生活的不易。
第一场“深仇大恨”
长笛独奏出熟悉的旋律“白毛女”,喜儿急切地盼望躲债的爹爹快回家。此处的舞蹈动作轻盈活泼,表达出喜儿愉悦的心情。随后,剧中的主要人物依次登场,
杨白劳的死引发了尖锐的戏剧冲突,将剧情引向深入。
第二场“冲出虎狼窝”
旋律和节奏较慢,展现了喜儿在黄家遭受的万般无奈和无助。女声独唱部分坚毅铿锵,透露出心酸和痛苦,凸显了喜儿内心的挣扎和反抗的决心。
第三场“要报仇”
描绘了喜儿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黄家,并在河边逃脱黄家人的追捕。音乐节奏紧张,舞蹈动作坚定有力,展现了喜儿逃脱后的满腔仇恨和坚定的报仇信念。
第四场“盼东方出红日”
喜儿独自一人在荒山中,面对未知的前路。背景音乐略显犹豫,舞蹈动作踌躇,体现了喜儿内心的迷茫和挣扎。经过与风雪严寒的搏斗,喜儿的一头黑发变白发,但她更加坚定地等待报仇时机的到来。
第五场“红旗插到杨各庄”
展现了杨各庄解放的喜悦场景。
八路军来到杨各庄村头,群舞的形式展现了人们愉悦的心情。音乐风格由哀伤到激昂,人们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展现出了解放后的喜悦与自豪。
第六场“见仇人烈火烧”
喜儿在庙中躲雨时偶遇仇人黄世仁和
穆仁智。音乐紧张而有力,舞蹈动作激烈,展现了喜儿内心的愤怒和复仇的决心。大春的出现使得剧情更加紧张,两人你追我赶的情景通过音乐和舞蹈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第七场“太阳出来了”
喜儿与大春重逢,两人通过舞蹈和歌唱表达了重逢的喜悦和内心的感慨。随后,乡亲们赶来,群舞变得欢快而热烈,展现了大家共同庆祝的喜悦氛围。太阳出来了,象征着共产党的到来和农民百姓的解放。
最后一场“将革命进行到底”
喜儿回到家乡,与乡亲们一起欢庆胜利。音乐欢快而激昂,舞蹈动作热烈而有力,展现了人们对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恶霸被铲除,农民百姓当家作主,舞剧以欢快的秧歌舞音乐素材作为结尾,象征着新时代的到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参考资料:
大众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