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锦鱼
鲈形目隆头鱼科的鱼类
新月锦鱼(Thalassoma lunare)又称瘤绿鹦嘴鱼龙、星点笛鲷龙、花面绿龙、新月锦或琴尾锦鲷,为鲈形目隆头鱼科锦鱼属一种。
形态特征
体侧扁。幼鱼背部黄而腹部白,背鳍与尾柄具黑斑;雌鱼草绿色,头部具粉红放射纹,尾鳍截形;雄鱼为宝蓝色,头部仍有花纹,特征是胸鳍紫红色且尾鳍中央亮黄色。幼鱼的下半身呈蓝色,背鳍中间有一个黑点,尾鳍基部有一个黑斑。随着成长,这个黑点会变成黄色的新月形,因此得名。身体呈绿色,鳞片明显。头部的颜色从蓝色到品红色不等,有一种打破的棋盘格纹。侧线完全,在体侧后方向下弯曲。背鳍鳍棘8根。上下颌前端有1或2对犬世,两侧为1行锥形牙。成鱼尾鳍上下叶鳍条延长,中叶为黄色,呈新月形,体侧各鳞片出现1条紫色垂直线纹。暖水性中小型鱼类。栖息于岩礁及珊瑚礁海区。体长一般为100~150毫米,大者可达300毫米,总长度可达45厘米(18英寸)。
分布与栖息地
新月锦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中部及西部,南海、中国台湾南部、北部、东北部及兰屿岛绿岛、澎湖海域。它们生活在珊瑚礁及周围海域,深度在1至20米(3.3至65.6英尺)之间。
生活习性
新月锦鱼生活于1~20公尺海域,有些雌鱼会性转变为终期雄鱼,具领域性。主要以摆动胸鳍的方式游泳,活动力强,很少停止游动;夜间则在岩礁或珊瑚的凹陷处休息。肉食性,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包括鱼卵和小型海底无脊椎动物。新月锦鱼是活跃的鱼类,据说整天都在移动。它们也有领地意识,会咬、追逐和骚扰挡路的其他鱼类。作为白天活动的鱼类,锦鱼有很强的视力,尽管它们也有不错的嗅觉。晚上,它们会在岩石或其他结构下的缝隙中休息。如果需要,新月锦鱼可能会通过反复游动来挖出岩石下的空间,直到可以轻松通过为止。
繁殖行为
新月锦鱼是雌雄同体的鱼类,最初都是雌性,然后变成雄性,这个过程对于新月锦鱼来说只需要10天。一些新月锦鱼生活在由一个主导雄性和约十几条其他锦鱼组成的“后宫”中,有些是雌性,有些是雄性。领头的雄性颜色更鲜艳,在每个低潮时刻,它会从绿色变成蓝色,并开始攻击和咬其他锦鱼。在繁殖季节和涨潮前,领头的雄性会完全变成蓝色,聚集所有雌性,然后产卵狂潮开始。
食用价值
煮熟的鱼可以在许多不同的方式。它可以炒或油炸,甚至寿司罗恩可以享受它。特别好吃,是鱼与盐,胡椒粉和马郁兰和米饭或阳芋服务经验丰富。
人工养殖
新月锦鱼很好养,很少见到这种鱼患病,因为它们本身也分布在污染较严重的海域。如果饲养的水足够好,这种鱼会呈现出鲜艳的绿色,尾鳍上月牙样的黄色斑块十分明显。它们非常机敏,只要水族箱中有躲避区域,即便是很强的捕食鱼类(如鲨鱼、狮子鱼)也很难将它们捉到吃掉。
新月锦鱼要与个头大一些,性情凶猛些的鱼混养,提供足够的石头供其躲藏。有领域意识,会攻击新入缸的鱼,所以应该最后入缸。如果超过600升,可以加个同伴。吃皮皮虾及多脚虫。不会吃珊瑚或活的植物。喂食各种饲料虾、海虾、冷冻食物及薄片食物。
饲养这种鱼需要注意的就是它们袭击其它鱼和无脊椎动物,在饥饿的时候它们可以捕食雀鲷、鰕虎科和小丑鱼,而且杀害珊瑚与软体动物门,所以最好和大型鱼类饲养在一起。如果将新月锦鱼捕捞上来,需防其咬手,它们具有锋利的牙齿,而且身体转动自由灵活。新月锦鱼可以生长到500px,当完全成熟后,颜色会更为鲜艳。在圈养中可以活上十年,尽管在野外寿命会更短。由于它们的耐性、鲜艳的颜色和有趣的行为,它们在水族贸易中很受欢迎。它们以能够耐受亚硝酸盐含量的突增和吃刺丝虫而闻名,而刺丝虫在水族箱中可能是一种害虫。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与栖息地
生活习性
繁殖行为
食用价值
人工养殖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