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弧(1916年12月22日—2004年9月1日),原名李培林,出生于
上海市,原籍为
浙江省宁波市,中国内地著名导演、编剧。
1941年,李培林启用“桑弧”作为艺名,创作了《
灵与肉》,这是桑弧的电影剧本处女作。1944年,桑弧执导个人首部电影《
教师万岁》,正式开启电影创作生涯。1947年,桑弧与张爱玲因剧结缘,先后合作了《不了情》及《
太太万岁》。一年后,桑弧编导代表作《哀乐中年》,这部作品虽有张爱玲参与创作但并未署名。
1950年,桑弧在上海电影制片厂自编自导了剧情电影《
太平春》。1954年,桑弧再次自编自导戏曲电影《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该片先后获得了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金奖、第8届卡罗维伐利电影节音乐片奖与第9届爱丁堡电影节映主奖。1956年,桑弧凭借执导的剧情电影《
祝福》获得
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同时该剧也是桑弧在新中国成立后成就最高的一部影片。1962年,桑弧执导了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片《
魔术师的奇遇》,为中国打开了更广阔的电影视野。桑弧后来又凭借1979年执导的喜剧电影《
她俩和他俩》以及1984年执导的剧情电影《
邮缘》,两次获得
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桑弧因病于2004年9月1日逝世,享年88岁。
个人经历
巧遇伯乐
在30年代初,桑弧就读于
上海市的沪江大学新闻系,年少时他立志要成为叱咤中国新闻界的名记者。但造化弄人,1930年桑弧遭遇父母双亡,家道中落不足以支撑他的学业,被迫辍学。随后,桑弧进入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润安字号成为学徒。1933年肄业后,任职于中国实业银行。1935年,机缘巧合下结识了
周信芳与
朱石麟两位艺术家,桑弧深受二位名家赏识,并有幸成为了朱石麟先生的“高足”。在他们的提携下,桑弧尝试文艺写作。
初出茅庐
1941年,李培林从“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功名始读书”中取桑弧一词作为自己的艺名,并创作了《灵与肉》,这是桑弧个人的电影剧本处女作。但《灵与肉》上映时并未原名发行,而是被发行方改名为《肉》。
次年,朱石麟执导剧情电影《洞房花烛夜》和《人约黄昏后》,两部电影均由桑弧担任编剧,前者是桑弧受到
英国作家哈代《苔丝姑娘》小说的影响创作出来的。
1944年,桑弧首次参与导演工作,编导了喜剧电影《
教师万岁》。该片由
朱石麟担任艺术顾问,影片讲述的是两位青年教师办学的故事,该片取材严肃,但在艺术处理上却趣味性十足,一扫影片沉闷的主题,为该片增添了喜剧色彩,当时的评论认为《教师万岁》是一部水准以上的好影片。次年桑弧再次执导作品《人海双珠》,此片仍旧得到了朱石麟先生的支持和指导。
文华时期
提起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会有这么一个说法:
文华影业公司出品、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三者组合,电影必是大卖的精品。1946年8月,桑弧进入文华电影公司并成为该公司第一位导演,负责公司的艺术创作。为了打响文华电影公司成立的“第一炮”,桑弧通过著名剧作家
柯灵介绍,结识了张爱玲,随后便邀请她为文华公司创作电影剧本。从此,桑弧开始了与张爱玲的合作。
1947年2月,桑弧执导了文华公司的开山之作《
不了情》,该片由舒适和
陈燕燕主演,讲述了中年企业家夏宗豫和家庭女教师虞家茵感情纠葛的故事。该片上映后反响极佳,有报纸给出了“(抗战)胜利以后国产电影最最适合观众理想之巨片”的美誉。《不了情》的成功,让桑弧与张爱玲决定乘胜追击,保持张爱玲编剧、桑弧执导的组合,同年,便创作出了文华公司的第二部影片《
太太万岁》。桑弧执导的《太太万岁》格调清新,奠定了桑弧轻喜剧题材的拍摄风格。
1949年,桑弧编导了自己代表作《
哀乐中年》,这部描写中年男子重新寻回幸福的电影,被影评人评价为“惊世骇俗的现代题材”,并与《太太万岁》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除此以外,《哀乐中年》还被认为是桑张二人合作的完结篇,虽然编剧没有署张爱玲的名,但张爱玲还是参与了部分创作过程。同年,桑弧执导越剧电影《越剧精华》,由《卖婆记》《
贩马记》《双看相》《
楼台会》四段
折子戏组成,作为越剧资料的保存,这部影片的拍摄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上影时期
上世纪50年代,桑弧进入
上海电影制片厂,出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同年,自编自导了剧情电影《
太平春》,该片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导演桑弧与石挥再度合作的影片,也是创作思路调整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模式作品之一。1951年,桑弧执导了李洪辛编剧的剧情电影《
有一家人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大家是如何走向不同道路的。
1954年,桑弧执导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越剧戏曲片《
梁山伯与祝英台》,周恩来总理称赞该片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并带到日内瓦国际会议,放映给与会的各国政要和新闻记者欣赏,不仅打破了外国专家对“中国拍不了彩色片”的说法,还为西方社会理解、接受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该片先后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金奖、第8届卡罗维伐利电影节音乐片奖与第9届爱丁堡电影节映主奖。1955年,桑弧在由
石挥执导的戏曲电影《
天仙配》中担任编剧,该片在1957年获得了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随后桑弧一鼓作气,1956年再次执导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祝福》,同样获得
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第11届
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特别奖。这两部电影获奖都让桑弧的影视执导水平登上到一个新的台阶。1958年至1959年间,桑弧先后执导剧情电影《
大风浪里的小故事》《
英雄赶派克》《
春满人间》,其中《英雄赶派克》和《春满人间》均改编自
大跃进期间的真实故事。
1962年,桑弧再次创作“第一”,执导了新中国第一部立体宽银幕剧情电影《
魔术师的奇遇》,该剧一经上映,始终保持极高上座率,连映四年之久。桑弧并没有为已有的成绩而自满,而是拓宽影视类型,在1963年到1974年间,先是担任戏曲片《柳荫记》《槐荫记》编剧,后又执导艺术记录片《
上海之春》、芭蕾舞电影《白毛女》、剧情电影《无影灯下颂银针》《
第二个春天》。其中《上海之春》记录的是上海市第六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选出的二十五个大型音乐舞蹈节目,表现了上海文艺工作者对艺术民族化、群众化的追求。
1979年桑弧第二次自编自导的喜剧电影《
她俩和他俩》,获得
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桑弧与
傅敬恭于1981年联合执导剧情电影《
子夜》,该片改编自
茅盾的同名小说。剧中
上海市大资本家“
吴荪甫”一角,桑弧选用了乡土气十足的“万山大叔”
李仁堂扮演,被观众批评李仁堂气质不符是电影的一大败笔。对此桑弧之子回应,桑弧在三四十年代看到的
资本家大多来自农村,他们更多的是
长袍马褂,不是想象中西装革履的“海归派”,所以力排众议选定李仁堂出演大资本家并非判断失误。可见桑弧在艺术创作中忠实地传达着自己的世界感受。
随后由桑弧编导的水墨动画片《
鹿铃》获得1983年
中国电影金鸡奖和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片奖,另一部剧情电影《
邮缘》也于次年获得了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90年,已过古稀之年的桑弧破了不拍电视剧的戒,执导了京剧艺术片《
曹操与杨修》。该片共4集,由
尚长荣、言兴明主演,荣获中国戏曲电视艺术片
一等奖“黄河奖”。在此之前,桑弧没有尝试过拍摄电视剧,《曹操与杨修》一剧是桑弧抱病与上海电视团队、
上海京剧院合作,也是他个人的“封箱戏”。
2004年9月1日,88岁的桑弧因病逝世。桑弧一生在电影史上的贡献巨大,在1999年《亚洲周刊》评出的20世纪100部中文电影中,桑弧的作品就有三部,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福》和《
太太万岁》。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数据来源
荣誉奖项
影视奖项
数据来源
个人生活
与张爱玲彼此欣赏
因剧本结缘,桑弧和张爱玲常常约见谈论剧本。当时的桑弧年轻又忠厚老实,且尚未婚配,在旁人看来,两人均才华横溢,的确是天生一对,相关的绯闻便随之出现在上海的小报上。
文华影业公司创始人之一
龚之方回忆说,两人相见从来只谈公事,绝不提及私事,自己也向张爱玲本人证实过,所有关于二人谈恋爱的事,都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小道闲谈罢了。
在张爱玲以梁京的笔名写《
半生缘》时,桑弧写了一篇赞词隆重推荐给读者,从中表示他们彼此欣赏,却没有暧昧。后来,桑弧娶了一个圈外女子,隔年,张爱玲离开
上海市去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此后,桑张二人再未见过面。
与发妻伉俪情深
桑弧在《回顾我的从影道路》中,向老伴
戴琪表示了深深的感谢:二人携手走过了50多年的风雨人生,在人生最黑暗,几乎使他丧失了生活的希望的时候,都是老伴的支持让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对未来重新树立起了信心。
人物评价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桑弧的影片大都反映的是这个大都市的状貌。他虽然
悲喜剧左右开弓,但发生地都在上海,上海在桑弧的电影里是精细而闲碎的。桑弧那代的电影人,还是把故事和人物放在首位。桑弧影片的主题大都是朴素,甚至是简单的。人物善也没有善到普度苍生的境界上来,恶也离
段延庆差得太远,全是些小欢乐,小烦恼。惟其小,才更见其真切和普遍。——新京报
以朴素见长的桑弧,在当时特定的时代环境中,一种前卫的人文关怀已经在他的作品中显现。无论是1981年根据矛盾的原著改编而成的《
子夜》中的民族
资本家吴荪甫,还是唱腔优美、
布景华丽的《天仙配》和《宋士杰》中的悲剧人物,桑弧都以前卫的人文关怀给予精彩的演绎。——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