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龙乡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下辖乡
三龙乡位于蛟潭区西南部,东与鹅湖区新平乡接壤,南与罗家桥乡、洪源乡相连,西与洪源乡毗连,北接黄坛乡、蛟潭乡。乡政府驻地三龙街,离市区13公里,距蛟潭20公里。
境域总面积101.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2922亩。下辖杨家、杨村、芦田、三龙、双蓬等5个村民委员会,56村民小组,共3483户,11466人(其中:农业人口9387人)均为汉族。三龙镇是浮梁县的重要陶瓷工业基地。三龙乡2008年撤乡设镇。
沿革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三龙乡,辖区地处来龙山南麓,东邻盘龙山,南与黄龙山相望,村前有谭,有“三龙戏水”之传说,因之得名为三龙。旧时,此地为浮梁县西区的一大集镇,是浮梁县至祁门县的必经之地。清代属浮梁县安西乡上芦田都、下芦田都,解放前为浮梁县第四区三龙乡。建国初乡建制未变,1952年分成三龙乡,杨家乡,芦田乡。1954年组成7个初级社,1956年合并为芦田、杨家、三龙3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高峰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为三龙公社,1966年易名为兴农公社,1968年复称三龙公社,1984年改名三龙乡,2008年更名为三龙镇
地理
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丘陵起伏,中部低丘河谷地带。最高处在西北部边缘的石灰坑,海拔432米,虎山155.8米。发源于鄱阳县表溪的支流,交叉经过乡境,万寿山小河在三龙村前汇入西河再入昌江
经济
境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利于工农业生产,1994年-2004年三龙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业增强、财政增长”这一总体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落实发展举措,在新的起点上乘势加力,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乡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乡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日渐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改革开放以来,三龙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免征了农来税、农特税,及时发放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户购买农机具补贴,加大了农业抉持力度,农业生产克服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受住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禽流行性感冒疫情的严峻考验,粮食生产“一扩两增”成效显著,优质稻、草莓、西瓜、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呈现喜人的发展势头,兴龙牌草莓享誉景德镇市内外,农业招商初见成效,呆瓜种植迅速崛起,已成为三龙乡特色农业种植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退耕还林式程初见成效,林业权改革深入开展,农民收入显著增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基础设施全方位展开,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必景支线、龙港、双蓬、凰峰、考甲等公路汕路改造相继竣工通车,“三大”(三龙-大石)公路,景德镇-鹰潭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共完成油路(水泥路)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农网改造顺利,充足电力遍及全乡,邮电通讯发展迅速,移动、联通、固话等通讯网络涵盖全境,完成了三龙新街小城镇建设总规和祥规编工作,新建楼房89栋,店面200余间,集式贸为一体的综合商贸雏形已基本形成,三龙新街顺利实施绿化、美化、亮化三大工程,统一安装了路灯44盏,新栽绿化树400余棵,新增绿化面积6000余平方米,小城镇面貌焕然一亲,人居环境进一步善。
进入21纪以后,三龙乡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农村税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稳妥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稳妥进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完善了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得到有效落实,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涌现了三龙中心小学等一批文明和先进个人,“科学教育兴农”战略成效显著,农技推广、农技服务深入千家万户,“两基”教育得到巩固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稳定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三五、四五”普法顺利开展,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安全生常抓不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深入开展,乡村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文化
历史人物,宋,王仲舒,字茂先,盘溪人,庆历壬午进士。历任推官、军判,官至太子中允,赐五品服。现盘溪村内“宋太子中允王仲舒公祠”门罩砧雕,祠内梁柱、础保留完好,雕饰丰富,是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三龙镇.博雅地名网.2022-06-04
三龙乡介绍.地名网.2016-08-01
目录
概述
沿革
地理
经济
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