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史》,九年磨一著,从1989年开始动手撰著,到1998年全部出齐,经历了足足九年的时光。它力求真实详细地记述由远古到当代
陕西省地区、陕西人民行进的历程。书共14卷,300余万字。分为通史卷和专史卷两部分。通史卷共9卷,按历史朝代断代分为原始社会卷(第1卷)、
西周卷(第2卷)、
秦汉卷(第3卷)、
魏晋南北朝卷(第4卷)、隋唐卷(第5卷)、宋元卷(第6卷)、明清卷(第7卷)、民国卷(第8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第9卷)。专史卷共5卷,革命根据地卷(第10卷)、经济卷(第11卷)、
历史地理学卷(第12卷)、民族卷(第13卷)、思想卷(第14卷)。
通史简介
《陕西通史》,九年磨一著,从1989年开始动手撰著,到1998年全部出齐,经历了足足九年的时光。它是在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关怀支持下,由编委员会直接主持,数十名专家学者通力合作、辛勤劳作的结晶。撰著《陕西通史》
是历史的首创。
现在成书的《陕西通史》是陕西历史的实录,力求真实详细地记述由远古到当代陕西地区、陕西人民行进的历程。
按专史性质分为革命根据地卷(第10卷)、经济卷(第11卷)、
历史地理学卷(第12卷)、民族卷(第13卷)、思想卷(第14卷)。
14卷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合起来,贯通古今,是陕西历史的一幅长卷,是一部全面、详细、系统的地方大型通史。分开来,各分卷也自成系统,是各该断代时期的
陕西省断代历史;5个专史卷则是各具特色的专门史。
通史编写
本书的内部结构主体是章节,节下设目与否不限,各卷依需要而定;设目者目题不加序号,只标以黑体。全书有一总序,总述编书主旨,加于各卷之首。每卷开卷有一绪论,提纲挈领总述本卷要旨。卷末有一大事年表,备列全卷所述大事。书中配有地图和插图。另有一些彩色图版,为读者提供了阅读史书的感观形象。目录备有中文、英文两种,便于国际文化交流。
本书的地域范围以现今的省域为准但又不死板拘泥。
陕西省现今的省域是后世很晚才形成的。历史上的
渭河平原东大门是函谷关,还有新函谷关,并不是现今的
潼关县。
秦汉以来,
秦岭以南一直同
四川省、湖北、
河南省有关,自元代设立行省起,才同关中、陕北并到一起。而元明时代的陕西行省却又辖及
甘肃省、宁夏;直到清康熙时甘肃另
中国建设银行省,陕西省的辖区才最后形成今日这样的状况。本书的历史叙述中,既考虑到今日的的地域范围,不能把甘肃等省的历史多写进来,又不能忽略了秦岭以南以及陕北的早期历史。对于涉及邻省以及省外的历史事件也都做了必要的叙述。
本书作为地方通史注意了地方特色。
陕西省是千年古都所在地,在这些时期,陕西的历史许多是同中国通史相重合的,这就给撰写这些时期的陕西地方历史增添了难度,弄不好就是只见全国不见陕西。编著者从一开始注意到了这点,确定了突出陕西地方性的原则,要既反映陕西在当时全国历史的地位,又是以陕西的史事为主。全国的事件要写出它在陕西的表现。这点尤其在盛世王朝的《秦汉卷》《隋唐卷》都处理得比较成功。
本书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指导,全书保持学术观点的一致性。它既注意学术性,又在可读性上下功夫,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
编写陕西通史无先例可循,史料分散,编写者把读各种专著、正史之外,又把梳档案方志,凭借多年积累,又经八九年辛勤耕耘,使现在的成书史实详富,挖掘深广,规模宏伟,堪足传世。
主编之语
撰著《陕西通史》是历史的首创。明清以来陕西修过几次《
陕西通志》,近些年省上也正在修撰新的《陕西通志》,但却从未有过《陕西通史》。这是
陕西省文化史的一大缺憾。
在我们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缺憾是应予补上的。
陕西的历史是应该着重写的。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之一,是人民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之一。百万年前的
蓝田人已报导了陕西古人类活动的足迹,西安半坡向我们提供了
新石器时代氏族社会的全景,临潼姜寨遗址、
宝鸡市地区数百处仰韶文化遗存,以及陕北仰韶文化遗存,都证明新石器时代6000年前陕西具有农耕这个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肇始的物质基础。
渭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其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我国文化最早的证实,如出自
半坡遗址的农渔工具、谷物与菜种;最早的陶窑、炊具、陶文、土木建筑;出自
姜寨遗址的
黄铜片、石砚等绘画工具;出自何家湾的骨雕人头像;出自
周原遗址的八卦符号微雕等。这些实物也印证了关于
炎帝黄帝的传说。
我想特别着重指出的是,这部书是数十位
历史学研究工作者的集体创作,他们辛勤耕耘,对稿件作了反复修改、订正,体现了严谨的学风。而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为这部书的写作、修订、校对、出版等,付出了巨大劳动;他们对书稿多次修订、校正。我为主编之一,谨向读者推荐这部书,同时向参加这部书写作和编辑工作的同行们表示深切的感谢。我们希望读者朋友能将宝贵的阅读意见告诉我们。
关于陕西
公元前12世纪末,进入稳定的农耕时期后,陕西渭水流域成为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先后有13个王朝在
长安或长安附近建都。
西周都镐268年;秦都咸阳145年;
西汉都长安208年;
新朝都
长安15年;
东汉献帝都长安6年;西晋惠帝、帝都长安7年;
前赵都长安10年;
前秦都长安35年;后
秦都区长安32年;
西魏都长安23年;
北周都长安25年;隋都长安26年;唐都长安266年。
又有两个农民政权
黄巢的齐政权都长安4年、
李自成的
大顺都长安2年。共计1072年。另外还有
西夏都于陕北靖边。周的崛起、秦的强大、汉的兴盛、唐的繁荣都是以
陕西省为起点的。辉煌的周秦汉唐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骄做,更是陕西历史的骄傲。
商朝时期,西陲的周人努力学习殷商文化,又后来居上大大超过殷商文化。春秋时期,天下纷争,秦人迅速崛起,创立
秦国文化,横扫六合,无敌于天下。汉承秦制,汉文化更加成熟。汉代的
关中成为全国最先进的地区,在世界上也居领先地位。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
长安成为开放性的世界大都会。当时同唐交往的有70多国,长安城里,外国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留学僧、留学生人数众多。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也是
陕西省古代史册上值得自豪的一页。唐代以后,宋元明清时代,陕西失去了全国中心的地位,但仍是中央政权控制
西北、毂西南的统治重心,在政治军事方面的作用大于经济方面的作用。近代的中国,灾难深重。百年耻辱,百年抗争,百年苦难,百年救亡,陕西人民活跃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可歌可泣。陕西的先进人士积极投身于变法维新运动;陕西率先响应辛亥武昌起义;陕西游学京、津、沪、汉的青年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中坚;陕西较早的传播了
马克思主义,为后来成为革命大本营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特别是
延安市13年,陕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总指挥部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陕西人民和陕西的革命志士仁人在这一时期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陕西人民的光荣。新中国时代
陕西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省变成了我国内陆的一个既有古代文化风貌,又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兴工业基地。现在陕西正沿着
改革开放的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消灭贫困,向普遍小康迈进。
书籍相关
《陕西通史》
常务主编:张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