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生态诗学
盛唐生态诗学
《盛唐生态诗学》是南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志清教授的最新力作,填补了生态诗歌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本书主要讲述了王维和盛唐山水诗的研究,试图运用生态学的观点,以生态的系统观和生态的价值观,对盛唐山水诗群落形成的诸要素进行综合考察。旨在揭示盛唐山水诗群落的生态背景及其生态关系,解开盛唐出现山水诗高潮的“谜底”,更深刻地涉及了文学发生的许多本质性问题。作者以社会的人文价值为基点,更注重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把思考的理论观点贴近生命本源和生命的存在。
正文
盛唐生态诗学
是由南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志清教授的最新力作。这本书填补了生态诗歌的空白,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王志清简介
王志清,南通人,1953年出生,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唐朝文学研究会王维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江苏分会副秘书长、世界华文诗人协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等。撰写了《纵横论王维》等5部专著,在30余种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50余篇,对盛唐诗歌和王维具有独特的研究,日本著名唐诗学者入谷仙介赞其“八宗兼学”;著名学者霍松林认为他的王维研究“探微抉奥,胜义纷呈。视角新颖论析精密,新意迭出”,具有“拓土开疆的意义”。其创作与理论曾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
内容介绍
文学和生态学有什么关系?研究唐诗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本书作者 另辟蹊径,
各方评论
著名辞赋家、当代骈文名家锡东刀客(锡东刀客)先生,读了《盛唐生态诗学》深感叹服,他认为“本书以崭新的观点,论述了生态对盛唐诗坛的影响,用优美的笔触解读了盛唐诗学在生态环境的影响,填补了生态诗学研究的空白。
著名辞赋作家,诗人蒋红岩对《盛唐生态诗学》也赞赏有加,他认为王志清教授治学严谨,近年来佳作不断,是一位极富学养的专家学者。
河南安阳诗词学会副会长读了王志清的盛唐生态诗学以后特乘兴赋诗以表谢意。
读《盛唐生态诗学》感怀
--兼谢王志清教授赠书高谊
刘臻仲
经年病榻慰红颜,吴客情痴最可怜。
清泪未干薛笺展,悼歌唱罢壮思轩。
前贤雅趣弄清韵,时俊雄才构巨篇。
诗论生态开蹊径,景析山水另抛砖。
庄子齐物梦化蝶,太白倜傥做谪仙
骚客旅屐喜山水,儒臣酣墨爱云烟。
思接风物多佳韵,神会自然得至诠。
大著煌煌光邺架,先生高谊驻心田。
本期目录
绪论 盛唐山水诗群落的生态阐释
一、“生态思维”的方法论意义
二、“生态思维”的研究思路及特性
三、人性与自然在生态意义上的本质对应性
第一章 自然环境的特优性与诗人山水因缘的依赖性
一、特殊优越的自然生态与诗人的因缘依赖
二、自然环境的人文化进程与山水诗群的归依自性
三、山水自然中的静美精神与诗人的归寂之态
第二章 城市的迅猛发展与精神家园的执著守望
一、盛唐城市化的形制与特点
二、全新生态与构筑精神家园的意义选择
三、“回家”的生命状态与价值指向
第三章 特殊的文化策略与文化的诗学性格
一、盛唐的取士观与特殊文化环境的形成
二、“进士文化”与诗人的特殊生活形态
三、特殊的文化环境与“以士取诗”的阅读期待
第四章 时代的接受期待与阅读的接受引领
一、文化政策与接受方向的规范
二、文化的整合与接受趣味的转移
三、唐人选唐诗与接受美学的引导
第五章 特殊的诗人群落与“派”的自发生态
一、“物以类聚”的自发生态
二、因缘聚散的“派”的联系
三、独特的“派”的生态要素与特征
第六章 盛唐诗人的名士情结与人格范型
一、盛唐诗人的“名士情结”
二、盛唐诗人的人格范型与定位
三、盛唐诗人的人格范型之成因及其比较分析
第七章 休闲的风气与别业的创作生态
一、别业的兴盛与新型的生活态度
二、时代的休闲特征乃别业普遍化的生态背景
三、别业题材与闲适主题
第八章 宇宙中心主义的自然生态观
一、重要的是对自然的认识
二、心“空”万物的自然态度
三、关键在于与自然山水结成什么样的关系
第九章 生态本位的盛唐诗美观
一、“美在自美”的生态审美观
二、盛唐“美在自美”美学的哲学背景
三、“物皆自得”的山水诗美学形态
第十章 自性皈依的精神自觉
一、禅宗的自性皈依与盛唐的人性奋扬
二、禅宗的“自性”理性与山水诗的“境界”形态
三、佛禅文化的流布与语言、思维的失范
第十一章“兴现物象原样”的语言策略
一、名词并置复叠的语言新秩序
二、盛唐语言意识的觉醒与当时的语言水平
三、语言策略所引起的艺术形态及效应
第十二章 盛唐山水诗群落的个案研究
一、沈、宋的流贬与盛唐山水诗的开篇
二、“王维模式”的内容特征及其文化意义
三、孟浩然诗的特定意象及特定思想内涵
四、刘长卿山水诗的盛唐面目
后记 生态关联的研究视野和价值观念
一、本书讨论的两个内涵之界定
二、本书运用生态思维研究的意义
三、本书的框架及前期研究概况
四、本书作者研究的作风与短长
五、尾声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正文
盛唐生态诗学
王志清简介
内容介绍
各方评论
本期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