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勃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
李红勃,男,1976年出生,陕西省长安区人,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主任。
1999,李红勃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2002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李红勃到挪威卑尔根大学当访问学者。2015年,他到美国东北大学当访问学者。两年后,他又到香港中文大学当访问学者。2019年3月,李红勃参与了由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研究与教育基金等共同主办的“新时代地方立法会的特征与实践创新”研讨会暨山西省法学会地方立法研讨会成立大会。2021年,李红勃表示检察机关“在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中承上启下”“是唯一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全过程的政法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要求,在履行好未成年人保护这份重任上,检察机关责无旁贷。2024年3月,门决策论坛第130期“司法如何贴近人民”,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举行,李红勃进行了主题发言。李红勃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人权法、教育法。
李红勃曾在《中国法学》《法学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信访》、教材《简明法理学》、译著《法律的成长》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法学会年度重点项目。他还曾获中国外交部第六届优秀青年称号、北京市第七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法学会第十届青年法学论坛三等奖、北京市第二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李红勃于1976年出生。1999,他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他获得中国外交部第六届优秀青年称号。
职业经历
2010年,李红勃到挪威卑尔根大学当访问学者。2012年,他获得北京市第七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他到美国东北大学当访问学者。同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十届青年法学论坛三等奖。2017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当访问学者。次年,获得北京市第二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2019年3月,由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研究与教育基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的“新时代地方立法会的特征与实践创新”研讨会暨山西省法学会地方立法研讨会成立大会在山西财经大学坞城校区修德楼一层报告厅举行。李红勃参与了会议。
2020年,针对一个4个月大的女婴被扔下楼,此后女童妈妈被诊断为精神异常、父亲拒绝将坠楼女婴送往医院治疗等事件,李红勃表示,“孩子爸爸是她的第一责任人,因为妈妈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监护既是权利更是义务和责任,所以孩子爸爸必须要把自己的责任承担好。”2021年,李红勃表示检察机关“在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中承上启下”“是唯一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全过程的政法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要求,在履行好未成年人保护这份千钧重任上,检察机关责无旁贷。2023年,就四川成都崇州市的“恶犬咬人”事件,李红勃发表了对养狗的看法。次年3月,蓟门决策论坛第130期“司法如何贴近人民”,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举行,李红勃进行了主题发言。
学术成就
李红勃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人权法、教育法。李红勃曾在《中国法学》《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中国法律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信访》、教材《简明法理学》、译著《法律的成长》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法学会年度重点项目。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论文作品
以上选取部分,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李红勃、赵宏罗翔陈碧都是中国政法大学的老师,也是相交多年的老友。年轻时,他们一起学法律、喝酒、聊天,中年时一起写法律评论,参与社会现实,向普通人普及法律知识。四人所学领域不同,经常切磋法律意见,时常争吵。也会合作写稿,为对方细心地拟标题、挑错字。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10日,邯郸市一名13岁的初中生被三名同学杀害并埋尸,该案引发巨大的舆论关注,也在一个由李红勃等四名法学教授组成的微信群里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14岁这一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合理。群里分裂成了两派。两位男士——罗翔和李红勃——对犯罪嫌疑人展现出了一种更加严厉的态度。群里的两位女士——陈碧赵宏——不同意这种观点。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职业经历
学术成就
书籍作品
论文作品
个人生活
社会任职
所获荣誉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