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粲撰。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出身世家,其祖
王畅为汉末清流领袖之一。王粲少有才名,见左
中郎将蔡邕于长安,倒屐迎之,对
太子宾客说:“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十七岁时受
司徒王允征辟,为
黄门侍郎。后到
荆州市依附
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
刘琮归降于
曹操。曹操辟
王粲为
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后迁
军师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其时礼仪旧制,多参与制定。
建安22年,随军证吴,病卒于道,享年四十一岁。
王粲是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被称为“七子之冠冕”。著有诗、赋、论、议近六十篇,而以诗赋见长。其创作可分前后两个阶段。流寓荆州的十六年为前期,主要是哀叹战乱、民生凋敝和自己的艰难处境,诗风慷慨悲凉,体现建安风骨。代表作有《七哀诗》和《登楼赋》。后期追随曹操,忧患意识减少而功名意识增多,并与对曹操的赞颂融为一体,如《从军诗》,这类诗作气势磅礴,意兴高扬,节奏轻快、文辞流畅,但意义不大。另外还有一些参加
曹丕、
曹植兄弟贵游活动的诗作,如《杂诗》,应景凑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