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核电站(“七二八”工程,英文名字:Qinshan Nuclear Power Plant),中国大陆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位于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秦山。
1985年3月20日,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30万千瓦级
压水堆核电站在浙江省海盐县的秦山开工建设,开创了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和
中核集团发展的新纪元。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并网发电,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
核电站的国家。此外,秦山核电基地二期工程、三期工程以及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建成。先后掌握了10万、30万、6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2021年9月3日,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要求,经国家核安全局批准,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运行许可证获准延续,有效期至2041年7月30日。
核电的优势是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符合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将助力中国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截至2023年2月,秦山核电累计安全发电超7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
二氧化碳7亿吨,
植树造林471个
西湖;连续安全运行超过150堆·年,近3年22台次机组
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满分,并列世界第一,运行业绩稳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24年4月20日13时48分,秦山核电站工作人员将碳-14靶件从秦山核电
重水堆机组中成功抽出。这是中国首次利用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
同位素,彻底破解国内碳-14同位素依赖进口的难题。
历史沿革
建造历程
1970年2月初,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在听取上海市关于解决战备电源问题汇报后说: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核电。同年2月8日,上海市研究部署了
核电站的建设工作。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被命名为“七二八”工程。
1985年3月20日,怀揣“掌握技术、锻炼队伍、总结经验、为我国发展核电打基础”的初衷,“七二八”工程选址秦山开工建设。
华东电力设计院从1970年“七二八”工程成立开始,全程参与了秦山核电一期工程的选址、可行性研究、设计、建造、调试及运行全过程,承担了常规岛及其BOP部分的设计工作。
1981年11月,秦山核电站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1985年3月,反应堆主厂房开工,30万千瓦核电机组采用了效率高、安全性好、造价低的压水型反应堆。
1991年12月15日0时15分,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那一刻,在主控室的欢呼沸腾中,中国大陆结束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也是中国和平利用
核能的重大突破,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
核电站的国家。
扩建历程
秦山核电基地二期工程、三期工程以及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建成。先后掌握了10万、30万、6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并身全球先进核电技术行列。秦山核电从“零的突破”到WANO(
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排名世界第一。
2012年4月8日,
中核集团宣布,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4号机组比计划提前60天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至此,我国“十一五”期间首个开工的核电工程——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即秦山核电二期3、4号机组)全面建成投产。
截至2021年,秦山核电共有9台运行机组,总装机容量为66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20亿千瓦时,是中国目前已建成的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2022年3月13日凌晨,秦山核电秦二厂2号机组成功并入
华东电网有限公司。
截至2023年2月,秦山核电累计安全发电超7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
二氧化碳7亿吨,
植树造林471个
西湖;连续安全运行超过150堆·年,近3年22台次机组
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满分,并列世界第一,运行业绩稳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2024年4月20日13时48分,秦山核电站工作人员将碳-14靶件从秦山核电
重水堆机组中成功抽出。这是中国首次利用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
同位素,彻底破解国内碳-14同位素依赖进口的难题。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秦山核电站选址于
浙江省杭州湾畔
海盐县秦山北麓,是由于运输、水源等较为方便。
水文情况
秦山核电站厂址位于
杭州湾北岸,西侧紧邻长山河,属
钱塘江的口外海滨部分,该区域海水起主导作用,江流作用微弱。在地理形态上杭州湾的漏斗状十分明显。由于断面的束狭,
涨潮时能量集聚,导致潮流作用强劲,
潮差大,挟沙能力强,泥沙运移非常强烈,使杭州湾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强
潮汐河口,具有十分良好的稀释、扩散条件。
厂址位于杭州湾以北与太湖之间,属
长江三角洲的一部分,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河网交错,地下水位高。在
嘉兴市和
嘉善县北部,多湖荡,海拔多在 2m 以下,而钱塘江和
杭州湾沿岸
临平区以南地面较高,海拔 5~6m,海盐和
平湖市沿江水网变稀,地面
高程多在海拔 3m 以上。
水系主要包括
京杭大运河水系和
上塘河水系。
气象条件
秦山核电站所在区域属于中亚热带气候,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最明显的特征是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雨量集中在夏季。该地区气温适中,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湿润多雨,但变率稍大。春、秋、冬三季常有冷空气侵袭,特别是冬季当有强烈寒潮南下时潮湿寒冷。盛夏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天气炎热,并可受台风等低纬度天气系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6-9 月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汛期,暴雨和洪涝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设施设备
综述
秦山核电站由反应堆、综合库、车库、水厂、污水厂、消防等组成。
核电设备
秦山核电站主控室是一幢宽敞的大房子,是核电站的中枢神经。主控室灯光明亮柔和。反应堆是
核电站的心脏。堆外有三层保护屏障,符合相关标准。在主控室与反应堆之间,是一幢长达五六十米的汽轮机房。此外,秦山核电的重水堆机组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可生产钴-60的核电机组。
安全设施
秦山核电站有三道完整的屏障,三废排放控制有效。放射性物质年排放总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限值,达到国际同类核电站的先进水平。秦山核电站反应堆部分为了防止核辐射,设有三道防护:安全壳、压力壳、核心部分。
价值与意义
社会价值
秦山核电站围绕发展目标,精准聚焦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培养了一批批技艺高超、技能精湛、专业严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核电建设“大国工匠”。
中核集团走的是自主创新之路,我国的核电研发从秦山核电站30万千瓦起步,引进了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核电技术,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吸收和再创新。
工业价值
秦山一期实现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被誉为“国之光荣”“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从这里起步”;秦山二期实施践行了“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家战略,实现了6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装备国产化重大跨越。秦山三期实现中核集团核电建设运行管理与国际接轨,被誉为“中加合作的成功典范”;方家山实现
中核集团“自主三十万到百万的跨越”。
生态价值
秦山核电也与海盐携手开启
核能综合利用新征程,积极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和“
美丽中国”建设。
2022年底,海盐核能工业供热示范项目正式投运。这是秦山核电和
海盐县在核能综合利用方面的又一次突破,为工业产业园区
清洁能源替代提供了新方案。
2021年12月3日,由海盐县与秦山核电共同投资的核能供暖示范工程项目第一阶段投入运营,主城区3个生活小区实现核能集中供暖。计划到2025年,核能供热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覆盖海盐县主城区等。从居民的生活供热推广到工业、商业、办公场所的供热,
核能供热将走进千家万户。
2021年2月15日,中国自主设计、建造、调试、运营的首座
核电站——秦山核电,迎来安全发电3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秦山核电累计发电超69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
二氧化碳6.53亿吨。
重要影响
人员培养
“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秦山核电站建设时期正值
改革开放初期,核电的体系和制度建设、培训工作都是第一次开展。经过3年多的国内外培训,1991年秦山核电首批反应堆操纵员共35人通过考试取得执照,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批核电操纵员、我国核电发展的中坚力量。
2004年,秦山核电建立国内核电运营领域唯一的国家核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站。2019年,根据国家政策要求,该站承担了
核反应堆运行值班员、核反应堆控制保护检修工、核反应堆核级机械设备检修工、辐射防护工、
放射性废物处理工、核设备
无损检测工等6个核特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参与秦山核电站建设的中科院院士
欧阳予和工程院院士
叶奇蓁;全国劳模田庆红;被授予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的姚建远班组;被誉为“工人院士”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何少华;全国技术能手
王浩钧……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了爱国精神,并持续赋予其新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
截至2023年2月,秦山核电已成为我国核电人才的摇篮,共拥有运行、维修等专业技术人才3500余人,累计对外输送各类人才2500余人。
国家名片
秦山核电站也为中国核电事业掌握技术、锻炼队伍、总结经验打好了基础。如今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成为国家名片,走向世界,为中国核电的自立自强,从跟跑到领跑,立下了汗马功劳。核电的优势是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符合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将助力中国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3年2月2日,
巴基斯坦举办
卡拉奇核电站3号机组落成仪式,标志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出口到巴基斯坦的首个项目全面建成。秦山核电作为海外“华龙一号”的联合调试与试运行管理方,抽调31批次189人次先后奔赴现场,完成570项调试试验任务和机组试运行管理工作,为机组顺利移交作出了贡献。
相关事件
2024年4月20日13时48分,秦山核电站工作人员将碳-14靶件从秦山核电重水堆机组中成功抽出。这是中国首次利用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
同位素,彻底破解国内碳-14同位素依赖进口的难题。碳-14同位素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和科研价值,主要用于
幽门螺杆菌检测、药代动力学研究、β射线
环境监测系统等。此前,中国医用同位素的生产能力十分有限,-99、碘-125、-177等用量大的医用同位素全部依赖进口,碳-14等少部分同位素虽然实现了国产化,但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本次碳-14靶件完成出堆后,经后端处理后计划于2024年底开始向市场供货,将有力带动中国
同位素应用产业链发展。在本次碳-14靶件出堆期间,秦山核电还同步开展了堆顶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的安装和调试工作。该装置投入使用后,会具备大规模辐照生产镥-177、-90等同位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