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胜利1993年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
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系。1999年在
中国科学院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99年5月起在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研究
天基信息获取工作。2018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23年3月10日当选为虹口区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同年7月担任第三届未来空间科学与技术大会空间态势感知技术专题主席;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胜利的研究领域包括红外智能感知、光电仪器的现代设计方法、数字化制造和全过程定量化测试。2011年7月获评
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获
全国创新争先奖;次年获评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杰出贡献奖,中科院杰出成就奖集体突出贡献者;2019年研究成果天基高时效红外探测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2022年10月12日获评第十七届上海市科技精英。
孙胜利1970年9月出生,籍贯
山东省肥城市。1993年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
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系。1999年4月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发表论文《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成像仪二维光机扫描成像特性分析发表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同年在
中国科学院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孙胜利1999年5月起在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工程三室主任,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智能红外感知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专家,主要从事研究天基信息获取工作,致力于揭示特殊环境中红外探测噪声与时空相关性机理,系统研究了影响探测灵敏度的基本问题。2011年7月获评
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8月10日在《红外》发表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遥感信息自动提取》;同年获
全国创新争先奖。次年获评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杰出贡献奖,中科院杰出成就奖集体突出贡献者。2018年12月任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19年研究成果
天基高时效红外探测技术获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21年6月8日,孙胜利参与《上海航天》第十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并做学术报告;同年8月1日,入选202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1月4日发表论文《基于SRAM型FPGA的多源自主重构方法》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22年10月12日被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第十七届上海市科技精英。2023年3月10日当选为虹口区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同年7月担任第三届未来空间科学与技术大会空间态势感知技术专题主席;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胜利的研究领域包括红外智能感知、光电仪器的现代设计方法、数字化制造和全过程定量化测试,主要从事研究
天基信息获取工作,致力于揭示特殊环境中红外探测噪声与时空相关性机理,系统研究了影响探测灵敏度的基本问题,并成功解决了广域空间微弱时变信号高效捕获难题。孙胜利引入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
天文学等领域的新方法新理念,追求在智能红外感知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孙胜利系统研究了随机事件与复杂背景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系列噪声抑制方法并主持关键技术攻关,使经典遥感技术中的广域随机事件早期发现难题获得新突破。
孙胜利在研究生培养上,积极鼓励创新思维,倡导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截至2021年7月,孙胜利共有在读博士生9人、在读硕士生3人。已成功培养出29名博士生和18名硕士生,且所有毕业生均已顺利就业,就业率达到了100%。这些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高校和高科技企业等单位。
2017年12月8日在“航天器前沿与颠覆性技术”研讨会上做了“小行星防御及其运用概念研究进展”专题报告。孙胜利2021年3月在风云卫星五十周年学术交流与发展研讨会上,代表载荷研制单位作了题为《风云气象卫星有效载荷发展设想》的学术报告,指出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牵引了包括中科院技物所红外探测器技术在内的中国国内一大批原创性的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基础学科自主创新和发展作出了贡献。2023年8月29日,孙胜利参与
上海市宇航学会“
空间站及其应用”研讨会,在会上致辞。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究员孙胜利长期从事
天基信息获取研究工作,在天基红外时敏信息获取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成果。(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评)
孙胜利研究员长期从事天基信息获取研究工作,在天基红外时敏信息获取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成果。他系统研究了随机事件与复杂背景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系统噪声抑制方法并主持关键技术攻关,使经典遥感技术中的广域随机事件早期发现难题获得新突破。(红外视界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