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于陵,汉
太尉震之第五子奉之后。父杨太清,客居河朔,死于
安史之乱。六岁时因战乱避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九岁,进士第,授润州句容(今
江苏省)
主簿,节度使
韩滉将女儿嫁给他。
贞元八年(792年),入朝为膳部
员外郎。历官吏部郎中、
中书舍人、
潼关县防御、镇国军使(今
华州区)、浙东(今
绍兴市)观察使,入为
京兆尹(首都市长),“奸人无所影赖,京师豪右大震”,官至
户部侍郎。杨於陵为官刚正廉洁、器度弘雅,进止有常。在朝对吏部进行改革,严格办事制度,致使朝政
清明。
长庆元年(821年),杨於陵入朝任
户部尚书、拜太常卿,充东都留守,因年老请辞官。
在杨於陵担任
吏部侍郎的四年任期内,他纠正了官员选拔与调配领域中的多项弊端。通过其不懈努力,确保了约三千名官员的选拔过程遵循了公正、合理的原则。
杨於陵担任
京兆尹之际,针对京师
长安普遍存在的平民虚挂
北军军籍、侵吞军饷并在民间为非作歹的现象,采取了核查、限制与全面清理的措施。这一系列行动有效剔除了军籍中的虚假成分,阻断了奸邪之徒的财路,并使他们无所遁形、失去庇护。此举在京师豪族引起了强烈反响。
“於陵器度弘雅,进止有常。居朝三十余年,践更中外,始终不失其正。居官奉职,亦善操守,时人皆仰其风德。”(《
旧唐书》评)
“于陵器量方峻,进止有常度,节操坚明,始终不失其正,时人尊仰之。”(《
新唐书》评)
杨於陵有四个儿子,而且他们都
进士擢第,并担任官职。长子杨景复官至
同州刺史,次子
杨嗣复官至宰相,三子杨绍复官至
中书舍人,四子杨师复官至大理寺卿。他的裔孙中也有十人登进士第,并都入朝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