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大公国
欧洲君主制国家
立陶宛大公国(13世纪至1795年)是一个存在于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后来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组成部分。该国由立陶宛人建立,立陶宛人是起源于奥克什泰蒂亚的多神教波罗的语族部落之一。立陶宛大公国在15世纪达到领土顶峰,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国家。 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土包括现今的立陶宛、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以及爱沙尼亚、摩尔多瓦、波兰和俄罗斯的部分地区。该国是一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具有很大的语言、宗教和文化多样性。
公国简介
立陶宛土地的统一自12世纪开始。大公国的第一位统治者明道加斯在1253年获加冕为天主教立陶宛国王。这个多神教国家在北方十字军时成为条顿骑士团和利沃尼亚骑士团的靶心。直到格迪米纳斯统治时期的后期,这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才崭露头角,并在其子阿尔基尔达斯治下继续扩张。阿尔基尔达斯的继任者约盖拉在1386年签订克雷瓦联合,给立陶宛大公国史册上留下浓重的两笔:其一是立陶宛依天主教,另一是奠定了立陶宛大公国与波兰王国(1385年-1569年)的王室联合。
维陶塔斯统治时,大公国处在最大规模的领土扩张时期,并在1410年格伦瓦德之战中挫败条顿骑士团。这个时期还标志着立陶宛贵族的崛起。维陶塔斯死后,立陶宛与波兰王国的关系极度恶化。包括拉齐维乌家族在内的立陶宛贵族试图破坏与波兰的君合关系。但是,莫斯科-立陶宛战争的失败使得这个联合毫发无损。
1569年7月,波兰与立陶宛在卢布林重新签订联盟条约,规定两国有一个共同的议会、共同的选王制和执行一致的对外政策,原来属于立陶宛的乌克兰地区直接并入波兰版图,立陶宛大公国保留其政治独立性,拥有自己的政府、法律、军队和国库,史称卢布林合并。从此两国正式合并,建立波兰立陶宛王国。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波兰权贵企图继续向东扩张,与俄国发生了冲突。在一系列毁灭性的战争后,波兰立陶宛联邦在1795年遭俄罗斯帝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大公国瓜分,灭亡。
历史
建国
史书上第一次提到立陶宛是在奎德林堡编年史中,这个编年史记载日期从1009年开始。12世纪,东斯拉夫编年史将立陶宛记载为罗斯人攻打的地方。起初立陶宛异教徒向波洛茨克进攻,但随后势力增强,并组织自己的小规模袭击。在1180年至1183年的某一时刻,事态发生变化,立陶宛人开始连续不断地进袭东斯拉夫地带,袭击波洛茨克公国和普斯科夫,甚至威胁到了诺夫哥罗德。这样星星点点的军事袭击体现出立陶宛人在奥克什泰蒂亚的领土的巩固。
军事修士会利沃尼亚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出现于这一地带,前者在1202年建立于里加,后者1226年扎根于普鲁士王国。基督教骑士团形成了对信奉异教的波罗的部落的重大威胁,并进一步促使这一地区形成国家。签订于1219年的与加利西亚-沃里希连的和约证明了立陶宛人与萨莫吉希亚人的合作。这份条约罗列出21位立陶宛公爵,其中包括5位来自奥克什泰蒂亚的高等公爵(日温布达斯、道约塔斯、维利凯拉、道斯普伦加斯和明道加斯)和几位来自萨莫吉希亚的公爵。尽管立陶宛人和萨莫吉希亚人双方此前彼此交战,但他们得面对共同的敌人。可能日温布达斯拥有最大权力,至少几位公爵来自同一家族。对共同利益的正式承认,和建基于条约签署人的统治阶级的建立,预示着一个新生国家的兴起。
南立陶宛公爵明道加斯在与加利西亚-沃里希连的条约中被提到,是5位高等公爵中一位。根据利沃尼亚押韵编年史,到1230年代中期,明道加斯就已得到统治整个立陶宛的最高权力。1236年,维金塔斯领导的萨莫吉希亚人在苏勒战役中击败利沃尼亚骑士团。该骑士团被迫成为普鲁士条顿骑士团的一个分支。这意味着,萨摩吉希亚这一将利沃尼亚与普鲁士王国分隔开来的狭长地带成为了两大骑士团的主要目标。这场战役让骑士团和立陶宛在战争期间得以喘息,而立陶宛利用此机会向鲁塞尼亚地带进攻,吞并新格鲁多克和格罗德诺
1248年明道加斯与他的侄子陶特维拉斯和埃迪维达斯之间爆发内战。后两者与维金塔斯、利沃尼亚骑士团、加利西亚的丹尼尔和沃里希连的瓦西里科结成反明道加斯的前大同盟。明道加斯利用内战与利沃尼亚骑士团结盟。他保证昄依基督教,并献出西立陶宛的部分领土以换取骑士团对他的侄子的军事打击和王位。1251年明道加斯受洗,教皇英诺森四世发布教宗诏书,宣布成立立陶宛王国。内战结束后,明道加斯在1253年被封为立陶宛国王,开始10年的相对和平时期。明道加斯试图将其影响力向道加瓦河岸重要商业中心波拉茨克与平斯克蔓延。条顿骑士团利用这一时期在萨摩吉希亚和利沃尼亚加强地位,但却在1259年的斯库奥达斯战役和1260年的杜尔贝战役失利。这两次失利激起瑟米加利亚人和普鲁士人反抗骑士团。
特莱尼奥塔的鼓动下,明道加斯撕毁与骑士团的和约,可能重新信奉他的旧神明,并与诺夫哥罗德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结盟。他希望将所有波罗的部落联合在立陶宛的统治下。因为军事行动不成功,明道加斯和特莱尼奥塔的关系恶化。特莱尼奥塔与道曼塔斯在1263年刺杀明道加斯和他的两个儿子鲁克利斯和鲁佩基斯。立陶宛此后陷入多年的内战阴霾之中。
自1263年到1269年,立陶宛出现3位大公——特莱尼奥塔、瓦伊什维尔卡斯斯瓦尔恩并存的局面。但是,国家没有分裂,特莱德尼斯在1269年掌权。他加强了立陶宛在黑鲁塞尼亚的控制权并与利沃尼亚骑士团交战,取得了1270年卡鲁塞战役和1279年艾兹克劳克莱战役的胜利。至于在1282年特莱德尼斯死后到1295年维特尼斯宣称拥有大公之位之间的这一段时期,立陶宛大公是谁当代仍存较大争议。这一时期骑士团定下他们的征服行动。1274年大普鲁士起义结束,条顿骑士团继续征服其他波罗的部落:1274年到1277年征服纳德鲁维亚人和斯卡尔维亚人,1283年征服约特温吉亚人;利沃尼亚骑士团则在1291年继续征服立陶宛最后的波罗盟友塞米加利亚。骑士团可以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立陶宛了。由其他波罗的部落构成的“缓冲地带”消失,立陶宛大公国被迫自己与骑士团作战。
格迪米纳斯王朝统治立陶宛大公国已历几个世纪,而维特尼斯是该王朝第一位统治者。他的统治时期被看做是与骑士团、波兰会议王国和鲁塞尼亚之间的连年交战。维特尼斯被卷入与波兰王权继承权相关的斗争之中,他在斗争中支持马佐夫舍的博莱斯瓦夫二世,后者与立陶宛女公爵高德蒙达结婚。在鲁塞尼亚,维特尼斯试图收复在明道加斯遇刺后失去的土地,攻下平斯克公国和图罗夫公国。在与骑士团的冲突中,维特尼斯与里加市民结盟。里加利用其稳固的地位巩固了贸易路线,并为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提供根据地。大约1307年,重要商贸中心波洛茨克被军队包围。维特尼斯也开始在尼曼河沿岸建设防御工事网。这条防御工事网逐渐成为对抗条顿骑士团的重要防线。
领土扩张
领土扩张在格迪米纳斯治下达到高潮,此人建设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并建立了一个国土由黑海波罗的海延伸的帝国。1320年,西罗斯人的公国不是向立陶宛称臣,就是被立陶宛直接吞并。1321年格迪米纳斯攻下基辅,流放统治基辅的最后一位留里克王朝成员斯坦尼斯瓦夫。格迪米纳斯重建了立陶宛大公国的永久首都维尔纽斯,这个首都可能是在1323年从特拉凯移过来的。包括16世纪的马切伊·斯特雷伊科夫斯基在内的部分学者认为新格鲁多克是13世纪立陶宛的首都。
立陶宛是基辅罗斯西部和南部的理想继承者。几乎周围的所有国家被蒙古人劫掠或击败,但是蒙古的铁骑却在当代的白俄罗斯边界停了下来,立陶宛大公国的大部分地方未受荼毒。立陶宛的扩张浪潮也加快了,因为蒙古人对他们征服的地方统治薄弱。罗斯诸公国从未被直接编入金帐汗国。相反,它们一直是附庸国,享有程度尚可的独立性。立陶宛的扩张在东斯拉夫人的领土上只受到非常微弱的抵抗,而蒙古人对他们的抵御也非常有限,立陶宛的崛起进入理想状态。
但是立陶宛大公国不只建基于赫赫武功,外交与军队对立陶宛而言一向同样重要。立陶宛所征服的绝大多数城市,但非所有城市虽然在战场上未被打败,但也情愿向立陶宛大公国称臣。因为它们中的大部分此前已向金帐汗国或莫斯科大公国称藩,对它们而言这样的决定不是放弃独立,只是换了个主子而已。在诺夫哥罗德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个国家经常进入立陶宛的势力范围,但只是偶尔附庸立陶宛大公国。一定程度上,立陶宛的统治是城市内部斗争的结果,这些城市试图避免向马佐夫舍投降。但是这样建国并不稳固。城市内部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将其拉出立陶宛的统治范围,诺夫哥罗德和其他东斯拉夫城市多次出现这种情况。
与波兰联合
立陶宛在1387年昄依基督教。此次改宗由约盖拉发起,而此人又将基督教祈祷文译为立陶宛语。立陶宛在维陶塔斯大帝统治时期(1392年到1430年)国力达到顶峰。维陶塔斯是立陶宛大公国最著名的统治者之一。他在1401年到1430年是大公,此外还是格罗德诺(1370年-1382年)与卢茨克(1387年-1389年)王公。维陶塔斯是科斯图提斯之子,约盖拉堂兄,和瓦西里二世祖父,他的堂弟约盖拉在1386年成为波兰国王。1410年,维陶塔斯亲帅大公国军队参与格伦瓦德之战。此战波兰立陶宛联邦联军对条顿骑士团取得决定性胜利。维陶塔斯支持国内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多次改革。维陶塔斯在统治时期内在立陶宛大公国逐步推行中央集权,他用忠于自己的地方长官取代那些与大公有着血缘关系的本地王公。这些地方长官为富有地主,形成了立陶宛大公国的贵族阶层。维陶塔斯治下,拉齐维乌家族和戈什陶塔斯家族开始获得影响力。
但是,莫斯科大公国因其影响力的迅速扩张成了立陶宛大公国的敌人,在1478年吞并诺夫哥罗德后,莫斯科大公国确实是东北欧最突出的国家。1492年至1508年间,伊凡三世在关键之战维德罗沙战役取胜后,收复了基辅罗斯故土,譬如切尔尼戈夫和布良斯克。
立陶宛的领土遭到莫斯科的侵占,以及后者对立陶宛国家产生威胁的局面,迫使立陶宛与波兰走得更近,1514年立陶宛在波兰支持下取得奥尔沙会战的胜利。立陶宛与它的西部邻国在1569年的卢布林联合中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邦(“两国联邦”)。根据联合,过去由在很大程度上被鲁塞尼亚化的立陶宛大公国的诸多领土被转给波兰王国领地,立陶宛自身在波兰的统治下也逐渐被波兰化。大公国在联邦仍保留诸多权力(包括也已拥有自己的政府、国库和军队),直到1791年五三宪法通过。
波兰立陶宛王国成立初期,开始对周围各国展开侵占,如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并与俄罗斯帝国君主伊凡四世于1558年展开维持25年的拉脱维亚战争,争夺拉脱维亚。战争中王国虽获胜,但之后又与沙俄及瑞典持续战争与冲突,国力因此日渐消耗。16世纪中期开始,沙俄以蚕吞方式逐渐入侵该王国,并兼并大片土地,王国摇摇欲坠。18世纪,普鲁士王国崛起,最终,该王国土地遭沙俄、奥地利和普鲁士三国瓜分。1795年,波兰立陶宛联邦王国正式灭亡。
在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后,前大公国的大部分领土被俄罗斯帝国直接吞并,而不置入波兰会议王国(由联邦的剩余部分构成,君主是俄罗斯沙皇)但是,在1812年,在俄法战争前夕,前大公国领土发生反抗俄罗斯的暴动。在拿破仑·波拿巴抵达维尔纽斯后,他宣称成立立陶宛大公国临时代表政府,并相应地重建波兰立陶宛联合。但是,因为仅半年后拿破仑的“大军”被俄国击退,并继续向西撤退,联合从未实现。1812年12月,维尔纽斯被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重新占领,将所有重建大公国的计划画上句号。
人口特征
1260年,立陶宛大公国所处的就是立陶宛公国的位置,且立陶宛民族在其40万人口中占大多数(67.5%)。因为新占领鲁塞尼亚,1340年立陶宛人的百分比降至30%到13世纪末和14世纪项罗斯土地扩张得最大的时期,立陶宛大公国领土80万到93万平方千米,只有10%到14%的人口属立陶宛民族。
1493年波兰和立陶宛大公国总人口估计为750万,按种族分375万人属鲁塞尼亚人(种族上可分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325万波兰人和50万立陶宛人。1569年,因为卢布林联合,立陶宛大公国将大片领土献给波兰领地。
在17世纪中后期,因为俄罗斯和瑞典的入侵,整个立陶宛大公国遭到严重破坏,损失大量人口,其中包括维尔纽斯周边地区的立陶宛人口。除遭到破坏,因为领土被俄罗斯帝国吞并,鲁塞尼亚人人口也相应减少。到1770年立陶宛大公国占地面积32万平方千米,居民484万,其中最多的是鲁塞尼亚居民,大约139万(占29%)是立陶宛本部居民。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人口因为三国瓜分联邦而减少。
语言
13世纪,立陶宛大公国中心地带居民大多讲立陶宛语,但到16世纪此语言才有相应的文字。在大公国其他地方,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的白罗斯,那里大多是读写鲁塞尼亚语的鲁塞尼亚贵族与平民。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的贵族会适应这个新地方,并接受当地的宗教和文化,那些迁至东斯拉夫地区的立陶宛贵族家族会很快一代代地采纳当地的文化。鲁塞尼亚人是立陶宛大公国的中部和东南部原住民,因为在卢布林联合后鲁塞尼亚人分布在整个大公国超过一半的地方,在联合以前也占较大比重,从这个意义来说立陶宛大公国是东斯拉夫国家。
鲁塞尼亚语,以及拉丁文和德语被用来记载法律。在维陶塔斯统治时期,现存的用鲁塞尼亚语写成的文件比用拉丁文和德语写成的文件少,但后来鲁塞尼亚语成为记载文件和书写的主要语言。在16世纪波兰立陶宛联邦时期,立陶宛被逐步波兰化,并开始用波兰语取代鲁塞尼亚语,在1697年后者被波兰语正式取代其波兰立陶宛联邦行政用语的地位。
拥有较多立陶宛人口的省份包括维尔纽斯省、特拉凯省和萨莫吉希亚公国。特拉凯省南部和维尔纽斯省东南部也有很多白俄罗斯人,在一些东南部的县他们也是重要的语言群体。除立陶宛人和鲁塞尼亚人之外,整个立陶宛的其他重要民族群体包括犹太人和鞑靼人。维尔纽斯和周边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在这里居民所讲的语言包括立陶宛语、波兰语、白俄罗斯语依地语、德语、以及塔塔尔语和卡莱姆语等。
官方语言
被用于立陶宛大公国官方文件和大部分文书工作的语言是鲁塞尼亚语(东斯拉夫语;旧白俄罗斯语或旧乌克兰语),拉丁语、德语和波兰语次之(上述三种语言多用于外交通讯中)。1468年的卡齐米日法典和三版立陶宛大公国法规(1529年、1566年和1588年)都由旧白俄罗斯语书写。立陶宛大公国法规随后被译为拉丁语和波兰语。鲁塞尼亚语被用来与东方国家沟通;拉丁语和德语被用于与西方国家相关的外交事务中。在卢布林联合,波兰影响力越来越大后,波兰语的使用也日益广泛。1697年,波兰语取代鲁塞尼亚语作为行政用语,但鲁塞尼亚语写成的文件仍在被抄写,直到18世纪中叶为止。尽管立陶宛语在维陶塔斯和约盖拉之后在大公国的地位仍存争议,但有人相信大公亚历山大一世会认会讲立陶宛语,而最后一位大公齐格蒙特二世·奥古斯特保留了使用波兰语和使用立陶宛语的法院。自维陶塔斯时代起,可能时间还要向前推,立陶宛语就已不被政府用作行政用语了。
自16世纪初起,特别是在1508年米哈乌·格林斯基武装起义后,就有奖鲁塞尼亚语转为拉丁语的尝试。但鲁塞尼亚语显得根深蒂固,鲁塞尼亚语在教育结构上的地位,不仅在罗斯很强势,在立陶宛也是如此。在波兰语进入立陶宛大公国的背景下,立陶宛大公国宫廷总管莱夫·萨皮耶哈称法典使用大公国自己的鲁塞尼亚语编写的。
米卡洛尤斯·道克沙在他的《后》(Postilla,1599年)的前言中,用波兰语写到,很多人,特别是那些贵族们较立陶宛语而言更愿讲波兰语,尽管他们中大部分波兰语讲得很蹩脚。这种气氛在1564年到1566年间的政治改革中出现,这场改革创立了波兰式的政治法律制度:贵族构成的用于推选大瑟姆议员的地方议会、地方土地裁判所、特别法院、和上诉法院。拥护王室的大公国居民自身更愿用波兰语。
军事
尽管立陶宛主要依靠和平手段获得其大部分的鲁塞尼亚领土,但如果需要,还是可以召集军力,且它是东欧惟一一个能够有效抗衡金帐汗国的势力。金帐汗国试图抵御立陶宛的尝试最终常常无功而返。1333年和1339年立陶宛军击败试图从立陶宛势力范围重夺斯摩棱斯克的蒙古大军。到约1355年,摩尔达维亚国成立。金帐汗国未能使此地称臣。1387年,摩尔达维亚成为波兰藩国,更广泛地说,是立陶宛的藩国。到这个时候,金帐汗国直到第聂伯河为止的领土皆为立陶宛所征服。在1398年一次针对金帐汗国的十字军中,(在与脱脱迷失结盟的情况下),立陶宛入侵北克里米亚,并取得决定性胜利。随后在1399年,立陶宛向金帐汗国进军,以扶持脱脱迷失当金帐汗国大汗。但在沃尔斯克拉河战役中,立陶宛军被金帐汗国大败,失去东欧大草原地区。
宗教和文化
明道加斯1252年受洗,1253年加冕为王之后,立陶宛被认为是基督教国家,直到1260年明道加斯支持库尔兰起义,(根据德意志骑士团的说法)并放弃基督教信仰。直到1387年为止,立陶宛贵族仍公开信仰自己的多神教。立陶宛民族对他们的信仰十分虔诚。正因为在民间影响根深蒂固,这些异教信仰才能在传教士与外国势力的重压之下仍能幸存。直到17世纪,立陶宛仍有从异教信仰流传下来的习俗,譬如喂养草蛇神,祭祖等。
但是居住在当代的白俄罗斯乌克兰的居民,以及这些地区的本地王公,都是坚定的东正教徒(布列斯特联合后为希腊天主教徒)。虽然立陶宛的异教信仰足以在军事修士会和传教士的压力下坚持几个世纪,他们最终还是屈服了。1387年,立陶宛改宗天主教,而鲁塞尼亚的大部分地区仍保持东正教信仰。1569年的布列斯特联合有分化东正教徒的作用,通过这次联合,希腊天主教徒承认教皇的威权,接受天主教教义,但保留东正教礼仪。大公国也成了宗教改革的重要中心之一。
17世纪后半段,加尔文教派蔓延至立陶宛,得到拉齐维乌家族、霍德凯维奇家族、萨皮耶哈家族和多罗霍斯塔伊斯基家族和其他家族的支持。到1580年代,立陶宛议员大多是加尔文派信徒,甚至还可能是阿里乌斯派信徒(扬·基什卡)。
1579年,波兰国王暨立陶宛大公斯特凡·巴托里成立维尔纽斯大学,这是东欧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因为反宗教改革耶稣会会众的努力,该大学随后发展为该地区最重要的科学与文化中心,与立陶宛大公国最有名的科学中心。耶稣会的工作和立陶宛议员家族的昄依改变了时代的潮流,到1670年代加尔文主义失去了它旧有的影响力,尽管它在立陶宛族农民和一些当时彻底波兰化的中等贵族中仍有一定影响。
影响
根据一些历史学家(特别是在俄罗斯的历史学家)的见解,立陶宛统治的最大贡献就是将前基辅罗斯的居民进行了民族划分。由此看来,立陶宛大公国的成立在对东斯拉夫人划分的方面上起主要作用。在征服罗斯后,蒙古族试图保持东斯拉夫人的统一,并使对鲁塞尼亚大部分土地的征服取得成功。
因为(波罗旳语系的)普鲁士部落攻打马佐夫舍,马佐夫舍的康拉德公爵邀请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附近扎根。普鲁士和条顿骑士团之间的冲突使得关系更为疏远的立陶宛部落有时间统一。因为南北都有强敌,新成立的立陶宛将其大部分军力和外交工作放在向东扩张上。
鲁塞尼亚剩余土地(白俄罗斯诸国)在很早时就并入立陶宛大公国。而乌克兰的部分未被蒙古征服的领土随后也被立陶宛收为藩属。两大势力对东斯拉夫人的征服使得这个人种内部产生巨大的差异,并延续至当代。根据这种说法,在基辅罗斯时期,鲁塞尼亚内部肯定有巨大的地区差异,而立陶宛对鲁塞尼亚西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的吞并使得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和俄罗斯人之间有着永远无法消除的差异。
其他人则争论称,鲁塞尼亚居民之间的民族和语言差异并非自蒙古和立陶宛对这个地区的瓜分开始出现,这种差异早在立陶宛大公国成立之前就有。他们称在二十世纪之前,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和俄罗斯人的种族和语言范围与政治版图并不一致。
尽管如此,在明道加斯于1253年被罗马教皇有条件性地加冕后,立陶宛才成为一个王国。格迪米纳斯和维陶塔斯大帝虽称拥有国王头衔,但并未加冕。1918年,立陶宛国会试图恢复立陶宛王国,并举乌拉赫亲王为王,但这次尝试并不成功。
立陶宛大公国(1236–1569)
头衔:大公(立陶宛语:didysiskunigaikštis;白俄罗斯语:vialikikniaź;波兰语:wielkiksiążę),明道加斯除外,他后即位为立陶宛国王(立陶宛语:Lietuvoskaralius)。
明道加斯王朝(1236-1285)
格季米纳斯王朝(1285-1440)
雅盖洛王朝(1440-1569)
雅盖洛王朝曾统治立陶宛和波兰等地。
波兰立陶宛联邦(1569-1795)
波兰立陶宛联邦在1569年成立,获选的波兰国王也会被立陶宛贵族选为立陶宛大公。
头衔: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立陶宛语:LenkijoskaraliusirLietuvosdidysiskunigaikštis;白俄罗斯语:karolPolščy,vialikikniaźlitoŭski;波兰语:KrólPolski,wielkiksiążęlitewski)。
立陶宛王国(1918)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7月9日立陶宛委员会宣布德国的乌拉赫公爵威廉·卡尔为立陶宛国王明道加斯二世。11月2日,委员会撤销声明,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国。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公国简介
历史
建国
领土扩张
与波兰联合
人口特征
语言
军事
宗教和文化
影响
立陶宛大公国(1236–1569)
波兰立陶宛联邦(1569-1795)
立陶宛王国(1918)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