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钩翅尺蛾
鳞翅目尺蛾科动物
大钩翅尺蛾属于鳞翅目尺蛾科,分布在中国的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贵州省,以及国外的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成虫体深灰褐色,前、后翅均有2条赤褐色波状线,前翅外缘有弧形内凹。幼虫第2至第7腹节各有一条点状白色横线,胸足3对,第6腹节腹足1对和尾足1对。雌蛾触角丝状,其腹腔内的卵为绿色,串珠状。主要危害作物是柑橘、荔枝、龙眼叶片。在闽南黑荆树基地林大面积发生,为害严重,盛发时株虫口达到百条至一千多条,虫株率达100%,幼树叶子被食尽,一片枯黄,濒临死亡。
主要危害作物
以幼虫为害柑橘叶片,亦为害荔枝、龙眼叶片。
形态特征
在柑园中,大钩翅尺蛾幼虫常被误为大造桥虫幼虫。其不同之处是,大造桥虫幼虫第二腹节背面有一对锥状的棕黄色较大瘤凸,第八腹节背面同样有一对较小的瘤凸。大钩翅尺蛾幼虫则没有。但大钩翅尺蛾幼虫第2至第7腹节各有一条点状白色横线。胸足3对,第6腹节腹足1对和尾足1对。成虫体深灰褐色,前、后翅均有2条赤褐色波状线从前缘伸向后缘,波状线内侧有赤褐色斑纹与波状线依存,前翅外缘有弧形内凹。雌蛾触角丝状,其腹腔内的卵为绿色,串珠状。
生活习性
成虫期
成虫多在傍晚至夜间羽化,19时至20时30分为羽化盛期,少数在16时左右羽化。羽化率和性比因世代而异,雌性比为0.47。成虫白天停息在枝干、叶背面或地被物上,交尾多在羽化后的第二天凌晨3~5时,交尾完成后雌虫产卵,多在19~22时;每雌产卵量平均592粒,最多为1102粒,最少为269粒。
卵期
卵经4~9天后孵化,孵化时间多在19~22时,孵化率为97.1%。未经交尾的雌虫所产的卵不会孵化。
幼虫期
幼虫多在19~22时孵出,初孵幼虫爬行迅速,受惊扰即吐丝下垂。幼虫共5龄,各龄幼虫历期因不同世代而异。幼虫一生平均可食叶重4000.8 mg,其中4~5龄幼虫平均取食量达3412.7 mg,占幼虫期总食量的85.3%。
蛹期
老熟幼虫吐丝下垂或经树干爬至地表,寻找适宜场所如松土层或土缝隙处慢慢钻入,吐丝咬碎土粒作蛹室化蛹。预蛹期2~3天。化蛹率因世代而异,平均超过90%。
防治方法
参照海南油桐尺蠖的防治方法:
1. 诱蛹或挖蛹。在老熟幼虫未入土前,用塑料薄膜铺设在主干周围,上面再铺湿度适中的松土6-10厘米,诱集幼虫在其中化蛹,再集中消灭。也可在蛹发生高峰期挖掘柑橘树主干周围60-70厘米,深度3厘米的表土,收集蛹带出园外处理。以越冬代和第一代蛹期挖掘最为有效。
2. 灯光诱杀成虫。成虫羽化期每公顷安装1只40瓦的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3. 刮除卵块。卵成堆产于树皮裂缝处或柑橘叶背,可收集卵块集中烧毁或埋掉。
4. 药剂防治。在一、二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喷药防治,药剂可用100亿个/克青虫菌(Bt)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阿维菌素欧洲尘螨清、灭虫丁、爱力螨克等)乳油3000-4000倍液、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加0.2%洗衣粉、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20%中西杀灭菊酯(戊菊)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甲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相关文献
- 夏声广,唐启义主编.柑橘病虫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 任伊森等编著.柑橘病虫害防治手册.北京: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 任伊森,蔡明段主编.柑橘病虫草害防治彩色图谱.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 陈福如主编.柑橘病虫害诊治图谱.福州市: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主要危害作物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成虫期
卵期
幼虫期
蛹期
防治方法
相关文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