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于
黑麦、小麦或
雀麦等16属22种
禾本科的子房内。子房中的
菌丝经缩水后,形成露出子房外、形如动物角状的菌核,故名。菌核稍弯,是一略具3条纯棱的圆柱体,两端渐尖,有多条纵槽,色暗紫色或暗棕红色。菌核经休眠后,遇环境适宜即萌出几至十几根柄细长、弯曲的红色或灰白色子座,其头部圆形,直径1~2mm,外有一层排列整齐的瓶状
子囊壳,孔口向外,内有长圆柱形子囊。每囊产8个线形
子囊孢子。春夏季节,子囊孢子借昆虫或风传至正在开花的
宿主柱头上,萌出菌丝,经
花柱入子房,再蔓延至子房外。在菌核成熟前,在圆柱形、短而排列紧密的
分生孢子梗上产圆形、透明、单细胞的分生孢子,半伴有蜜汁状分泌物于子房外,吸引昆虫反复传播。
故
麦角菌是牧草的重要
病原菌。麦角内含12种麦角碱,人畜误食后会引起中毒或流产。已被妇产科用于
子宫收缩和止血药。已能在
发酵罐中大规模培养麦角菌并提取
有效成分。代表种为紫麦角菌(C. purpu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