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桥(Wenhui Bridge)是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境内连接
城中区与
鱼峰区的过江通道,是广西第一座中承式
钢管混凝土桥。文慧桥位于柳江水道之上,为柳州市区中部与东南部的城市主干道路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传
元和年间,一代文豪
柳宗元出任柳州
刺史,因施政得道,在当时赢得了柳州民众的信赖,柳州人民为了纪念他,便以他的
谥号“文惠”来命名这座桥。文惠桥始建于1993年,于1994年12月30日建成通车。2010年1月,文慧桥进行改造扩增工程。2013年,文慧桥完成改造扩建并通车运营。文惠桥南起屏山大道,上跨柳江水道,北至中山东路,全线长1072.98米,主桥全长483.4米,桥面为
双向四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
文惠桥作为广西新老城区过江主干道,是
柳州市形象工程之一,也是柳州市经济腾飞和美好生活的体现。
2013年6月9日,文惠桥全封闭,进行涂装工程;同年8月21日,文惠桥改扩建工程竣工通车,实施
双向四车道运营。
文惠桥位于
柳州市市区中部、柳江水道河曲的顶端,是柳州市区中东南的城市主干道路的组成部分之一;该桥南起荣君北路,上跨柳江水道,北至
文惠路,距上游
柳江大桥770米。
柳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自然山水格局极具特色,设计者结合
柳江区两岸风光、
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要求,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在文惠桥的桥型上选择了
拱桥,并在该桥的色彩上选择了“中国红“”,使得该桥形如
彩虹一般,悬挂在美丽的山水画之间。
文惠桥是一座三孔净跨中承式拱桥,两个边跨两跨上承式空腹拱拱桥,拱肋的断面为两根哑铃型钢管混凝土,南北引桥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力T梁;桥面采用纵横梁体系,由钢横梁、加劲纵梁组成,横梁上铺设混凝土
空心板。
系杆采用挤包双层大节距低
应力扭绞型拉索。
文惠桥线路长10 72.98米,全桥长587.4米,主桥长483.4米,宽31.5米,南岸引道长351.584米,北岸引道长136.956米,桥址区江面宽约450米;钢筋混凝土上承式拱肋长67.7米,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肋共计3个,长116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长30米。钢丝标准强度1670千帕,全桥拱肋共27对吊杆,其中心间距为48厘米。承台高3.5米,每个承台下接8根桩径2米的
桩基础,墩顶设计3.5米高拱座。三跨拱肋约1154吨,桥面系钢梁1672吨,边跨钢横梁163吨,边跨钢横梁163吨。
截至2013年5月28日,文惠桥实施双向通车。桥北侧的
文惠路,因条件有限,难有拓宽空间,维持现状,而桥北侧有一
匝道通往
东台路,考虑到分流能力,东台路将拓宽,延伸至滨江路;桥南侧,引桥部分将向驾鹤小桃源一侧扩展,届时桥南的荣军路北段将拓宽成双向6车道,增强车辆通行能力。
文惠桥改造工程采用了沉井施工技术;沉井是地下工程和深基础的一种施工方法,也是深基础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将位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基础,现在地面上制作形成井状结构,然后在井下挖土,借助井体自重而逐步下沉,下沉至设计
标高后进行封底,构筑井内底板、梁、顶板等构件,最终形成一个地下建筑物或建筑物基础。
文惠桥作为新老城区交通联络的主干道,是
柳州市形象工程之一,其加宽工程方案完全服从旧桥景观,保留了原桥的整体效果,造型别致新颖,将桥梁的结构与功能、造型与艺术、景观与环境有机结合,其建设成为柳州市经济腾飞的象征。(《
山西建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