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
东营市和
滨州市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
潍坊市北部
寒亭区、
寿光市、
昌邑市,德州
乐陵市、
庆云县,淄博
高青县和烟台
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2006年区内总人口983.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黄三角
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
简介
地理位置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以黄河历史
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包括
东营市、
滨州市两个市和潍坊北部
寒亭区、
寿光市、
昌邑市,德州
乐陵市、
庆云县,淄博
高青县,烟台
莱州市,共涉及6个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常住人口982.1万人,分别占全省的16.9%、10.4%,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72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63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51.9亿美元。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黄河三角洲已经具备了发展
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基础。
中原地区国务院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最后一个三角洲———“黄三角”在被提出21年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生态高效
其实,早在1988年,“黄三角”的开发
总体战略就首次被专家学者们提出。黄三角的最大亮点是没有走高耗能的发展模式,首次提出“生态高效”的增长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告诉南方都市报,黄河三角洲可以在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后发优势,发展
高效生态经济,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最具潜力
在我国三大三角洲中,黄河三角洲被誉为我国“最具有开发潜力的三角洲”。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肖金成告诉本报,我国最后一个开发的三角洲———“黄三角”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边城市的发展基础比较好,“黄三角”发展也就快。
沿海开发
从全国的高度来看,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
山东省这块国家战略的盲区已经扫除,我国沿海开发已经实现全覆盖。徐逢贤表示,我国沿海目前有滨海新区、
辽宁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长三角、江苏沿海经济区、珠三角、
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加上黄三角经济区,沿海开发从南至北已经连成一线。我国东北部沿海将成为高速发展的经济区,中国经济将有新的跨越式发展。
城市群
黄三角城市群共19个县(市、区)。
开发规划
根据2008年
山东省政府出台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内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 2006年区内总人口983.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
山东省政府于2008年3月下发关于印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就打造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做出明确规划,提出将在“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15000亿元开发黄河三角洲区域。其中在发展区域旅游产业方面,突出“神奇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生态大观园、梦幻石油城、武圣故里、世界风筝之都、循环经济典范”的主题,打造两个旅游区和重大开发十大旅游重点产品。
规划开发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
东营市和
滨州市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
潍坊市 北部
寒亭区、
寿光市、
昌邑市,德州
乐陵市、
庆云县,淄博
高青县和烟台
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在旅游产业上将着力打造
黄河入海口旅游区,突出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湿地自然风光,以观海栈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和滨海旅游区为重点,开发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入海奇观、漂流、狩猎、骑马、观鸟、科考、温泉等观光与探险旅游项目,打造“新、奇、野、美、特”休闲度假观光生态旅游。
同时,还将发展民俗旅游区,以
潍坊国际风筝会为龙头,完善寒亭杨家埠民俗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具有黄河文化、乡村与农耕文化、生态农业文化特色的民俗旅游。
依托
黄河百里绿色生态长廊、艾里湖等,开发湿地生态和黄河生态文化观光旅游;开发
东营市、
滨州市城市生态旅游。依托观海栈桥和莱州黄金海岸,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为龙头,依托地热资源,发展温泉度假旅游等等。
战略定位
依据国务院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
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
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战略优势
加快发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
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后发优势明显,在总结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其高效生态的发展模式可能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模式。
高效生态是指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优先,以
环境承载力为依据,严格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进节约发展、集约发展、生态发展、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维护
渤海湾和
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平衡。
如果说,珠三角、长三角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那么将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的黄三角将成为我国今后
高效生态经济的样板。这正是黄三角的后发优势之所在。
黄河三角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
山东省自身而言,同样意义重大。
首先,黄三角地区涵盖了
东营市、
滨州市两市全部以及德州、
潍坊市、
烟台市的部分地区。黄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对提升整个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生态水平、科技含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次,以高效生态为主要特征的黄三角,将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改变山东经济大而不强的格局。最后,充分整合海陆资源后的黄三角将成为山东省构建半岛蓝色经济区、连接天津
滨海新区、面向
东北亚的桥头堡。
主要城市
东营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区域位置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
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区域位置
东营与天津滨海新区隔海相望,东连
胶东半岛,南靠
济南市都市圈,是
环渤海经济区与
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处于连接
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重要位置。
自然资源
东营同时具备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气和海洋四大资源优势,这些都是大开发所必不可少的。仅以土地资源为例,
东营市全市拥有未利用地452万亩,约占三角洲地区的55.73%;这些土地大部分为国有未利用荒地,同时
黄河每年还可新淤土地1.5万亩左右,是我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东营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适宜布局建设国家大型产业基地。
科技能力
东营具备大开发所需的科技支撑能力。
胜利油田、
中国石油大学坐落在东营境内,大批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人才汇集于此。东营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8.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
东营市已建成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4家国家创业中心、1家省级高新区和1家省级创业中心,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生态谷"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正在规划建设。根据国家新的认定管理办法,东营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家。
战略步骤
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将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进一步打好基础,快速起步,积蓄力量,拉开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格局,形成快速崛起之势。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第二步,到2015年,构筑起以生态文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精细化工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休闲度假胜地,形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第三步,到2020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全国最具活力的
生态文明示范区。
交通建设
围绕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重点推进"三路两港一场"建设。铁路方面,
黄大铁路、
德龙烟铁路都已开工建设。黄大铁路将和
京广铁路连起来,德龙烟铁路将和
京沪铁路直接连起来。公路方面,
荣成-乌海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东青高速、通港高速已接入
中国高速公路。
东营市深水港东营港吞吐能力迅速扩大。2×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已开港通航,2×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即将开工。全部工程完工后,东营港将成为
山东省"一体两翼"之中"北翼"最大的港口。自2008年到2010年,东营市投资9个亿,对现有的东营机场进行改造扩建。机场跑道改造已经完成,新的候机楼正在建设中,2010年机场将升级为4D级。目前东营机场已经开通了到北京、
上海市、
重庆市、
大连市的航线。
产业布局
东营市将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至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作为集中突破区,集中规划布局了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建设"黄河水城",构筑起了"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格局。根据这个产业格局,着力打造石油能源战略储备、现代
化学工业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新能源、高端产业、生态休闲度假、生态高效农业、生态林示范等八大产业基地。
能源储备
重点构建石油能源战略储备产业基地,与中海油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由其重组地方炼化企业,收购经营
东营港,投资建设中海油工业园、原油储备基地、成品油仓储和物流园区。目前2个3万吨级的散杂货码头已建成使用。同时,中海油投资再建2个5千吨级、2个5万吨级的液体化工码头。另外,在临港产业区内,中海油将建设100万吨的原油储备基地,14万吨的成品油仓储罐区和物流园区;二期,建设1200万吨的大炼油项目;三期,建设100万吨的
乙烯项目及一批精细化工项目,打造炼化一体化基地、精细化工基地以及
渤海油田专业服务和海洋工程基地,整个项目投资大约450亿。石油装备制造业是
东营市的特色。东营市现有规模以上石油装备制造企业150多家,总资产196.6亿元,总产值占全国石油装备制造行业的三分之一左右。东营市钻机、抽油机等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皮带抽油机、连续抽油杆生产在国内居于垄断地位,未来石油设备制造业市场前景广阔。
环境建设
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土壤高度盐碱化,生态脆弱、
环境承载力低,生态环境建设历来是东营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从2007年开始,东营市全市城乡实施了林网、水网、路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5年计划投入22亿元,造林1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4个百分点,达到25%以上。目前已投入17.1亿元,完成绿化总面积45.5万亩,植树5307万株,初步构建起了"三网"绿化工程的主体框架,国家林业局命名
东营市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东营市力争再用二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域林荫化、水系风景化,打造
黄河绿洲,建设生态家园。
东营市治理贯穿中心城的60公里长的
广利河,集中建设黄河水城。2007年治污截污、实现了清水进城;2008年沿河开发建设
体育公园、文化公园、科技公园、清风湖景区,整治沿河岸线;2009年贯通九横十纵水系,实现河湖相连、河海相通、城水相依、水绿共生,开通游船,形成水城景观。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引进的企业要求零污染、零排放。仅2009年就拒批污染重、能耗高的项目12个,有效控制新污染产生。
资金政策
搞好融资平台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先后由
东营市政府注资组建东营市城市资产经营公司、东营经济开发区、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东营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黄河口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了五个融资运营平台,东营市五个县区也相继成立了投融资平台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融资能力。推动设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和债券发行,探索创新融资模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依托东营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
国有大型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里的资金支持,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实施对
东营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扩大东营市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创造良好环境;有利于争取国家支持,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形成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滨州
滨州市位
山东省省北部、
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
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
南和区淄博市毗邻,西同
德州市和
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
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区位优势
滨州扼居华北、华东交会处,北接
沧州市“
渤海新区”,东连山东半岛城市群,与
天津市“
滨海新区”隔海相望。
滨州港与
天津港相距60多
海里,与
曹妃甸区港相距70多海里,是山东距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区域,是对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滨州港又是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最近的出海通道,广阔的沿海区域可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提供产业转移腹地支撑。
资源优势
滨州市拥有未利用荒碱地255万亩,240公里的海岸线,滩涂面积161万亩。全市已探明矿产资源29种,其中石油储量6亿吨,天然气储量164亿立方米。水产养殖110万亩,
原盐年产量255.74万吨,是
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盐化工基地和海水养殖基地。全市具备开发条件的
风能资源总量1257万千瓦,占全省的12%。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交通优势
济青高速公路、滨博高速、
荣成-乌海高速公路、
天津—汕尾高速公路和205、
东营—深圳公路穿越境内,
滨港铁路一期工程实现运营,滨德高速、黄大铁路
滨州市段、
德大铁路开工建设,滨州万吨级港口建设进展顺利。滨州已成为连接华北、华东的全国交通枢纽之一。2007年,滨州被确定为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产业优势
棉纺织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
魏桥创业,高等级道路沥青生产能力全国第一的
滨化股份,复合肥生产能力全国第一的鲁北企业集团,葡萄糖生产能力全国第一的
西王集团,活塞生产能力全国第一的盟威集团,印染能力全国第一的
华纺股份公司,毛巾生产能力全国第一的
山东亚光纺织集团等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该市迅速成长壮大。
博兴县幸福镇是
中国厨都,有厨具生产企业200多家;
惠民县李庄镇和
姜楼镇是中国绳网之乡,有企业23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