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竹(
学名:Drepanostachyum scandens),也被称为
悬竹属 scandens,是
禾本科镰序竹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中国
赤水市县,生长在海拔260-320米的陡坡上。IUCN《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将爬竹定为极危种。爬竹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主要
植被之一,竹材可做编织和
造纸原料。
藤本状竹类。竿长可达10米或更长;节间长30厘米左右,径粗8毫米,外面具稍隆起的细线状纵肋,纵肋间被微毛,竿壁厚2.5毫米;环具箨鞘基部残存物,后者呈扣覆的浅盘状;竿每节分多枝,主枝较显著,甚至能替代主竿,横向伸出攀援它物或下垂或沿地面铺展,侧枝纤细,枝群常在竿梢各节作轮生。
箨鞘迟落乃至宿存,薄革质,鲜
时带紫红色,呈长三角形,鞘口宽仅4-7毫米,背部在纵肋间被有白色疣基短刺毛,鞘缘上部密生长柔毛而呈流苏状;箨耳微小,生有易落的毛;箨舌发达,高约5毫米,截平头,上缘齿裂并具长约5毫米的纤毛;箨片外翻,
披针形,易自箨鞘脱离。末级小枝具3-5叶;
叶鞘长4.5厘米,外缘生纤毛;叶耳存在,其上生有放射状伸展的繸毛;
叶舌发达;叶片质薄,披针形,长13-20厘米,宽7-22毫米,小横脉不明显。
花序未见。笋期8-9月。
采集饱满的爬竹种子,含水率约为17.8%,种子千粒重约为18克。圃地整好地后,按每亩施入复合肥25
千克作底肥,然后打箱作床,床面宽1.2米,进行宽幅条播,播前、种子分为两组,即带壳和去壳种子,均用0.5%的
高锰酸钾液浸种3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爬竹种子形状似燕麦,播后盖细土1厘米,盖稻草保湿。不壳种子7天开始发芽,第12天开始出土,发芽持续时间4天;带壳种子15天开始发芽,发芽持续时间8天,出苗整齐度后者较前者差,出苗率为95.7%。
爬竹种子纯度低,但发芽率高,母本苗从发芽开始到生长停止,约需90天时间。52天后移栽,株行距15厘米×30厘米,施
氮肥一次。人工苗较天然苗生长快,
分蘖苗量多,分蘖苗的最佳时期是6月,最适宜分蘖的气温是20-24℃。
组培材料:以爬竹半木质化枝条上的休眠芽为外植体,对外植体消毒处理方法、诱导基本
培养基和激素组合进行了筛选试验。试验得出爬竹侧芽适宜的消毒方法为
75%酒精1分钟后0.1%
氯化汞,8-10分钟;最适的诱导基本培养基为3/5MS;最适的6-BA浓度为2毫克/升。
培养基:MS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含量对爬竹侧芽的萌芽率影响显著。爬竹侧芽在1/2MS上的萌芽率达到了83.29%,而在MS仅有39.96%,差异极显著。其中MS上的萌芽率与之前报道的萌芽率约30%相符。在优良芽率方面,1/2MS基本
培养基也极显著优于MS,说明低浓度的大量元素更适宜爬竹侧芽的萌发。优化对比得出爬竹侧芽萌发适宜的基本培养基为3/5MS,比其他
丛生竹种对MS大量元素的需求更低。
6-BA浓度的变化对爬竹侧芽的萌发率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对优良芽率却产生了极显著差异。当6-BA浓度由2毫克/升逐步上升到6毫克/升时,优良芽率由53.5%降为了19.98%,呈极显著减小,说明过高浓度的
细胞分裂素对爬竹侧芽的萌发生长产生了毒害作用。爬竹侧芽在相同
培养基1/2MS+2毫克/升6-BA+0.1毫克/升NAA上的萌芽率差异较大,分别为83.29%、76.65%和92.54%,这可能是由于外植体取材的时间不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