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背短翅鸫
鹟科短翅鸫属鸟类
栗背短翅(学名:Brachypteryx stellata),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的一种动物。为科短翅鸫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锡金王国尼泊尔不丹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多生活于杉木间的杜鹃花盛开处和竹丛中、或在山坡矮小症的杜鹃灌木间、也见于高山带灌木丛以外的岩石和巨砾的裂隙间以及夏时曾见于海拔3660米的山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栗背短翅鸫中等体型(13厘米)的短翅鸫。特征为上体栗色,下体具灰及黑色的蠕虫状斑纹,下胸及腹部白色点斑呈三角形。两胁及臀沾赤褐,灰色的眉纹狭窄。亚种fusca较指名亚种色暗。
基本资料
描述:中等体型(13厘米)的短翅鸫。特征为上体栗色,下体具灰及黑色的蠕虫状斑纹,下胸及腹部白色点斑呈三角形。两胁及臀沾赤褐,灰色的眉纹狭窄。亚种fusca较指名亚种色暗。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粉褐。
叫声:告警叫声为尖厉的tik-tik声。鸣声为一连串快速而多起伏的高音。
迁徙:留鸟
生境: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4200m的山地森林、竹林、林缘灌丛和山上部无林岩石草坡、灌丛及草甸,尤其喜欢在潮湿的河谷与溪边一带活动。
体型:体长130mm;嘴峰11-12mm;翅72-77mm;尾42-47mm;跗28-30mm。
形态描述
小型鸟类,体长约13cm。尾短翅短,两脚较细长,上体从头至尾纯栗色。下体胸以上灰褐色具虫柱状细横斑,胸以下棕褐色具三角形白斑。特征明显,容易识别。相似种白喉短翅鸫上体茶褐色,具一短的白色眉斑,颏、喉白色。区别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额基、眼先黑色,前额、头顶、枕、后颈、一直到尾等整个上体概为栗色,腰有时棕褐具白色端斑,两翅覆羽与背同为栗色,飞羽稍淡。有一窄的眉纹、灰褐色,耳羽亦为灰褐色。下体自颏、喉到胸灰色或灰白色、具细的黑色虫蛀状横纹,形成鳞状斑;下胸暗灰色,到腹、肛周和两胁转棕褐色,黑色鳞状斑逐渐稀疏,而三角形白色斑点则从腹和后胁开始逐渐变大而明显。尾下覆羽棕褐色具淡褐色横斑和白色斑点。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肉褐色。
简介
栗背短翅鸫(学名:Brachypteryx stellata)为鹟科短翅鸫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锡金王国尼泊尔不丹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多生活于杉木间的杜鹃花盛开处和竹丛中、或在山坡矮小症的杜鹃灌木间、也见于高山带灌木丛以外的岩石和巨砾的裂隙间以及夏时曾见于海拔3660米的山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分布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中国西南、缅甸北部及北部湾北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不常见于西藏东南部(昌都市),罕见于云南(盐津县),分布于海拔2750~4200米的杜鹃林、竹林、桧林及亚高山森林。亚种fusca可能见于云南省东南部(金屏)。最近在四川省北部的九寨沟县有见。
习性
栖于林下灌丛,在竹林密丛中穿行,常在近溪流处。可能甚不惧人。
保护
栗背短翅鸫在我国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近来已很少见。在世界范围内的种群数量亦不丰富,且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目前已被鸟类生物国际(Bird Life International) 列为全球濒危鸟类名录。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亚种
栗背短翅鸫指名亚种(学名:Brachypteryx stellata stellata)。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参考文献
1.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9. Brachypteryx stellata. In: IUCN 2010.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物种Version 2010.3. Downloaded on 2010-11-4.
2. 2.0 2.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栗背短翅鸫.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009-4-4].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栗背短翅鸫指名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4-4].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资料
形态描述
简介
分布
习性
保护
亚种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