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牛寺乡,位于县城北部20公里处,208国道纵贯南北,交通便利。东与
松村乡相连,西邻
沁源县,南和漳源镇接壤,北与
武乡县、
平遥县两县交界。境内南有
华山,东有
烂柯山,西有龙珠寺,山大沟深,纵横交错。涅河由
九龙山发源并自西向东横穿而过,水源丰富。全乡总面积1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891亩,占总面积的8%;森林覆盖面积9万亩,占总面积的45%,是
沁县乃至
长治市典型的林牧乡镇。
相关介绍
牛寺乡是2001年撤并乡镇时由原西汤乡与南涅水乡合并而成。全乡辖21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1866户,6813口人。
2000年全乡人均收入1974元。通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突出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2233元。
牛寺乡位于沁县北部,是沁县的北大门。东接沁县松村乡,北与武乡涅河为界,分为沁武两县,西与
平遥县、
沁源县两县山水相连,溶为一体,南与沁县
漳源镇毗邻,全乡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属黄土丘陵山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8.9℃,极端最低气温-27.1℃,最高36.8℃,年均无霜期167天,全年日照平均为2529.1小时,平均年降雨量为606mm;土壤以褐土为主,
土层厚度达2250px以上,项目区紧邻涅河,水资源丰富。全乡辖21个行政村,1800余户,人口6806人,辖域内无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长期以来以农为主。交通便利,208国道穿乡而过,并有多条县乡公路与外界相连。牛寺乡拥有中国象棋发源地的
棋盘山,天下闻名的南涅石刻,中国最大禅堂的龙珠寺,华北唯一的九龙山,
长治市出口古驿站走马岭,涅河发源地,全县最高海拔的王泉山。
建置沿革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牛寺乡位于
沁县县城北部20公里处,东连松村乡,南接
漳源镇,西邻
沁源县,北与
平遥县、武乡两县交界,是沁县的北大门,乡政府驻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0′,北纬36°55′。牛寺乡
抗日战争初期属第四区,解放初属第五区,1958年与漳源乡合并为漳源太阳红人民公社,1961设西汤乡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西汤乡, 2001年撤并乡镇与南涅水乡合并,改称牛寺乡。下辖西汤、申则、上峪、南牛寺、北牛寺、
西峪镇、走马岭、牛寺、王泉、桃园、李家窑、南涅水、山曲、后峪、秦家庄、韩家庄、东安庄、西安庄、里庄、川沟、辉坡21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
农业发展
全乡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和
沁州黄小米谷子种植为主,以2004年为例,玉米种植12549亩,沁州黄种植5000亩。其次是大豆和小杂粮。林业生产以
干果经济林为主导产业,据统计核桃现已发展到5000亩。其次是208绿色通道,种植
北京杨、
速生杨等树种600亩。同时引进外资,在韩家庄、秦家庄、西峪等村建立速生杨基地7个,发展速生杨1万余亩。2002年至2004年实施退耕还林,全乡退耕还林面积达到3075亩,实现了基本绿化。在牧业生产方面,以牛羊为主,截至目前,全乡养牛0.24万头,养羊6000只,新建
肉牛育肥基地7个。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迈出新步伐,西汤村的
石刁柏、
西安庄村的药材、辉坡村的南瓜创出一流,并建立了糖膳宝南瓜深加工有限公司。在狠抓龙头企业上有所突破,全乡建起三座龙窑,年生产砖2600万,实现利润52万元,建成预制厂1个,加油站1个,发展牛寺、西汤两个集贸市场,南牛寺小集镇建设加紧进行,商业一条街逐步形成。劳务输出是本乡主要经济来源,全乡外出打工人数1000余人,占到总劳力的30%,经济收入占到总收入的26%。守家在地从事经商、运输、服务行业人数显著增长,据统计全乡共有18辆出租汽车,农用三轮100余辆,大中小型农用机械20台,商店、饭店、理发店16个,为发展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种植业
全乡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和
沁州黄小米谷子为主,2010年,玉米种植12000亩,沁州黄种植4300亩。特色种植按照“山上核桃、山下药材、河边大棚”的经济发展总思路,重点发展优种核桃、
苦参中药材和蔬菜大棚,三大
种植业已成为全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核桃产业
全乡统一组建成立核桃协会,以协会为载体,为核桃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增强发展能力。2004年以来,依托山西百川林木开发有限公司,在里庄村建立了年可育苗20万株的核桃优种育苗基地,
桃园村薄壳核桃在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国家商标,引进外资组建成立了山西玉泉干果开发有限公司。全乡以牛寺、西汤、桃园三个核桃种植基地向周边辐射,建设208国道核桃产业带和里庄核桃庄园,形成了自主育苗、种植一体化产业链,到2010年底,全乡核桃
经济林已发展到1万亩。
乡村状况
全乡现有小学12座,寄宿制小学3所,乡镇中学1所,师资力量雄厚,但学生流失严重(去县城小学或私立学校)。在旅游事业发展方面,新建开发旅游区龙珠寺和
烂柯山两处。
新型太阳能卫生院是2002年11月开始建设的,已于2004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新卫生院实现了医疗区与生活区的隔离,经市政府“三改一建”项目装备的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已安装完毕,卫生服务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卫生院现有职工12人,其中:
主治医师1名,医师5名,医(护)士3名,其它卫技人员3人。能开展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部分急危病疗的急救业务(药比县城贵)。
全乡21个行政村,有19个村实现了自来水,从2003年开始搞“村村通”
水泥路(油路)工程,7个村通油路,14个村通水泥路,共硬化乡村道路39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21个村安上了闭路电视,实现户户有电视。13个村安装了程控电话。在建设文明村镇方面,有南牛寺、北牛寺、西安庄等6个村建成省、市、县级文明村,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乡机关有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党委委员3名。政府设乡长1名,副乡长4名。下设财政所、林业站、统计工作站、
计划生育服务站、经管站、文化站、水利站、农技、农机、蚕桑等机构健全,共有干部职工33人。
经济发展
中药材
全乡依托山西宇丰科技和山西振东,采取+农户的形式,在松牛线沿线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初步形成西安庄、里庄、南涅水三个中药材种植基地,2010年共发展
紫苏2000亩,
苦参1000亩。
畜牧养殖
至2010年,该乡以建设牛、羊、鸡养殖基地为重点,以促进养殖园区化,规模化、现代化为目标,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规模养殖户。2010年全乡
肉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2508头、3260只, 1.03万只。
林业
牛寺乡依托山多地广的自然优势,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工作,1996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发展股份制林场,山西省委副书记为此致信山西日报发表了《西汤乡的经验值得推广》一文
2002年以来该乡在荒山绿化的同时累计实施退耕还林5000多亩,全乡林地面积由1978年的1.87万亩发展到15.3万亩,森林覆盖率55.04%。
产业
乡镇现有机砖厂3个,年生产机砖2600万块,实现利润52万元。有预制厂1个,加油站1个,个体经营户75户,工商业基础较为薄弱,对全乡经济拉动力较小。
环境资源
自然环境与资源
牛寺乡地处黄土丘陵区,土壤以褐土为主,
土层厚度达90㎝以上。辖区内南有
华山,东有烂柯山,西有龙珠寺,北有九龙山,山大沟深,纵横交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九龙山最高海拔1700米,中部涅河由九龙山发源并自西向东横穿而过,流经辖区内上峪、
西峪镇、申则、走马岭、西汤、川沟、南涅水、山曲等8个村。全乡年平均气温8.5℃,年降水量625.9毫米,无霜期167天,年平均日照数2529小时。全乡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5.04%。光能、
热能及水资源充足,为该乡发展
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口耕地
全乡1949年有1699户,5768口人;1978年有1843户,7688口人;2010年有1865户,6064口人。2010年耕地面积为27807亩,人均耕地4.6亩。
交通
208国道穿乡而过,纵贯南北,并有多条县乡公路与外界相连。全乡公路总里程达到5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名胜古迹
牛寺乡地处交通要道,是
北魏南涅水石刻的发掘地,辖区内文物古迹较多,现存完好名胜古迹主要有龙珠寺和洪教院。
龙珠寺
位于南牛寺村西北2公里处。寺院依山势而建,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高低错落,形成了组群结合的阶梯式四合院格局。据寺内碑刻记载,该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初名北寺,因山势形似龙首,寺院所处
龙眼位置,后更改为今名。
清代及民国初年曾多次扩建与修,始成现在规模。寺内保存着明清重修碑、功德碑数通、龙王像等彩塑数尊和石窑内的
弥勒佛,有殿宇40余间,保存基本完好,是
沁县辖区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佛教寺院。
洪教院
创建于
金朝,明、清屡有修葺,坐北向南,西进院,占地1500平方米,现存正殿、戏台、山门三座建筑,是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完好的木质结构建筑。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
乾隆所编《沁州志》载,南涅水古为蔡皋狼之地,汉置涅水县,
后周改
阳城县,南涅水曾为县邑治所,现旧城遗址犹在。城北的水阁凉亭,城东的烂柯山,城南的
铜鞮八景之首“华山叠翠”,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