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马乡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辖乡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旦马乡旦马为藏族部落名称,旦马乡位于天祝县西北部,东北靠武威市,西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南与祁连县、毛藏毗邻,西南接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距县200公里,区域面积739.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旦马乡户籍人口为3256人。全乡7个行政村,大水村、横路村、康路村、白羊圈村、土塔村、细水河村、细水村,29个村民小级,有农牧民861户3662人,居住着汉、藏、土3个民族,主要从事以牧为主的农牧业生产。
旦马乡名称因旦马为藏族部落名称,藏语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明正统三年(1438年),为古浪县守御千户所辖。1981年12月,划归天祝藏族自治县。1983年5月,撤销公社、牧场,设旦马、土塔、沙马乡,属祁连区。1985年10月,为旦马乡。截至2020年6月,旦马乡辖7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横路村
历史沿革
元代时期,旦马乡境域为西凉府所辖。
明正统三年(1438年),为古浪守御千户所辖。
清代时期,由凉州卫管辖。
1950年5月,为天祝自治区第五分乡。
1952年12月,为旦马乡、沙马乡,属第五区。
1958年12月,属祁连公社。
1959年2月,划给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同年8月,又划归天祝藏族自治县
1962年7月,分为旦马、细水、沙马公社和旦马牧场。
1968年10月,3公社合并为旦马公社。
1971年12月,划入武威市
1981年12月,又划归天祝藏族自治县。
1983年5月,撤销公社、牧场,设旦马、土塔、沙马乡,属祁连区。
1985年10月,为旦马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旦马乡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部,东靠凉州区南营乡,南与祁连县毛藏乡毗邻,西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西南接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仙米乡,北靠凉州区西营镇。区域面积739.8平方千米。乡政府驻横路村,距县城171千米。
地形地貌
旦马乡地势西南高,东北第二地形为北西南三面群山蜿蜒相连,内翼山势走向纵横交错,中间低凹,呈盆地状。主要大山有干沙鄂博、响水顶、黄草顶等。境内最高峰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乡西南端与毛藏乡交界处,海拔4874米;最低点白水河口,位于乡东南与凉州区交界处,海拔2140米。境内海拔在2126~4874米之间,主要山峰有大马鸡顶、大直沟达坂、干沙鄂博等。
气候
旦马乡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量较少,具有干旱、寒冷、多风等特征。年平均降水量为42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最高气温29.5℃,最低气温-27℃,年平均气温1.7℃,年日照时数2450小时,年蒸发量380毫米,无霜期135天,冻结期为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份,最大冻结深度1.7米。
水文
旦马乡境内属石羊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细水河、大水河、响水河、土塔河、白水河。境内河道长约21千米,为季节河
自然灾害
旦马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霜冻、蝗虫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2年6月7日,旦马乡7个村均不同程度受灾,尤其细水、细水河、大水3个村较为严重,造成1600亩庄稼被淹,1600余头(只)大小牲畜被洪水冲走,河道沿岸公路、桥梁、树、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均被毁坏,直接经济损失370万元。
自然资源
旦马乡境内磁道资源比较丰富,其中稀土、煤、重晶石萤石的储量较大,具有很大开发利用潜力。。其他自然资源中,野生动物有狼、狐、兔、蓝马鸡、雉、鹰、鹿等;野生中药材有秦艽疏叶当归、大黄、防风等;林木主要有云杉、柏、桦和杨属等。矿产资源有铜、铁、铝、锌、煤、萤石、重晶石、大理石和稀土等20多种。中药材有羌活、秦艽、大黄等。有各类牲畜19712头(只),以绵羊、山羊、野牦牛为主。
全乡总面积739.8平方公里,其中草原70.68万亩,森林10.54万亩,耕地1.74万亩。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旦马乡辖7个行政村:大水、横路、康路、白羊圈、土塔、细水河、细水;下设2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旦马乡辖7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横路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旦马乡辖区总人口384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8人,城镇化率为3.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516人,占88.2%;有藏1个少数民族,共324人,占11.8%。2011年,人口出生率3.13‰,人口死亡率2.61‰,人口自然增长率0.52‰。
截至2018年末,旦马乡户籍人口为325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旦马乡财政总收入816万元。其中补助收入258万元,专款收入189万元,惠农资金收入369万元。财政支出771万元,其中一般财政支出259万元,专款支出143万元,惠农资金支出36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32元。
农业
旦马以农牧业发民为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豌豆、阳芋、胡麻等。畜牧业发民规模不断壮大,科学养殖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底,牲畜存栏19712头(只),其中大畜1637头,绵羊11238只,山羊6837只。经济总收入达598.5万元,人均纯收入869元,其中农业经济收入62万元
2011年末,旦马乡农业总产值1467万元。旦马乡有耕地面积1.7万亩,人均4.5亩,以山旱地为主。草原面积70万亩。森林面积27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2011年末,生产粮食1642吨,其中小麦713吨。经济作物以油菜籽、高原夏菜为主。蔬菜种植面积2022亩,产量3251吨。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牛饲养量0.5万头,年末存栏0.4万头;羊饲养量9.8万只,年末存栏7.1万只;生猪饲养量0.1万头,年末存栏8000头;家禽年饲养量1.2万羽。畜牧业总产值960万元,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的62%。
工业
旦马乡以发展乡镇企业为主。2011年末,乡镇企业增加值705万元,乡镇工业增加值376万元。
商业
2011年末,旦马乡有商业网点15个,从业人员42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95.8万元,比上年增长4.6%。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20万元。
交通
旦马乡有152县道经过境内。
文化
旦马乡虽然山大沟深,但每到夏天,这里却山清水秀。山岭起伏,林海茫茫。大水草滩是旦马境内风光秀丽的一道风景。在那松柏挺拔、四季常青、绿野无垠、牛羊好似珍珠洒落在翠的屏障上,一片苍茫大地的景观尽收眼底。坐落在那里的旦马乡上寺寺院,信教群众络绎不绝。干沙鄂博坐落在旦马乡的西北部,海拔4491米,在炎热的夏季有"山头白雪山底花"的神美景观。坐落在细沙河上游的七个鄂博直插云霄,雄伟壮丽,美不胜收。在埋葬章嘉·若贝多杰若贝多杰活佛胎胞的地方长出的"章嘉一棵柏",三百多年独立在此地,又给这里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每当初一、初八、十五前来参拜的信教群众络绎不绝。
地名由来
旦马为藏族部落名称,藏语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古迹
有藏传佛教寺院大水上寺、大水下寺遗址及细沙河上游的章嘉一棵柏。
社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旦马乡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7个,各类图书室8个,藏书2万余册。
2011年末,旦马乡有广播电视站1个,7个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目标,广播电视覆盖率95%,有中国中央电视台1—5套、甘肃省武威电视台在本地落户。
2011年末,旦马乡有学校体育操场1个,1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旦马乡有小学3所,在校生239人,专任教师4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即旦马初级中学,在校生181人,专任教师2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旦马乡有农业技术人员5人,畜牧技术人员4人,农民技术员9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旦马乡有乡卫生所1个,有卫生技术人员6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卫生护理员3人。病床12张。村医疗卫生所7个,医护人员7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371人,参合率95.4%。
社会保障
2011年,旦马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户,人数2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74户,人数1289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0人。民政部门医疗救助238人次,支出25万元,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84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133人,参保率98%。
发展状况
今后发民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农牧民增收这一目标,主攻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两个重点,实施科技兴农、异地脱贫和生态建设三大战略,在种草养畜调结构、移民搬迁减压力、劳务输出增收入上狠抓落实,力求农牧业生产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建设、支柱产业发民和农牧民生活有新的突破。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业
交通
文化
地名由来
古迹
社会
文体事业
教育事业
科学技术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发展状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